每日经济新闻

    资本市场这十年: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提升,资产配置平台功能趋于完善

    每日经济新闻 2022-10-10 19:24

    每经记者 王海慜  陈晨    每经编辑 彭水萍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聚焦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试点注册制等重大改革,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就。

    这十年来,随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持续提升,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适配性大幅增强;这十年来,随着新三板、科创板、北交所的相继落地,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趋于完善;这十年来,伴随着投资端改革的深化,资本市场已经成为拓宽居民投资渠道的重要途径和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来源;这十年来,证券行业见证了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与此同时行业也经历了从新生逐渐走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行业竞争力持续提升。

    图片来源:摄图网-500310945

    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适配性大幅增强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要求,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来自中国证监会的数据显示,这十年,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适配性大幅增强,股债融资累计达到55万亿元。尤其是2017年至2021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和再融资金额合计5.2万亿元,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33.9万亿元。其中,2021年IPO和再融资金额合计约1.5万亿元,股票和交易所债券市场融资合计超10万亿元,均创历史新高。截至2021年末,直接融资存量规模98.8万亿元,约占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31.5%。

    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8月末,沪深交易所共计4799家上市公司,数量比2012年增长近一倍。其中科创板公司数量459家,创业板公司数量1180家。两大板块为不同类型、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提供多元化、差异化的融资服务,积极促进科技与资本融合,带动了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此外,截至2022年8月末,沪深两市市值达81.2万亿元,流通市值达到67.8万亿元,分别较2012年末增长了252.3%和273.2%,流通市值占比83.5%。2022年以来至8月末,沪深两市日均成交额约9860亿元,相比2012年日均成交额增长了6.6倍。同时,2022年8月末,交易所债券市场托管面值18.88万亿元,是2012年末1.25万亿元的15倍。

    另一面,资本市场也成为我国居民资产配置的重要平台。2022年7月末,公募基金数量超过1万只,达到10123只,公募基金产品资产净值达到27.06万亿元,分别是2012年末的8.6倍和9.4倍。私募基金产品数量达到13.58万只,私募基金产品规模达20.39万亿元,分别是2014年末的17.7倍和13.6倍。 

    联储证券董事兼首席经济学家李全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过去的十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取得了举世睹目的成绩,不仅仅在规模上跻身世界一流资本市场,在结构上也日趋合理,很好地实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要求,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提供了重要的投融资服务,也为百姓通过基金等路径参与专业化投资提供了更多可能,为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日益完善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要求,要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2013年,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正式揭牌运营,新三板问世。2019年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翻开了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新篇章。随后,2020年新三板精选层设立并开市交易、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平稳落地,都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带来新生态。2021年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又迈出里程碑式的一步,北交所开设并实行注册制。今年上半年,北交所转板制度正式落地,转板第一股成功登陆科创板,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互联互通。

    至此,我国资本市场已形成涵盖沪深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私募股权基金在内的多层次股权市场,以及债券市场和期货衍生品市场。各板块坚持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市场包容性、适应性和覆盖面大幅提高。比如,沪深主板更加突出“大盘蓝筹”的特色,科创板坚守“硬科技”的特色,创业板继续保持“三创四新”的特点,北交所和新三板注重于创新型的中小企业。同时,创投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也在整个资本市场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此外,在李全看来,未来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将继续在经济发展的创新转型和社会发展的共同富裕两个领域,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他认为,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全流程服务企业的框架体系。截至今年7月21日,科创板开市满三周年之际,科创板共有上市公司437家,总市值达5.55万亿,三年来科创板共为企业提供融资总额6000亿元。今年上半年科创板IPO融资额首次超过主板,上交所也因此以328亿美元的融资总额排名全球交易所榜首,目前这种发展趋势仍将继续。

    “同时,我国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也将继续显现,随着未来一段时间资本市场的退市制度不断完善,在底线监管和全方位发展的进程中,我国资本市场必将在实现全体国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再创佳绩。”李全进一步表示。

    拓宽居民投资渠道和财产性收入来源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中指出“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

    经过30多年的发展,资本市场已经成为我国居民资产配置的重要平台,为居民财产性收入提供了增收的渠道。

    今年8月,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求是》撰文指出,资本市场是居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满足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的重要渠道,也是完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支撑。近年来,证监会着力深化投资端改革,壮大各类中长期投资力量,推动出台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政策,大力倡导专业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引导上市公司通过现金分红、股份回购等增强对投资者的回报。同时,持续优化资本市场生态,“零容忍”打击证券违法违规行为,推动证券纠纷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落地,更好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据证监会统计,目前,A股投资者总数已超过2亿人。2011年至2021年,上市公司累计现金分红超过9.7万亿元。截至2021年末,公募基金累计向投资者分红3.3万亿元。

    其中,2017年至2021年,我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超6万亿元;偏股型基金年化收益率11.7%,公募基金受托管理各类养老金超4万亿元,创造了良好的回报。另外,资本市场为社会保险投资保值增值、助力“三支柱”养老体系建设和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提供了支持。 

    数据来源:证监会《党的十八大以来资本市场改革发展主要成就》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财富管理和价值投资理念的逐渐深入人心,十年来,国内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行业都迎来了巨大的发展。公募基金产品数量从2012年的1173只增长至2021年的9142只,公募基金产品份额从2012年的3.17万亿份增长至2021年的21.65万亿份;私募基金产品数量从2014年的7665只增长至2021年的12.4万只,私募基金产品规模从2014年的1.49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9.76万亿元。

    可以预见是,未来资本市场在拓宽居民投资渠道和财产性收入来源等方面还有广阔的空间有待开拓。今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截至目前已经有10余家理财公司获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资格。根据中国理财网的数据,截至9月16日,养老理财产品募资规模超过900亿。中信证券认为,参考美国养老第三支柱占GDP比重,未来国内养老理财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证券行业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

    作为资本市场的中介机构,证券行业是过去十年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壮大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回顾这十年,中国证券行业经历了从新生逐渐走向成熟、从同质化竞争向高质量发展逐步迈进的过程。

    2014年,证监会鼓励证券公司多渠道补充资本,并取消有关证券公司股权融资的限定规定,例如取消IPO时两项额外的审慎性要求。

    在证监会鼓励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IPO等政策推动下,一轮持续多年的券商上市潮随之兴起。据Choice数据统计,2015年至2022年9月期间,成功登陆A股的证券公司共有27家(包含借壳上市),占到所有A股上市证券公司数量的55%。

    据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证券业总资产规模达到10.5万亿元,十年间增长了近500%,净资本规模近2万亿元,十年间增长了近300%;2021年全行业实现营业收入近5000亿元,十年间增长了近290%,净利润超过2200亿元,十年间增长了近570%。

    具体来看,这十年间,国内证券行业除了在资本实力和经营业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外,还不断通过对寻求收入多元化及优化业务结构谋求高质量发展。

    这十年间,证券行业的传统经纪业务虽然同步实现了增长,但传统经纪业务的收入占比却明显下降。2012年证券行业实现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504.07亿元,占行业总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9%;2021年证券行业实现经纪业务收入1529.62亿元,占行业总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0.8%。相比之下,投资银行和主动资产管理等去通道化业务是不少券商谋求转型的发力点。

    据统计,2021年度证券业证券承销与保荐业务实现收入554亿元,十年间增长超200%。在财富管理方面,2021年行业实现代理销售金融产品收入190.75亿元,同比增长51.7%,十年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21年行业实现投资咨询业务收入53.75亿元,十年间增长了370%。 

    最近几年,中国证券业正处于向财富管理转型的关键期,催生出了一些有发展前景的新兴业务。2020年2月,行业内有7家券商获得首批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资格,截至目前,已经有30家券商获得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虽然目前基金投顾业务在业内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但这项业务从无到有、由点及面的发展趋势标志着证券行业正从传统的类通道业务模式向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业务模式转变。而这也将使得行业内的各家机构在差异化发展之路上走出更广阔的空间。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指出,“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维护金融稳定。”回顾这十年来,证券行业竞争力的提升,让一些券商人士深有感触。

    粤开证券研究院院长罗志恒日前向记者表示,“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资本市场建设,致力于提升直接融资比例,利好资本市场的核心参与者券商,助力证券行业做大做强,行业竞争力逐步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加强。一方面,企业融资规模逐步上升,2021年证券公司共服务481家企业完成境内首发上市,融资金额超过5300亿元,同比增长13.87%;另一方面,证券公司投行业务收入快速增长,证券行业2021年实现投资银行业务净收入699.83亿元,约为2012年收入规模的三倍。

    二是服务居民财富管理能力逐步提升。一方面,行业财富管理转型持续推进,多家券商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充分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深挖交易数据潜在价值,为客户提供全方位财富管理服务;另一方面,服务客户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1年末,证券行业为客户开立A股资金账户数为2.98亿个,同比增加14.89%,客户交易结算资金期末余额(含信用交易资金)1.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4.66%。

    三是加强支持科技创新,助力产业转型升级。2021年,在科创板首发上市的“硬科技”企业有162家,在创业板首发上市的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有199家,两板首发上市家数占全年IPO家数的75.05%,融资金额占全年IPO融资总额的65.48%,有效引导资本支持科技创新,助力重点产业转型升级。

    四是行业业绩稳健增长,资本实力不断增强。2021年证券行业实现营业收入5024.10亿元,净利润1911.19亿元,较2012年分别增加288%、480%。截至2021年末,证券公司数量达到140家,较2012年增长23%,证券行业总资产为10.59万亿元,净资产为2.57万亿元,较2012年末分别增加516%、272%,资本实力大幅增强。

    总体来看,当前证券行业处于政策宽松周期,新证券法提供制度基础保障,全面推行注册制增加资本市场容量,新三板、北交所深化改革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全面对外开放促进行业高水平发展,未来证券行业竞争力还将继续稳步提升,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力量。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500310945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冷却的消费赛道,投资人并没有“躺平”,有基金刚募了25亿!

    下一篇

    左江科技:公司流片事项进展顺利但暂未完成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