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6元一根的玉米,东方甄选下架了?回应来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9-29 18:47

    每经编辑 卢祥勇 盖源源    

    9月29日,“东方甄选回应下架玉米”消息冲上热搜。近期,有网友发现东方甄选电商平台下架了玉米,搜索“玉米”只有玉米汁。客服回应称,为了保证品质,厂家不能超量生产,产品的产量是不固定的,只要厂家有产能就会尽快上架商品链接。

    1002525953941767168.jpeg

    7207853946006059008.png

    3918130077492986880.jpeg

    图片来源:网络视频截图

    在此之前“东方甄选一根玉米卖6元”的事件曾引起热议。主播辛巴曾在直播时质疑东方甄选把批发价7毛钱一根的玉米卖6块钱,“丧良心”。而东方甄选主播董宇辉则回应称,东方甄选卖的玉米收购价已达2元,并且农产品根本没有暴利。

    问题来了,6块钱一根的玉米究竟贵不贵?

    5919404611458796544.png

    一根玉米引发的争议

    近日,一根鲜食玉米让直播带货界吵翻了天。

    事情起因是这样的。9月18日,网红辛巴在直播间中质疑东方甄选将批发价7毛一根的玉米卖6元,还标榜“谷贱伤农”。

    也有网友质疑东方甄选直播间“一根玉米6元钱”太贵,带货农产品价格普遍较高。对此,前新东方老师、主播董宇辉回应说,“谷贱伤农”,一个东西如果彻底没有利润,那么农村种地的人就会越来越少,所以价格不能太低。

    董宇辉回应称,大部分的玉米是用来(作饲料)养牲口的,所以价格确实是4、5毛钱一根。我们找的生食玉米来自东北好的产地,成本本来就很高,从地里收上来就是2元一根。另外还有包装、物流和营销方面的投入。

    4887678515363951616.png

    5919404611458796544.png

    6元一根玉米贵吗?

    9月28日,《农民日报》对此刊文评论称:一根玉米卖6元还是7毛?别伤了农民就好。

    《农民日报》称,7毛一根的玉米有没有?可以简单算笔账。据统计,2020年全国玉米种植总成本为每亩1079.98元,亩均单产421.13千克。一根长势好的玉米,重量大约能达到六七两左右,按此估算,7毛一根差不多也就是成本价。尤其今年在农资价格上涨等因素的推动下,农民生产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

    2619414914954049536.jpeg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219981

    更何况,此玉米非彼玉米。我们惯常认知中玉米是煮着吃的,而统计口径中和农民实际生产的玉米,既包括食用玉米,更多的还是瞄准饲用等大宗消费市场的“大路货”,食用玉米在我国玉米消费中还占不到10%。食用玉米中的优质鲜食玉米对品种品质、种植方法、采摘时机、采摘方式等都有更严格的要求,成本自然只高不低。比如在这次争论中,就有被网友说玉米卖得贵的黑龙江农户站出来,算了一笔账。据她所说,种植鲜食黏玉米的农田大多是交通条件好、较为平整、有一定规模的地块,在当地,这样的良田流转费用每亩大约需要1800-2000元,再加上农机购置及维护、人工、化肥等各项费用,一根优质鲜食玉米仅种植成本就约合1.7元左右。

    种植成本1.7元,和董宇辉口中的“玉米收购价已经2元”较为接近。

    《农民日报》此前还点评分析,其实如果玉米质量真如直播间所说,这个价格一点不贵。新东方直播间卖的是鲜食玉米,目前市场上不少该品类产品都能卖到这个价格。和省心省力耐储运的大田玉米不同,种鲜食玉米在土地、人工、种子和化肥等方面都需要更高的成本投入。玉米成熟后,为避免糖分衰退影响口感,还必须做好保鲜、更快地卖出去,这就需要在包装、物流和营销方面增加投入。为打造品牌,一些鲜食玉米还经过了绿色、有机等认证,这些环节也都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而为了保证品质和口感增加的投入,最后往往会平摊到每一根玉米的价格上。

    北京商报还有一篇报道称,黑龙江五常市一位农业基地生产负责人表示,粗略统计,一根鲜食玉米从田里出来到工厂,经过杀菌等处理,再加上团队和设备的费用,成本能合到2.5元。而鲜食玉米必须走顺丰快递,仓储费、库损率再加上快递费,一根玉米从田间到直播间下单再到消费者手中,平均的成本已经达到了3.3元左右。

    北京商报援引一位业内人士的话称,工厂从农民手里把玉米收购了之后需要加工,整个加工环节再加上包装、人工等,至少要加价30%-40%,而且这还不算上游的收购者、运输等费用,在电商领域,整个环节的成本逐渐加起来,终端零售的毛利率如果做不到40%,其实是很难赚钱的。

    编辑|卢祥勇 盖源源

    校对|程鹏

    456037088307169280.png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中国经济周刊、北京商报、农民日报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隔离时不得采取外锁门方式,合理安排转运任务和时间,杜绝驾驶员疲劳驾驶...这场发布会信息量很大!

    下一篇

    特变电工:签订402.21亿元多晶硅销售合同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