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特约评论员 陈宪
在《上海都市圈发展报告·第二辑:同城化》中,我们设计了一个包括相关性和相似性两组指标在内的评价体系,研究上海与周边城市的同城化水平。同时,根据这个指标体系,我们选择了11个有代表性的同城化区域作为评估对象,它们是:广佛、深莞、沪苏(州)、苏锡常、宁镇扬、杭绍、甬舟、杭嘉湖、成德眉资、厦漳泉和长株潭(这不是指数的排名),编制了《中国同城化指数2022》。都市圈的本质特征是同城化。城市地域相连,形成通勤圈,是同城化的物理条件,亦即必要条件。在上述11个区域,城市间地域接壤或连绵接壤,如苏锡常。在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均较高的区域,地理位置居中的城市会出现在不同的同城化区域,如苏州,既在沪苏同城化区域,也在苏锡常同城化区域;又如杭州,既有杭绍的同城化,也有杭嘉湖的同城化。
这是8月12日拍摄的上海黄浦江外滩区段两岸楼群(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图
这11个同城化区域都在中国的南方,大多数在东南,各有一个在中南和西南。有人会说,这是一个主观的设计,并非北方没有同城化区域。在选择评估对象时,我们也考虑过北方的京津,两城基本符合当时设定的地域相邻,且城市中心相距100公里左右的条件。我们对京津的同城化水平进行了测算。北京和天津作为两个直辖市,它们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超过很多城市,但经济社会联系并不紧密,仅人员往来水平就远低于深莞、广佛和沪苏,而这恰恰是同城化的重要指标。可能的原因是,京津已经是两个独立的城市系统,它们将分别与周边的中小城市同城化,但这两个城市间的同城化,注定还要经历更长的发展和改革过程。
我们可能看漏了北方三个同城化区域,那就是郑(州)开(封)、西(安)咸(阳)和长(春)吉(林)的同城化。郑州到开封78公里,现在有郑开都市圈的说法。与洛阳、开封相比,郑州是河南的一座新兴城市。郑开同城化是两座不同历史跨度城市的同城化,将是别开生面的。西安到咸阳31公里,在已经获批的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中,西安是主城,咸阳是辅城,两城近在咫尺,西咸同城化将迈入快车道。长春与吉林市相距110多公里,在东北地区算是距离较近的两个大城市。但是,2021年,两城GDP之和8600多亿元,且城市化水平不高,同城化还有较长的路要走。顺便指出,中南地区的武(汉)鄂(州)同城化也是值得关注的。武汉周边约100公里半径范围内有8座城市,“1+8”的武汉都市圈已在规划之中。但与武汉同城化发展条件最好的是鄂州,一方面两城相距仅56公里;另一方面,相比之下,鄂州与武汉有着较好的互补性。在后续编制该指数时,我们将陆续增加评估对象。
总体而言,北方同城化区域少于南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城市间空间距离大多较远,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低于南方。以经济发展水平并不低的胶东半岛城市群为例。青岛与烟台、威海的距离都在200多公里,与潍坊相距160多公里,与最近的日照也有150多公里。在这里,同城化是很难发生的。所以,我们一再呼吁,将胶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由此也表明,在中国的北方地区,城市集群发展的模式与南方有一定的区别。北方的城市群结构主要由多个不同层级的中心城市及其他城市组成;南方则在城市群内部有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即都市圈。这是由不同的地理条件决定的。
同城化是中心城市的要素、产业向周边城市转移、辐射和溢出,交通网络较为完善的结果,城市间形成分工、竞争与合作的格局。与此同时,两个或多个城市的市场、制度和管理系统逐步一体化。同城化现象在城市化、城市集群中出现并深化,是一个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客观进程。这种转移、辐射和溢出主要受到地理、经济、交通和文化的影响。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同城化水平也达到了较高水平,或者说,区域一体化发展达到了较高水平。
指数测算结果表明,相关性指标和相似性指标的权重设置是符合经验判断的,是相对合理的。我们认为,城市间的联系程度即相关性更大程度地影响着各地区的同城化进程,对于互联水平较低的地区有着天然的不利影响。同城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市场化水平和发展水平,这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广佛、深莞和沪苏地区排名靠前,而成德眉资和长株潭地区排名相对靠后。
在《上海都市圈发展报告·第二辑:同城化》中,有专家指出了同城化的充分条件。第一,城市高度系统化。不同行政辖区的邻近城市处于一个城市系统之中,这不是指行政区划归并。第二,市场高度一体化。不同行政辖区内的邻近城市能够处在同一个城市系统中,显然要依赖于市场高度一体化。也就是说,这种城市功能耦合不是行政配置的,而是市场配置的。第三,城际高度流动性。邻近城市处在同一个市场中进行资源要素及其功能配置,意味着可以职住分离、前台后台分离、管理与操作平台分离等,这势必导致邻近城市间高度的流动性,特别是基于通勤的人流、基于商务的服务流、基于城市共同体的信息流、基于产业配套的商品流和技术流等。第四,空间配置高度统一性。基于高度城际流动性,都市圈的空间配置就有可能更多的同构性。也就是说,尽管邻近城市间的功能是异质性的,但由于处在同一个城市系统和同一个市场中,在空间配置上就有了明显的统一性。
同城化的必要条件是客观给定的,但充分条件是可以也必须不断改善的,其措施主要是加大深化改革的力度,并提高改革措施的配套性。这一点,中国北方地区尤其要引起高度关注。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