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杜恒峰
每经评论员 杜恒峰
7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宏观政策要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财政货币政策要有效弥补社会需求不足。
在当前经济延续恢复态势中,需求不足问题仍较为突出。如何拉动投资、提振消费、有效弥补社会需求不足?显然需要财政、货币政策协同配合加大调节力度。
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半个多月后的8月15日,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对短、中期利率都进行了下调:其中4000亿元1年期MLF操作利率为2.75%,而前次为2.85%,下调10个基点;另外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此前为2.1%,同样下调了10个基点。
无论是MLF还是7天期逆回购,其作用对象都是银行等金融机构,银行体系的资金成本将进一步下降,而市场更为关注的是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直接相关的LPR能否跟随调降。从2019年9月银行贷款利率与LPR挂钩以来,MLF还是7天期逆回购同时调降的只发生在今年1月17日,在当月20日,LPR1年期和5年期也同步下调了10个基点。鉴于当下经济的实际需求,接下来5年期LPR也有望跟随下调10个基点。
笔者认为,LPR之所以有继续下调的必要,与居民部门加杠杆意愿弱化直接相关。央行刚刚公布的信贷数据显示,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790亿元,同比少增4042亿元;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561亿元,同比少增3191亿元;两项数据均远低于预期——其中,以住房按揭贷款为主的居民中长期贷款仅增长1486亿元,6月份这一数据为4166亿元,2021年7月为3974亿元,表明房地产在6月的明显改善并未得到延续。
同时,国家统计局8月15日公布的数据也显示,1~7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6.4%,且累计降幅从4月逐月扩大;同期,商品房销售面积7817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1%。
在内需构成中,规模庞大、上下游链条众多且与居民资产负债表密切相关的房地产行业依然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通过政策性“降息”来带动房贷利率调降,成为扭转市场预期、促进楼市回暖的重要一环。
当前,通过降低贷款利率来恢复居民的购房需求仍有操作空间,因为房贷利率相比企业贷款利率仍然偏高,央行发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6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16%,而新发放按揭贷款利率为4.62%,即房贷利率比企业贷款利率高出46个基点。相比企业贷款,按揭贷款有足值的抵押物,第一还款来源也要稳定得多,在打击炒房的时候,这种利率上的“倒挂”有其必要性,但眼下有修正的必要性。
与此同时,LPR调降对于存量房贷也有积极意义。“提前还款”是今年较为普遍的现象,原因在于,存量房贷利率较高,一些居民可能难以负担,所以选择提前清偿;能够负担的居民,也因为投资项目的回报和房贷利率相比没有优势,也可能选择提前还款,LPR下行可以延缓居民杠杆的节奏。从2023年1月1日开始,今年LPR累计下调的效应将体现在居民的月供当中,如果本月20日5年期LPR再次下调10个基点,则明年房贷利率累计将下调20个基点,这意味着,总计55.5万亿元的居民中长期贷款1年可节省1110亿元利息,这些节约出来的利息也有望成为消费的一部分,从而为提振经济、提升预期带来一系列连锁的“正反馈”。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