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建国认为,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9.8%,分月度来看基本呈现一个“V型”的走势,而下半年有望延续这一恢复性增长的态势。
◎霍建国认为,下半年外贸的增速有望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为拉动经济增长作出贡献。随着国家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外部需求的进一步释放,再加上海运、物流的畅通,外贸进出口增速有望保持在8%-10%之间。
每经记者 张怀水 每经编辑 陈旭
尽管受疫情影响,上半年我国外贸仍然交出了一份靓丽成绩单,不仅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6月进出口也重新回到两位数增长。
7月15日,国新办举行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二季度,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8.1%,保持较快增长。从月度看,4、5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分别增长0.1%和9.6%;6月增速加快至14.3%。外储总体平稳,二季度,外汇储备余额持续稳定在3万亿美元以上。
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的原因是什么?二季度以来,进出口增速逐月回升是受哪些因素影响?下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趋势如何?
带着上述疑问,《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电话专访了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NBD:尽管受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仍然创历史新高,6月进出口重回两位数增长。您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霍建国:应当说,疫情对外贸确实是有较大影响,尤其是4月份,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0.1%,几乎是零增长。
但此次疫情期间,中央政府高度重视统筹疫情防控和帮助企业纾困减压之间的关系,出台了一揽子举措,尤其是上海港压货和物流不畅的问题,集中力量突破困扰外贸出口的不利因素,比如开辟绿色通道,保证外贸企业优先发货等。整体上复工复产和打通物流的政策是见到实效的。5月份,我国出口出现了快速反弹,实际上是疫情后的恢复性增长。
6月份延续了5月份快速反弹的增长势头。根据相关机构的预测,5月、6月外贸进出口增速是超预期的,这也说明了稳外贸政策具有针对性,发挥出了实际效果。
另一方面,广大外贸企业尤其是占据出口半壁江山的民营企业在保订单、保市场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克服了许多困难。从数据上看,我国民营外贸企业的进出口增速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NBD:从月度来看,4、5月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0.1%和9.6%,6月是14.3%,呈现出逐月回升的态势,您认为这种态势能否维持?
霍建国: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9.8%,分月度来看,基本呈现一个“V型”的走势,我认为下半年还会继续延续这一恢复性增长的态势。
上半年,除了政策效应和外贸企业的努力之外,我们发现,尽管美国面临高通胀,欧洲面临经济下滑,但外部市场的整体变化并不大。美国市场的订单需求基本正常,东盟国家在RCEP协议下,经贸合作也在进一步加速。
东南亚、欧洲、美国,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四大市场是中国外贸的基本盘,这四大市场没有出现大的波动,中国外贸外部市场的基本盘就能稳住。
从今年以来的月度进出口额增速来看,呈现一个明显的V型
NBD:近期,东南亚国家“抢单”的话题比较火热。不过海关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增速高达13.5%,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是否依然具有竞争力?
霍建国:上半年,我国外贸基本盘之所以能够稳住,除了机电产品以外,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规模达到2万亿元,占出口总额的比重接近20%,而且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
关于订单流失或者订单转移的话题,我认为越南、印度等国家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冲击可能并没有一些机构预测的那么大。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韧性还是非常强的,上半年的外贸数据也能够印证这一点。
值得关注的是,近些年,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处于转型升级的过程,也就是更加品牌化和品质化。只要坚持这样的转型升级,未来中国和越南等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就不在同一个赛道水平上。当然,这也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在打造品牌影响力上形成自己的优势,也包括成本的优势。
NBD:您刚提到,下半年外贸有望延续上半年增长态势,能否预判一下具体的外贸走势?
霍建国:总体上看,下半年外贸会保持一个适度的增长趋势,正常情况下会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为拉动经济增长作出贡献。
目前来看,中国经济想要达到5.5%的全年预期增长目标,三季度、四季度GDP增速需要达到8%以上,应该说面临一定的挑战。从外贸层面来看,随着国家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外部需求的进一步释放,再加上海运、物流的畅通,外贸进出口增速有望保持在8%-10%之间。
我们也要看到,外部市场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一方面,美元持续加息之后会停留在怎样的水平、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如何波动、俄乌战事的走势等均存在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如果下半年美、欧等经济体的通胀形势有所降温,价格因素在推高我国出口额方面的效应也将随之减弱。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