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优化完善监测检测工作。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最新要求,海关继续将抽样检测作为监测源头防范污染效果的重要手段,综合考虑出口国家或地区源头管控落实情况和效果,适当调整抽检比例和数量。
◎今年上半年,海关监督全国口岸环节预防性消毒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4585万件。
每经记者 李彪 每经实习记者 李宣璋 每经编辑 陈星
7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在发布会上表示,当前,全球疫情持续反弹,我国外防输入压力不断增大。奥密克戎BA.5亚分支正在成为全球主要流行毒株,并在我国引发本土聚集性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
“要继续落实‘九不准’要求,时刻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坚决克服防控松懈和‘层层加码’两种倾向,在科学、精准、高效上下功夫,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米锋强调。
近期,有口岸城市发生进口冷链食品相关疫情,冷链食品输入疫情风险再次受到各方关注,怎样加强冷链相关疫情防控?《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发布会现场提问。
发布会现场 图片来源:每经实习记者 李宣璋 摄
海关总署卫生检疫司副司长李政良在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为有效防范新冠肺炎疫情通过进口冷链食品输入风险,全国海关严格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总体部署,不断优化完善进口冷链食品口岸疫情防控的一些工作。
一是进一步强化源头管控。加强与出口国家或地区主管部门的沟通磋商,提高会谈级别,增加会议频次,加大远程视频的抽查力度,督促输入食品企业落实安全防护责任,严防输入食品及包装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各环节受到新冠病毒污染。境外主管部门和企业积极配合,主动采取防止和消除污染措施。
“今年上半年,我们视频检查了182家冷链食品生产企业,与有关国家或地区官方主管部门召开了208次视频会议。从全国口岸检出情况看,虽然全球疫情居高不下,部分国家和地区疫情反弹,但近期进口冷链食品检出阳性的数量大幅下降。”李政良强调。
二是进一步优化完善监测检测工作。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最新要求,海关继续将抽样检测作为监测源头防范污染效果的重要手段,综合考虑出口国家或地区源头管控落实情况和效果,适当调整抽检比例和数量。
“海关根据检测结果对输入国家或地区的防范污染措施进行检查、调查,对存在问题的境外食品生产企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采取限期整改、暂停进口、撤销注册等措施;对输入冷链食品检出阳性的境外食品生产企业,不再实施暂停进口申报的紧急预防性措施,在保证监测检测工作有效性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口岸通关效率。”李政良表示。
三是严格监督口岸环节预防性消毒工作。今年上半年,海关监督全国口岸环节预防性消毒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4585万件,各地各相关部门严格按规定对尚未消毒的,在后续环节顺势开展预防性全面消毒。
四是严格实施封闭管理。对海关系统所有进口冷链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人员严格实施封闭管理,期间,加强个人安全防护,按规定做好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切实防范暴露风险。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在发布会上表示,近期,上海、江西、北京等地发现个别入境人员在解除集中隔离后检测出阳性的情况,国家和地区疾控专家对此开展调查分析和风险排查,发现个别入境人员集中隔离点在管理上存在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需要各地高度重视。
关于应该采取哪些具体的措施来防止境外输入引发本土疫情的问题,李政良表示,海关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求和防控方案第九版的规定,在严格做好口岸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使之更加科学精准。
一是优化入境人员采样检测工作。将原对入境人员“双采双检”的采样检测要求,优化为仅口咽拭子“单采单检”,也就是说,对所有入境人员采样时,采用1根口咽拭子,单管采集上呼吸道标本,不再采集鼻咽拭子;取消入境人员涉新冠血液样本检测的要求。
二是优化入境货运航空器登临布控比例。对部分与境内人员接触少、疫情传播风险较低的货运航空器,基于风险分析,取消登临检疫布控。进一步缩短货运航空器通关时间,提升机场货运的周转效率,全力支持外贸保稳提质。
三是优化完善进口物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根据进口非冷链物品的来源国家或地区的疫情情况、物品类别和特征、运输方式和时长、装卸方式等,综合研判进口非冷链物品被污染的风险,各地、各行业按现有分工和流程分级分类采取预防性消毒或放行措施,避免重复消毒和增加不必要的作业环节。基于以上措施,海关印发《进口非冷链物品口岸环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优化方案》,指导预防性消毒工作。
四是优化海关高风险岗位工作人员封闭管理制度。对海关入境人员卫生检疫、进口冷链食品安全监管等高风险岗位工作人员的封闭管理要求,由“14+7+7”或“N+7+7”封闭管理统一调整为“N+7”,即N天在岗集中封闭管理、7天离岗集中医学观察。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