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北京时间投资违规减持天阳科技被出具警示函一事,天阳科技相关人士表示,“其实,这个事情源头还是来自于时间投资下面的一个LP,该LP的公司要注销,然后就把这部分股份转到其个人名下了。”
◎对于原机构LP转让至机构实控人名下这件事,有投资界人士表示,“从机构持股变个人持股,应该是这个投资者的减持意愿强烈、与机构整体策略不同。”
每经记者 任飞 深圳报道 每经编辑 肖芮冬
6月21日,记者从西藏证监局获悉,北京时间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时间投资)因违规减持天阳科技股份被监管机构出具警示函。原因系减持价格低于发行价格,而记者了解到,有关破发减持的原因系涉及基金LP股份转让事宜,LP主体由机构变为个人。
有分析人士指出,虽然行业内部存在LP与GP之间的分歧,但对合伙财产的处置上却无需配合GP,但有关退出及股权转让的法规依然需要机构投资人遵守与维护。
“他们已经持有满5年以上了,所以即便是清仓减持也是可以的。”6月21日,记者电话联系天阳科技时,相关人士表示,时间投资早在其三板挂牌前就有入股,算得上是公司最早的股东之一。
时间投资是作为执行事务合伙人管理包括其自己在内的7位LP的基金管理机构,也是西藏证监局公示违规减持的主体。根据6月21日西藏证监局的通告,时间投资在今年5月12日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天阳科技30.86万股,减持均价为19元/股。
由于天阳科技(SZ3000872,股价13.54元,市值54.76亿元)首发上市价格为21.34元/股,且权益分派最终确权的价格变为21.14元/股,根据创业板上市相关规则,时间投资没有履约承诺不低于首发上市价格进行减持。但就前述人士的回应来看,此举争议点并非GP的减持行为本身,而是另有难言之隐。
“其实,这个事情源头还是来自于时间投资下面的一个LP,该LP的公司要注销,然后就把这部分股份转到其个人名下了。”该人士透露,理论上来讲,这样的操作也得不偿失,期间也会有税务方面的成本,但原LP属性是机构,现在成了个人。
也就是说,时间投资的机构LP选择将机构股份转到个人名下,虽然目前还未公布GP最新的LP成员名单,但如果该LP成为自然人股东,则不仅通过此举从原基金退出,也同时保持了对天阳科技的持股份额。
前述人士表示,该机构LP转让股份之后,相关股份的实控人其实没有发生变化。记者在天阳科技首次公开上市招股书中发现,时间投资的合伙人成员名单中,除其自身是机构外,其余均是个人投资者,而时间投资的实控人魏君贤此前也在天阳科技担任董事,2017年3月6日辞任该职。
对于原机构LP转让至机构实控人名下这件事,在业内人士看来,其实大可不必,直接退出合伙就行。有投资界人士在6月21日同记者微信交流时表示,对资产进行分配和减持并没有关联,“从机构持股变个人持股,应该是这个投资者的减持意愿强烈、与机构整体策略不同”。
据悉,时间投资减持天阳科技股份并非始于警示函提及的当次。天阳科技相关人士介绍道,其已经减持了两笔,都在去年完成,此次收到警示函的其实是第三笔,但这第三笔是转让。
记者查阅相关公告发现,时间投资曾在去年12月13日~15日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326.27万股,减持均价为32.39元/股,减持比例为1.45%。
资料显示,天阳科技专注为金融行业客户提供IT解决方案和服务,是一家注册地在西藏、办公地点在北京的民营企业,2016年挂牌新三板,2020年8月登陆创业板上市,成立于2003年,并在2015年完成了股份制改革。
也就是在其实行股改前期,时间投资作为最早一批增资方进入天阳科技股东序列。2014年12月24日,时间投资以2000万元认缴彼时天阳有限新增注册资本222.22万元,溢价部分计入天阳有限资本公积;后在2015年4月16日,继续出资2000万元认缴47.06万元新增注册资本,其余计入资本公积。
随后,时间投资以资本公积转增货币的形式继续出资1226.68万元,到其完成股改之前,时间投资共计出资金额1495.97万元。股改登记完成后,时间投资持股1495.97万股直至减持之前。如此看来,时间投资入股天阳科技的投资成本大约在1元/股。
照此测算,时间投资去年减持(彼时均价为32.39元/股)的账面回报至少在30倍以上,不过从今年来看,天阳科技股价在年初出现波动,股价一度从23.72元/股跌至11.67元/股(前复权)附近,到6月21日收盘,股价报收13.54/股。
有分析人士指出,亦不排除因账面回报减少导致投资人选择主动离场,尤其是以基金LP身份投资企业股份的,个别LP意愿或难影响GP决策。前述分析人士指出,GP类似代客理财,“财”仍然是“客”的。所以双方要依据合伙协议规范行为,彼此利益和立场都不一样,有分歧很正常,LP只是在投资方向上可以尊重GP的专业能力,但对自己的合伙财产上,不需要照顾GP。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353830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