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爱华:从2023年起,取消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不再将报到证作为毕业生录用、落户、档案转接手续的必需材料。
每经记者 李彪 每经实习记者 李宣璋 每经编辑 廖丹
6月1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大学生就业和返乡工作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在发布会上表示,近一周,全球疫情出现反弹,我国疫情形势整体保持平稳,但个别地方疫情扩散风险依然存在,仍然不能有丝毫松懈。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举措方面,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吴爱华表示:“从2023年起,取消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不再将报到证作为毕业生录用、落户、档案转接手续的必需材料。”
近期,全国疫情形势受到公众密切关注,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表示,目前,全国疫情形势总体上是平稳的,近两天,新增的感染者已经降到了100例以下,但是局部疫情仍然有波动。
贺青华分别介绍了北京、上海、内蒙古等地的疫情形势,指出,“就全国层面来讲,疫情防控压力是持续存在的。”
目前正值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季,教育部体卫艺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刘培俊表示,从多年高校工作经验来看,参加招聘,特别是校园招聘活动,是毕业生就业应聘的主渠道。
“原则上,有疫情的地区,高校所在城市连续7天及以上社会面无新发疫情,可组织校园招聘活动。”刘培俊强调。
5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到简化优化求职就业手续。
吴爱华表示,5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通知》,提出了20条政策措施,这对做好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就业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2023年起,取消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不再将报到证作为毕业生录用、落户、档案转接手续的必需材料。”吴爱华强调。
对此,川北医学院管理学院公共管理教研室副主任麦陈耀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从学生的角度讲,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他们的就业压力,以前必须要有报到的单位才能开到报到证,现在不用那么着急先就业了,可以缓一缓。出台这个政策以后,对学生来说,的确是件好事。
“低收入家庭毕业生是中央牵挂的重点群体,也是教育系统倍加关心、全力帮扶的重点对象。”吴爱华表示,对于这部分群体,将从3个方面开展帮扶工作。
一是专项帮扶。各地各高校建立就业重点毕业生台账,对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学生,还有较长时间未就业的学生,要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的要求开展重点帮扶。为每一名就业困难的毕业生精准推送岗位信息,至少每个人推送3-5个针对性岗位信息。
二是专门培训。实施“宏志助航计划”,对就业特别困难的学生,开展线上线下就业能力培训。在培训当中,老师们“一对一”给学生完善简历、指导面试,广泛联系企业对学生进行重点推荐,让学生走出校门与企业面对面交流,通过实习实践,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能力。目前该计划已线下培训2022届毕业生6.9万人,线上培训66.8万人。
三是开展专场招聘。举办“宏志助航”网上专场招聘活动,已经累计提供岗位13.2万个。各地各高校也组织了一些有针对性的专场招聘活动。此外,针对疫情影响严重的地区举办了陕西、吉林、上海专场招聘活动,累计提供岗位29.9万个。
麦陈耀表示,对于低收入家庭的毕业生开展帮扶,其实早就在开展了,以她所在的学院为例,针对贫困毕业生,学院会发放一定金额的补助金。2020年以后,学院开展了以毕业生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一对一”就业帮扶计划:论文指导老师除了要负责该生的毕业论文之外,对该生的就业也要予以指导帮助,例如优化简历、推荐合适的岗位等。
“从国家层面出台相应的帮扶政策,我觉得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老师们的积极性。”麦陈耀介绍。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