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蕾:货币投放增速与社融增速背离源自多方面因素,但主要是出于各市场主体对于未来不确定的预期,企业对未来前景不明确,银行对于放贷也会比较谨慎。目前阶段,首先,积极的财政政策应更好地发挥效能;其次,货币政策方面,结构性而不仅是总量上的政策更值得考虑。
每经记者 张寿林 北京报道 每经编辑 廖丹
当前正处于决定全年经济走势的关键节点。
从数据来看,货币增速与社融增速出现背离。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49.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8个和2.4个百分点。但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9102亿元,比上年同期少9468亿元。
今年以来,LPR已多次下调。5月20日央行公布最新LPR,1年期LPR为3.7%,5年期以上LPR为4.45%。
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1-4月企业贷款利率为4.39%,同比下降0.25个百分点,保持在有统计记录以来的低位。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刘晓蕾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货币投放增速与社融增速背离源自多方面因素,但主要是出于各市场主体对于未来不确定的预期,企业对未来前景不明确,银行对于放贷也会比较谨慎。
结合当前的政策和市场表现,刘晓蕾认为,目前阶段,首先,积极的财政政策应更好地发挥效能;其次,货币政策方面,结构性而不仅是总量上的政策更值得考虑。
针对信贷供给端,刘晓蕾提出,第一,银行可以考虑定向贷款,比如结合数字货币等技术,确保贷款的一定比率定向用于发放员工工资以及缴纳社保。
第二,可将贷款帮助解决就业问题(多少贷款定向发放到企业员工账户中)作为银行考核参考指标。并且可以根据企业员工收入状况,对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
第三,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供应链中强势企业拖欠款项问题会更加突出,银行应该进一步支持基于商业信用、交易信用的应收账款融资。对于可以根据新的科技手段进行确权的商业信用,增加支持力度。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400061192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