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之后,包括最近在全国两会上“喊话”的武汉都市圈、郑州都市圈在内,还有不少省市正在摩拳擦掌。“抱团建圈”已成大势,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级都市圈,也走到了不得不提速发力的关键时刻。
每经记者 淡忠奎 程晓玲 每经编辑 刘艳美
图片来源: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639395
接连被“超车”之后,西安都市圈已呼之欲出。
3月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在谈及今年新型城镇化的重点任务时透露,将加快培育现代化都市圈,“出台长株潭、西安、重庆等新一批都市圈规划”。
而就在几天前,陕西省发改委官网“主任信箱”回复来信问题时也透露:“《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已履行完成国家层面相关审批流程,正在履行印发程序,近期将正式印发实施。”
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早在2020年4月,编制实施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就被写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当年度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两年过去,南京、福州、成都以及长株潭四个都市圈发展规划相继获批,西安则迟迟未能落地。
西安之后,包括最近在全国两会上“喊话”的武汉都市圈、郑州都市圈在内,还有不少省市正在摩拳擦掌。“抱团建圈”已成大势,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级都市圈,也走到了不得不提速发力的关键时刻。
自2020年被国家发改委“点名”后,西安都市圈的规划进展就备受关注。
去年2月,陕西省发改委官网在回复网友时透露,规划“已编制完成”;同年11月,相关回复变更为“年底前印发实施”;直至近日,“完成国家层面审批流程,正在履行印发程序”的最新回应,再度引发对“第五个国家级都市圈”的期待。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0490138
西安都市圈“转正”为什么这么难?
在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原副会长、西安朝华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单元庄看来,西安乃至陕西近年来的发展并不如人意,而成都和郑州等城市的发展都是突飞猛进。这可能也是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先发后至”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1年,西安GDP为10688.28亿元,同比增长仅4.1%,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速均跌至万亿城市最后一名,固定资产投资更大幅下滑11.6%。从全省的经济首位度来看,西安也从38.27%下降至35.87%,成为全年首位度降幅最大的省会城市。
尤其是“工业不大不强”,成为制约西安做大经济总量和发挥潜力的首要制约因素。这也能从数据得到印证。2020年,与西安经济体量相近的泉州、济南、合肥和福州工业增加值分别为5167.98亿元、2360.5亿元、2072.32亿元、2532.16亿元,而西安仅为1828.59亿元。
当然,从目前已获批都市圈来看,经济体量并非唯一指标。破题关键,还在于跨圈融合。作为西安都市圈之“核”,西咸一体化推进缓慢,一直被认为是制约西安都市圈发展的关键。
只有西安、咸阳深度融合,共同做大经济总量,做强工业和产业能级,才能带动周边城市一起跳“群舞”。
从这个意义上说,不论西安都市圈,还是西咸一体化,实际上都是要产业先行,形成跨行政区的产业集群和协作机制,才有都市圈一体化的“水到渠成”。
改变已在路上。今年2月8日,西安召开新春“第一会”,西安市委书记方红卫将“纵深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培育都市圈”作为重点推进的9项工作之一。不久之后,西咸新区与西安主城区互联互通的五条道路同时开工建设。
路网畅通是要素畅通融合的基础。西咸新区管委会主任姜建春表示:“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全力推进,以完善的互联互通路网体系加快推动西安—咸阳一体化协同融合发展。”
虽然最终规划还未发布,但西安都市圈的大致范围早已不是秘密。
去年9月公布的《陕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公众版)显示,陕西将构建“一圈四极六城多镇”的城镇发展格局,其中“一圈”是以西安主城区、咸阳主城区及西咸新区为核心,渭南中心城区、铜川中心城区、杨凌示范区为副中心组成的西安都市圈,也是全省发展的核心区域。
西安都市圈空间格局示意图 图片来源:《陕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公众版)
不过,从陕西政府工作报告中“促进西安、渭南、铜川、商洛、杨凌规划统筹、建设联动、发展融合”的表述来看,秦岭南麓的商洛也大概率将如愿“入圈”。如何推动西安与周边城市的产业联动,也是西安都市圈最为重要的命题之一。
西安石油大学教授、中国西部制造业研究所所长曾昭宁对城叔表示,以西安、咸阳为核心的西安都市圈获批,对于产业发展,尤其是产业集群的发展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比如,原来周边城市都很害怕虹吸,但是现阶段西安已经逐渐进入向周边城市辐射扩散的阶段。
实际上,这种产业导向的趋势已经凸显。今年初印发的西安市《 “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快西安都市圈产业一体化布局,提升西安产业辐射和总部经济发展能级,支持区域间以“飞地园区”“合作共建”等模式开展合作,引导中心城区“退二进三”,推动一般制造业向都市圈梯度转移,构建梯次配套、优势互补的现代化产业生态圈。
“这里涉及到一个大配套的问题,在都市圈的语境下周边城市或区县不一定要搞自己独立的产业体系,完全可以把自己定位成配套。”曾昭宁表示,这样就能够形成一些跨行政区的产业集群,形成一个社会化、市场化的分工,而不是割裂的产业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铜川、渭南、商洛等城市也都在谋求深度融入西安都市圈,以“积极融入西安都市圈”或“西安都市圈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定位”等来自我定位。其中,铜川提出“西安制造、铜川配套”,渭南提出“西安研发,渭南制造”,相关产业合作已经初具规模。
西安都市圈之外,越来越多的“竞争者”正加入到这场国家级都市圈争夺赛,大有后发赶超之势。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622880
最近几天,在全国“两会”上,湖北代表团建议,“加快建设武汉都市圈,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河南代表团则以全团名义,恳请国家支持郑州都市圈规划建设。
去年以来,从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办公室挂牌,到《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签署,武汉都市圈建设明显提速。此前,湖北提出,武汉城市圈要成为“引领湖北、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全国重要增长极。
郑州都市圈同样动作频频。去年年底,郑州都市圈正式由“1+4”拓展为“1+8”,新纳入洛阳、平顶山、漯河、济源四座城市。背后的考量不难理解——早在去年11月,河南省委常委会会议就指出,要把郑州都市圈放在国内主要都市圈来定位、来审视、来谋划,全面提升规模体量,打造现代化河南建设的强劲动力源。
此外,去年10月公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围绕重庆主城和成都培育现代化都市圈”。重庆媒体披露的消息显示,去年11月,重庆市政府常务会议就审议了《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最新表态,重庆都市圈离正式晋级已并不遥远。
竞争愈演愈烈,西安也在迫切行动。
今年的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积极实施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推动西安—咸阳一体化向纵深发展”,相比去年“以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为重点加快建设西安都市圈”,态度更为果决。
作为西咸一体化“先手棋”的西咸新区,也于近日围绕“瘦身”“健身”迎来一场“大变革”——
其下辖五大新城管委会内设机构共减少80个,缩减54.1%。比如,西咸新区及新城管委会人员编制缩减62.5%……在精简机构提升效能的同时,产业导向极为明显——五大新城将不再承担行政和社会职能,转而聚焦产业发展等经济职能。
一定程度上,这是西安都市圈尘埃落定前,审视西咸一体化的一个重要视角。这不仅影响着西安都市圈的晋级跃升,也关系着整个陕西的未来走向。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