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三组数据透视:宏观经济大盘怎么稳?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3-05 21:51

    对比往年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稳”字出现的频次明显增加,释放出“稳增长”的强烈信号。报告中特别强调:“今年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面对新的下行压力,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每经记者 刘艳美  黄名扬    每经编辑 杨欢    

    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三重压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对比往年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稳”字出现的频次明显增加,释放出“稳增长”的强烈信号。报告中特别强调:“今年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面对新的下行压力,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围绕稳增长目标,一个最为重要的指标就是GDP增速。今年,这一数字被确定在“5.5%左右”,略高于过去两年5.1%的平均增速。

    这被普遍认为传递出中国有能力稳定经济增长的决心和信心。但政府工作报告也坦言,这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

    如何寻找着力点?我们试图通过三组数据,透视稳增长目标下的应对之道。

    5.5%和85%

    去年,我国经济实现8.1%的超预期增长。不过一方面,这是在疫情冲击之下,2020年GDP仅增长2.2%的低基数条件下实现的;另一方面,尽管去年一、二季度全国经济增速分别达到18.3%和7.9%,但三季度迅速回落至4.9%,四季度又进一步回落至4.0%。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

    在这样的背景下,要实现5.5%的增速目标,显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说,必须“爬坡过坎”,需要“主动作为”。

    其中,一个值得注意的显著变化是,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中明确,“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并留有适当弹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此外,“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也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此之前,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已提出,“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这一转变。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设定的节能减排目标

    能耗“双控”,指的是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强度控制,此前已实施多年。去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也成为重点工作。然而,在实际落实过程中,部分地方和行业采取“运动式减碳”方式,导致煤炭价格飙升、火电企业亏损、多地拉闸限电等一系列连锁反应。

    为此,去年10月,国务院出台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能源安全和经济增长是降碳的两大底线;一个月多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今年1月,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再度强调要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减排不是减生产力,也不是不排放”。

    对比来看,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要求,也从去年的“扎实做好”转变为今年的“有序推进”。从能源“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也体现出实事求是的发展态度。

    要知道,我国能源结构以高碳的化石能源为主,占比达到85%。国内碳排放80%以上来源于能源活动。能耗“双控”对于控制碳排放,无疑具有重要作用。但相比不区分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的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意味着不仅鼓励增加清洁能源消费,也给予地方发展一定的灵活性和弹性。

    在尽量减少对经济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这也为积极有序实现新能源替代,推动能源低碳转型提供了更多空间。

    9.8万亿和2.5万亿

    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摆在首位的举措就是“提升积极的财政政策效能”。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约1.5万亿元、规模近9.8万亿元,增长18%,“为多年来最大增幅”。同时,中央财政将更多资金纳入直达范围,省级财政也要加大对市县的支持,务必使基层落实惠企利民政策更有能力、更有动力。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0472184

    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2年财政政策的三个要点:“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即增支、减税和控债。

    最新的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更细化的数据目标。

    关于增支,预计今年财政收入继续增长,加之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依法上缴近年结存的利润、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支出规模比去年扩大2万亿元以上。

    对于减税,2022年要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并明确“坚持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减税与退税并举”。同时,将具体目标设定为“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

    对于控债,今年赤字率拟按2.8%左右安排,回到疫情前水平;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与去年持平。

    事实上,增支、减税和控债是财政中典型的“不可能三角”,因为财政收支的恒等式是:财政支出=财政收入+新增债务。

    对此,不久前,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NIFD)发布的2021年地方区域财政分析报告指出:“2022年中国稳增长压力增大,如果2022年财政政策更侧重于减收和增支来助力经济复苏,‘财权上收、事权和债务下放’的财政体制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将在2023年变得非常棘手。”

    报告还提到,在目前需求疲软、基建乏力情况下,财政承担着比以往更加艰巨的责任,财政体制改革之路任重道远,破除“不可能三角”,需要新一轮的财政体制改革。

    对此,最新的政府工作报告已明确,将“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

    1076万人和1062万人

    “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罕见地专门点出高校毕业生总体规模。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规模迅速增长。2020年,高校毕业生较前一年增长40万人,达到874万人;2021年,这一数字首次站上900万台阶,突破909万人;2022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再创新高。

    根据此前教育部新闻发布会通报,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为1076万人。这不仅是总体规模首次超过1000万人,更比上一年增加了167万人。一年的增量,接近2011年至2019年近十年间的增长总量(约174万人)。

    规模迅速增长,如何保就业成为重中之重。

    去年11月,教育部在《做好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就指出,“2022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增量创历史新高,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并给出完善市场化社会化就业促进机制等七大方面措施,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

    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又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实施创业带动就业示范行动力促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的通知》,提出要力争2022年为高校毕业生提供200万个高质量就业机会。其中,女性高校毕业生等群体被重点提及。

    激烈的竞争下,就业歧视引人关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专门提及,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年龄等就业歧视”。

    一定程度上,这也与当前生育率持续走低相关。一个值得玩味的对比数据是,今年高校毕业生达到创纪录的1076万人;而去年全年出生人口也只有1062万人,出生率再创新低。

    零增长、甚至负增长时代已不再遥远,鼓励生育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要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减轻家庭养育负担。如何让更多人“愿意生、生得起、养得好”,期待更多配套政策落地生根。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我国粮食供给总量充裕,有能力保证中国人的饭碗越端越稳

    下一篇

    7000字长文详解:政府工作报告中释放的十大城市机遇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