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FT不为客户持有基金或管理账户,而是帮助全球用户社区通过可靠途径,开展通讯并交换标准化金融报文,从而支持全球和本地市场的金融交流,并助力国际贸易和商业活动。
每经记者 张寿林 每经编辑 陈星
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在跨境资金清算领域地位不容置疑。如今,俄罗斯却面临被SWIFT排除在外的可能。
一时间,SWIFT被多个国家反复提及,为什么它会被市场如此关注?
为了适应全球交易,西方多国在上世纪70年代成立了SWIFT组织。
根据SWIFT官网,SWIFT成立于1973年,是世界领先的安全金融报文传送服务机构、一家全球性同业合作组织。
SWIFT不为客户持有基金或管理账户,而是帮助全球用户社区通过可靠途径,开展通讯并交换标准化金融报文,从而支持全球和本地市场的金融交流,并助力国际贸易和商业活动。
它致力于“打造全球共享的金融报文传送服务、创造一种国际金融报文传送通用语言”。
中信证券曾在公众号“中信证券研究”发文提及,国际收付清算遵循支付原理,包括信息流的传递和处理,以及资金流的结算和清算。
其中,资金清算系统,对应各主要经济体建立的国际清算系统(如,美国CHIPS系统、中国CIPS系统),同时依托国内清算系统(如,美国Fedwire系统、中国大额支付系统)进行最终资金结算。
而SWIFT主要用于信息流传递,不涉及清算,亦不影响资金流。
以人民币跨境清算为例,境外人民币业务参加行在境内代理银行开立清算账户(即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当跨境资金通过代理行模式清算时,境外参加银行首先通过 SWIFT 系统将资金收付信息传递至境内代理银行,境内代理银行通过人民银行跨行支付系统或行内清算系统代理境外参加银行办理资金汇划,境内代理银行借贷记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完成与境外参加银行之间的资金结算。
简单来说,国际清算绕不开SWIFT。根据其公布的数据,在基于金额统计的全球支付货币排名中,以美元和欧元为主。最新统计,今年1月,人民币在国际结算中的份额达3.2%,创历史最高,继美元(39.92%)、欧元(36.56%)、英镑(6.30%)之后,居全球第四位。
SWIFT的报文传送平台、产品和服务对接了全球超过11000家银行、证券机构、市场基础设施和企业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SWIFT的总部位于比利时,分支机构分布全球,业务覆盖了几乎所有的金融中心,因而成为世界金融通信行业的中流砥柱。
资料显示,SWIFT管理层由25个董事组成,其中,美国、比利时、法国、德国、英国和瑞士各拥有两个董事席位,其他会员国最多仅有一个董事席位。
该系统主要用于商业银行大额跨境汇款,具有安全性高、资金额度大的特点,一般涉及大型企业及国家间的贸易往来。
随着全球通讯网络的迅速发展,实务中已离不开SWIFT。但是如果某个国家被SWIFT排除在外意味着什么呢?
国信证券研报提及,由于目前全球跨境支付的信息传递基本都是通过SWIFT实现,因此被SWIFT排除在外,意味着进行跨境支付结算将变得非常困难。而当今各个国家多少都会跟其他国家有经贸往来,因此这会对受制裁国家的经济运转产生很大影响。
不过,除了SWIFT以外,也有类似平台出现。比如俄罗斯央行开发的 SPFS。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俄罗斯央行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2020年,俄罗斯替代SWIFT系统(SPFS)的使用量相比2019年提升1倍,在俄内的使用比例达到20.6%。
2021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SWIFT与4家中资机构合资成立金融网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网络与信息服务水平,保障SWIFT境内用户的合法权益和业务连续性。
随着金融业对外开放不断深化,我国境内金融机构越来越多使用SWIFT提供的跨境金融网络与信息服务。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此前介绍,金融网关作为中国境内和境外金融信息网络之间的一个关口,统一向SWIFT用户提供约定服务,包括建立并运营金融报文服务的本地网络集中点、建立并运营本地数据仓库等。
用户通过接入本地网络集中点,可与SWIFT主干网建立稳定、韧性强和安全的连接,防止出现网络中断等异常情况。
跨境支付业务具有特殊性,其交易链条长、节点多,单一机构无法完整掌握业务的终态和全貌,业务信息存在碎片化、不透明的情况,既不利于金融机构实时掌握集团内跨境业务的情况,也不利于监管部门开展监管工作。
金融网关服务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在中国境内建立并运营本地数据仓库,用于对跨境交易报文进行数据存储以及事后监测和分析。
上述负责人此前表示,为推动跨境金融网络与信息服务更加透明,实现穿透式监管和跨境离岸数据的统筹监测,更好地识别和管理与核心服务相关的运行风险和金融风险,有必要将跨境金融报文信息存储在境内,并基于内部风控和监管需要使用。目前,全球已有多家央行作出了类似安排,通过建立数据仓库进行合规审慎分析。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401896216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