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卢祥勇
普通的一款5元的冰淇淋,配上几片金箔后能卖到58元。一块覆盖薄薄一层金箔的巧克力甚至可以卖到12万元,还有奢华版金箔冰淇淋售价高达14万元,堪称“冰淇淋中的兰博基尼”……“奢华”的金箔金粉食品受到不少人追捧,但实际已被列入“禁售名单”。
1月29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海关总署联合印发《关于依法查处生产经营含金银箔粉食品违法行为的通知》显示, 金银箔粉不是食品添加剂,不能用于食品生产经营,含金银箔粉食品全面叫停。
2月16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全面排查食用农产品违法添加金银箔粉有关问题的通知》提出,配合有关部门严厉打击以添加金银箔粉为噱头炒作食用农产品的行为,坚决遏制“食金之风”。
2月23日,央视网微信发布评论文章称,“以‘食金’为贵,是脑袋缺根筋吗?”
多地查处食品中加金箔,
检查时有顾客正食用“金箔刺身”
早在2001年,金箔就被原卫生部明令禁止加入食品中,但金银箔粉食品为何依旧如此有市场?湖南省消保委近期发布的消费提示指出,商家生产经营含金银箔粉食品主要迎合了3种消费心理:食金延年益寿、食金显示身份高贵、猎奇。其本质是利用跟风消费心理,迎合奢靡风气搞怪味营销。
据《中国消费者报》,多位消费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购买金银箔粉食品的原因是“颜值高”“看着很高端”。一位消费者表示,他曾吃过金粉巧克力和金箔蛋糕,味道上并没有感觉和不添加金箔金粉的有明显区别。“其实也能把金箔金粉挑出来不吃,但因为挑起来麻烦,所以我就都吃了。而且如果挑出来,蛋糕就会坑坑洼洼不好看了。”“吃之前一定会拍照,然后在网上分享,感觉很有面子。”
在市场监管总局和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发布通知后,近日,多地已开展含金银箔粉食品专项检查。
今年2月19日,浙江温州鹿城区滨江市场监管所执法人员根据舆情监测线索,发现某日料餐厅存在金箔入菜行为,在“金枪鱼中腹刺身”“抹茶金箔布丁”中添加金箔并对外销售。执法人员随即到该店检查,发现该日料餐厅的菜单及门口宣传海报均有含金箔的菜品相关信息, 并且现场还发现有顾客正在食用含金箔的“金枪鱼中腹刺身”。
图片来源:鹿城市场监管
随后,执法人员对订单信息和销售情况予以取证,并在后厨操作间、冷菜间的专间调味料柜中发现了2瓶“24K金箔碎”,其中1瓶已使用完毕。该日料餐厅表示涉案的 金箔碎主要用于提升菜品美观度,同时让菜品看起来更高端 ,一般在金枪鱼中腹刺身和抹茶布丁进行使用。
目前,该所已对此立案调查。连日来,温州鹿城区市场监管局已查处了5起相关案例,其中包括某餐饮店将金箔粉用于普通奶油甜筒冰淇淋;某蛋糕店为了提升蛋糕档次,将金箔粉用于蛋糕表面作为装饰物;某电子商务经营者在某平台上销售金银箔粉产品,宣传其为可食用食品添加剂等。
此外,2月17日,浙江嘉兴桐乡市市监局检查发现某超市销售两款名为“俏雅金装金箔梅酒”、“万上金箔梅子酒”的“金箔酒”, 配料表中均含金箔且售价不菲 。18日,舟山市市监局定海区分局查处2家烘培店在制作裱花蛋糕时添加金银箔粉的情况,案件正在办理中。
图片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更早的公开报道显示,2021年7月1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执法总队对上海筱丁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在经营的甜品中添加非食品原料金箔的违法行为,依法作出没收违法所得人民币6200元, 罚款人民币11万元的行政处罚。
2021年8月12日,上海市长宁区市场监管局对辖区某餐饮企业检查时,现场在厨房生食操作吧台上查见1瓶已开封、处于使用中的金箔。经查,当事人于2021年5月30日从淘宝网某店铺购入2瓶金箔,并于2021年6月2日起,将金箔作为食品原料,添加、使用在生产菜品“炙烤和牛寿司”中,并对外以每份人民币48元进行销售。自2021年6月2日起至案发,当事人共生产、销售添加金箔的“炙烤和牛寿司”122份,销售金额共计人民币5856元,违法所得为人民币5856元。
图片来源:上海市场监管
误食了金箔会怎么样?
金具有延展可塑性,易打造成薄片,俗称“金箔”,或制成粉末,俗称“金粉”,一些超细粉末可达到纳米尺寸,几克纳米“金粉”的表面积甚至超过足球场大小。因此一些不法商贩将金银箔粉用做食品添加剂,虽用量不大,成本不高,但售价却成倍飙升,可谓“一本万利”,不仅助长了奢靡之风,也刺激了逐利企业虚于浮夸、唯利是图的不良之风。
假如以前吃了金箔后到底会不会影响健康?2月22日,武汉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做了一篇科普问答,部分内容如下:
提问一:金箔有没有毒?
答:没毒!
金箔没有毒,曾经吃过的人可以放心了。黄金的性质稳定,胃酸无法将其消化,所以吃进去的金箔会随着消化道排出体外,不会存留在体内,也不会导致中毒。
再说呢,用在食物上的金箔通常都会做得非常非常薄,这么点量吃下去也不会对身体产生伤害。
提问二:既然黄金无毒,古代人“吞金而亡”又是怎么回事?
答:物理伤害造成的。
小时候看《红楼梦》,对里面尤二姐吞金自杀的情节印象非常深。所以,小时候的印象里,金子就是有毒的,吃了会死的。
长大后才知道,“吞金而亡”并不是被金子毒死的,而可能是被噎死的。如果金子比较大,吞下的金子就可能卡在气管,造成窒息而亡。另外,如果吞下的金子有棱角,还可能划伤胃肠道,造成胃肠道大出血而死亡。
现在,想想,当时尤二姐吞下金子的时候,疼得用手捂住肚子,应该就是这个原因。哦,对了,还有一种原因。
古代炼金技术还没有如今这么成熟,很多时候黄金的纯度并不高,其中含有一些铅、汞之类的杂质。而铅、汞等重金属达到一定浓度,就有可能造成人体重金属中毒。
提问三:既然金箔没毒,为什么不让添加到食品里?
答:没必要!
金箔在我国不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没有必要!首先,黄金并不是食品的生产原料。
第二,黄金既没有任何营养,又不会增加食品的口感,也不能增加食品的储存时间,因此没有任何添加价值。
第三,《通知》里也说了,食品添加金箔疑似宣扬奢靡享乐、拜金主义等,有悖于社会良好风尚。
央视网评:以“食金”为贵,是脑袋缺根筋吗?
2月23日,央视网发表题为《以“食金”为贵,是脑袋缺根筋吗?》的评论文章称,酒类、甜点、牛排、咖啡、茶、火锅、料理等穿金戴银,披箔涂粉,标榜高端大气上档次,实则打着“高贵、品味”的旗号赚冤大头的钱。
从现代科学角度来看,金的稳定性高,很难被消化,很难发生反应,进入人体后,多会原样离开,难有什么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反而有人食金后出现不适,出现拉肚子、恶心等情况。过量食用,或者金子中掺入其他有毒物质,还可能危害生命,“吞金自杀”并非危言耸听。
从实效上来说,食金是花钱买罪受。
可有些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为啥?黄金本是一种奢侈的象征,食金自然成为“人上人”的行为。而且,含金美食颜值高,显品味,满足了一些人的虚荣心、好奇心。有人为了凸显自己的实力与高贵,宁愿食之无味、肠胃受罪。
该评论文章称,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认可,让人们扩大了食金的合理性认知。相关国际组织曾对金属金进行评估,认为金属金作为食品添加剂,作为色素,可少量应用在食品中。但根据我国相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食品安全标准规定,金银箔粉不是食品添加剂,不能用于食品生产经营。因此,别被一些旅游达人晒出的金光闪闪的异域美食,晃了眼睛,迷了心神。
食金说到底是满足消费心理、迎合奢靡风气的营销噱头。平添了安全风险,也缺乏营养价值,与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餐饮文化背道而驰,很容易演化成拜金主义、攀比之风的温床。此风当止。
如今,人们口袋鼓了,口味也更刁了,在吃上追求点新花样无可非议,但健康、营养是基本原则,别重了面子,丢了里子。小心病从口入。对这种舌尖上的拜“金”主义,咱还是敬而远之为好。
编辑| 卢祥勇 杜恒峰 王嘉琦
校对|程鹏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央视网微信、温州晚报、武汉市场监管、中国消费者报
德尔塔之后,奥密克戎毒株又全球大流行,
点击下方图片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最新疫情数据↓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