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4年渗透率翻20倍 大县域共享电单车2021无战事?

    每日经济新闻 2021-12-06 14:22

    ◎大县域共享电单车渗透率4年翻了20倍。松果出行CEO翟光龙认为,相比于汽车行业在智能制造方面已经走得很快很远,电单车在制造方面远远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极需技术驱动。

    每经记者 赵雯琪    每经编辑 刘雪梅    

    5年前,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成为共享单车抢夺市场的漩涡中心;

    1年前,二三线城市成为青桔、哈啰、美团等巨头争夺共享电单车市场的主要战场。

    如今,比三四线城市更为下沉的市场——“大县域”,正迎来共享电单车的全面爆发期。

    飞驰的电动车 图片来源:摄图网

    近日,松果智库发布的《2021中国大县域共享电单车安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8年以来,共享电单车在大县域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截至2021年10月,大县域已有49.2%的县城有共享电单车运营,相比于2018年2.5%的渗透率已翻了接近20倍。据测算,到2021年底,共享电单车运营总量将突破1000万辆。未来大县域共享电单车市场规模有望超过600亿元。

    这边,下沉数字在爆发,那边,共享电单车的市场“声量”明显降低。虽不及往年热闹,2021年共享两轮市场依然暗流涌动。

    今年2月,滴滴出行旗下共享单车品牌青桔确认完成6亿美元融资;11月底,哈啰出行宣布完成2.8亿美元融资,这也是今年以来哈啰出行获得的第二笔融资,融资总额超过5亿美元。

    而在今年5月,据《晚点LatePost》披露,美团和滴滴各自任命了共享单车新的负责人,同时,今年滴滴对电单车的投放计划是200万辆,美团超100万辆。不过这些计划仍有变数,实际投放量还取决于业务发展情况。而在此前,松果出行也一度有上市消息传出。

    “近两年,在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在世界范围内,短途交通领域发生了一些相对深层次的变化。”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共享出行分会副会长、松果出行创始人兼CEO翟光龙指出,电动自行车凭借非接触、开放空间等特点,成为很多人出行的第一选择,在英国、德国、美国等国家,电动自行近两年的销售都呈爆发式增长。

    不过,翟光龙也指出,相比于汽车行业在智能制造方面已经走得很快很远,电单车在制造方面远远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和自动化,这也意味着,共享电单车行业要有更好的出路,唯有技术驱动。

    4年渗透率翻20倍 共享电单车运营渗透县域

    报告显示,2018年是共享电单车发展的重要起点,2018年-2019年大县域共享电单车进驻数量从70城增长到320城,市场占有率也从2.5%增长4倍到11.3%,到2020年,共享电单车进驻大县域城市数从320城增长到1100城,2021年增长到1400城,渗透率增长20倍,这也意味着共享电单车在县域已经被用户广泛接受。

    可以看到,相比于一、二线城市,目前县城更适合共享电单车发展,县域用户出行没有明显的“潮汐”效应,除早晚高峰外,其他时段用户同样活跃;相比工作日,周末期间用户在早晚高峰出行订单略少,在上午、下午、深夜时段出行比例略多,这与县城居民的日常生活习惯一致,意味着共享电单车已成为大县域用户日常出行工具。

    “小城市发展共享电单车的时机已经成熟。”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规划所副所长盖春英向媒体表示。在她看来,当前大城市首先要解决共享电单车的顶层设计问题,而小城市用户有自己的刚需,“当前电动自行车领域很多安全问题都是私人电单车带来的,共享电单车企业要与政府部门一起研究‘在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中,共享电单车扮演什么角色’(这个问题)。”盖春英说。

    翟光龙表示,过去四年松果出行其实就做了一件事,就是聚焦在中国的县域城市,铺设共享电单车。在他看来,相比一二三线城市,县域是质量更高的市场。在北京,所有人的出行距离基本都在5公里、10公里以上,地铁等公共交通是主流出行方式;但是县城的规模很小,两三公里是常规出行距离,所以在县城,电动车或者电单车是全城通用的解决方案。“我们也看到每百户家庭电单车保有量,县域也是最多的,在县域市场基本不太需要教育用户。”他表示。

    对于未来共享交通的发展趋势,翟光龙预测,全球范围内汽车“油变电”已经是非常明确的趋势,这个趋势放在两轮车领域也是成立的。所有的机车和摩托车都应该被两轮电车替代。在“双碳”背景下,如果所有两轮车都变电的话,全球每年510亿吨的碳排放将降低1.32%。

    松果出行CEO翟光龙现场分享共享两轮电单车行业趋势 每经记者 赵雯琪 摄

    他同时表示,两轮车作为纯功能性的交通工具应该成为基础设施,可以完全社会化共享。在翟光龙看来,汽车的社会性很强,用户通过品牌和价格彰显自己的社会性;而跟汽车相比,两轮车的社会性很小。

    从粗放到精细化运营 共享电单车走向科技驱动

    在“双碳”背景下,代表低碳绿色出行理念的共享电单车或将迎来进一步的爆发。

    借鉴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经历,翟光龙表示,共享电单车这个行业,未来肯定由科技驱动,当前汽车行业在智能制造方面已经走得很快很远,而电单车在制造方面远远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今年上半年,松果出行在合肥建设智能化两轮车车整装工厂,实现行业首创。翟光龙称,对比汽车逻辑,要想制造更先进的共享电单车,必须实现智能化的生产方式,从车辆上游寻找突破才能更绿色、更智慧、更安全。

    一直以来,业内都在讨论共享电单车比共享单车模式更“重”,翟光龙曾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有些业务是拼长板的,有些业务拼有没有短板,电动车业务是后者。在他看来,一个自建的、高度自动化、信息化、系统化,同时能够保证电单车“质量一致性”的工厂,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

    实际上,在经过市场争夺之后,共享电单车企业也开始向更深的电动两轮车制造产业链上延伸。

    松果出行之外,今年,哈啰电动车宣布进入家用电动车市场,并先后在无锡和天津低调建厂。虽然相比哈啰直接切入家用电动车制造领域,松果出行建厂目前主要还是用于共享电单车业务,但是如今两家共享两轮企业齐步从共享出行迈向上游造车供应链,也引发业内遐想。

    国家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郑培东指出,共享电单车企业主动提升技术手段,加强安全管理,对安全负责的态度值得赞赏。不过他也表示,以共享电单车头部企业要进一步提升安全标准,未来可以与国家质检中心合作,打造符合“新国标”的团体标准。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科技股午后继续下挫,恒生科技指数跌3%,盘中刷新去年7月该指数推出以来新低,报5747.6点

    下一篇

    每经热评丨“加拿大鹅”自负的底气来自哪里?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