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A股市场总共有37家公司上会,上会企业数较10月翻倍,其中30家公司过会,整体过会率为81.08%,这不仅是连续第三个月下滑,而且也创下了月度过会率的年内新低。
◎11月,有46家公司在A股首发上市,其中,创业板和科创板首发上市公司数分别为10家和16家,主板首发上市6家,北交所首发上市14家。
每经记者 王琳 每经编辑 张海妮
11月,A股IPO市场共迎来37家公司首发上会,整体过会率为81.08%,创下了月度过会率的年内新低。其中,科创板过会21家,占整体首发过会企业数的7成。在21家科创板过会企业中,有16家在2020年的研发费用率超过10%,占比超过7成。
随着年内发行市盈率最高的盛美上海和澳华内镜两家公司在11月份上市,11月首发上市新股的平均发行市盈率达到年内新高47.64倍,注册制新股的平均发行市盈率高达68.42倍,同样为年内新高。11月,14只新股在北交所上市,其中有半数的实际募集资金额低于预期。
10月下旬,市场曾连续出现了一波注册制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的现象,这甚至一度引发部分“中签”投资者“弃购”的情况。而在11月份,注册制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的现象只是零星出现,而年内首发上市公司的破发数也已较10月底大幅下降。
此外,北交所在11月份迎来开市交易,不管是已上市的82只北交所个股,或者处于上市辅导及不同审核状态的总共228家企业中,江苏、北京、广东三地是大赢家。而一些制度的改革和明确工作,也随着北交所的运行在逐步推进之中。
今年11月,A股市场总共有37家公司上会,上会企业数较10月翻倍,其中30家公司过会,整体过会率为81.08%,这不仅是连续第三个月下滑,而且创下了月度过会率的年内新低。
在过会企业中,拟上市沪深主板的企业仅有2家,注册制下IPO企业28家,其中拟上市科创板的有21家,占据整体过会企业数的70%。值得一提的是,上述2家主板首发过会企业中,其中一家为中国移动,其拟募资额高达560亿元。
在未过会的7家企业中,宣泰医药和百合生物两家公司被暂缓表决,另有才府玻璃、菲仕技术等5家公司首发上会被否。
从21家拟上市科创板的过会企业来看,除了东微半导、中触媒、仁度生物、科捷智能和思科瑞5家公司外,其余16家公司2020年的研发费用率均高于10%, 占比达76.19%,其中最高的荣昌生物研发费用率高达15301.37%。
将时间线拉长至今年前11个月来看,总共有428家公司安排首发上会,其中378家通过,26家未通过,24家暂缓表决或取消审核,整体过会率为88.32%。
今年前11个月,过会企业的承销机构中,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华泰联合证券、民生证券、海通证券位居前列,分别有55家、40家、27家、26家和24家公司过会,成为承销机构中的大赢家。
从过会企业所属的地区分布来看,前11个月,江苏以69家过会企业数替代广东成为领头羊,广东、浙江则以68家和63家过会企业数,分居第二和第三位,三地过会企业数总和仍旧占据了整体数量的约一半。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北交所在11月15日开始交易,也使得上述378家过会企业中,有31家来自北交所。财达证券、九州证券等多家中小券商也因为保荐IPO企业在北交所过会,迎来年内保荐企业过会数“破零”。同样,广西和山西两地也因各有1家企业成功过会北交所,迎来年内过会企业数“破零”,而宁夏、青海、海南、云南4地年内仍未有企业首发过会。
11月,有46家公司在A股首发上市,其中,创业板和科创板首发上市公司数分别为10家和16家,主板首发上市6家,北交所首发上市14家。此外,时隔6年之后,汇绿生态于11月17日在深市主板重新上市,这也引发了市场颇多讨论。
从募资情况来看,上述46家首发公司总共募集资金384.70亿元,平均每家募集资金额为8.36亿元。值得一提的是,14家北交所首发上市公司中,最高的海希通讯募资额为3.57亿元,其余13家公司募资额全部在3亿元之下,这也很大程度上拉低了11月首发上市公司的平均募集资金额。
与此同时,在11月首发上市的46家企业中,有14家实际募集资金低于预计募资金额。从板块来看,这些“募不满”的公司中,有7家来自北交所,占比达到一半,另有5家来自创业板、2家来自科创板。
从发行市盈率来看,11月份,A股首发上市公司的平均发行市盈率(摊薄,下同)为47.64倍,为今年前11个月的最高值,而这还是在14家北交所首发上市公司的发行市盈率普遍较低的情况之下。
具体来看,盛美上海和澳华内镜为11月发行市盈率最高的两家首发企业,分别达到398.67倍和244.08倍,这同时也是今年前11个月发行市盈率最高的两家公司。而11月份发行市盈率最低的首发企业则是安旭生物,仅为7.44倍,这也创下了今年前11个月的最低值。
而从注册制首发上市公司的平均发行市盈率来看,从10月份的36.48倍,猛增至了11月份的68.42倍,这同样也是今年前11个月的最高值。
从新股破发的情况来看,自10月下旬以来,A股连续出现了注册制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的情况,这一现象延续至了11月初。而上市首日破发的情况,继而导致注册制新股网上发行的有效申购户数平均值有所下降,甚至一些“中签”的投资者也放弃了认购。不过,对于11月首发企业中发行市盈率最高的盛美上海和澳华内镜,却并未如市场此前预期的那样在上市首日破发。
此外,以12月1日收盘价为标准,年内首发上市公司中,股价跌破发行价的公司数,从10月末的53家,回落至了35家。
从板块分布来看,上述35家破发企业中,来自主板市场的有14家,而来自科创板和创业板的总共有21家。从行业分布来看,破发企业主要来自于医药制造、园林工程、工程建设等行业。
11月15日,北交所开市交易,包括平移至北交所的71家新三板精选层公司,以及10家完成公开发行的新股,组成第一批选手集体登陆北交所。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陈梦妤 摄(资料图)
根据北交所官网数据,11月份,北交所共有14家公司完成公开发行,总共募集资金23.55亿元。截至12月2日收盘,北交所共有上市公司82家,总市值将近2700亿元。
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日,共有60家新三板创新层公司处于北交所公开发行并上市的审查状态。其中,处于已受理、已问询(包括已回复)、已审核通过、中止四个状态的公司数量分别为12家、38家、1家和9家,同时还有6家和162家公司处于“辅导验收通过”和“辅导备案登记受理”阶段。
从企业的区域分布来看,已上市北交所的82家公司中,来自江苏、北京、广东的分别有13家、12家和10家,位列区域排行榜前三位。而在上述处于辅导及不同审核状态的总共228家企业中,来自京、苏、粤的企业同样还是最多的,分别有32家、29家和28家。
事实上,企业上市北交所也得到了各地的大力支持。例如,成都市拟出台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对在北交所首发上市的企业,按实际募资净额(扣除发行费用)的1%给予最高不超过350万元奖励。
从交易情况来看,北交所的成立,无疑也进一步激活了新三板市场原来的流动性困境。例如,在11月22日至26日当周,北交所上市公司的最高换手率达到108.72%,而新三板挂牌公司中换手率最高的也仅有35.10%。
此外,随着北交所步入正轨,相关规则制度的梳理改革也在逐步进行中。
例如,11月26日,证监会发布了修订后的《监管规则适用指引——机构类第1号》(下称《指引》)。其中,为支持北交所发展,《指引》放开保荐机构直接投资北交所上市公司的时点限制,即可以“先保荐、后直投”。同时,对保荐机构及其重要关联方等对发行人持股7%以上的,若发行人拟在北交所上市,可以不采用联合1家无关联保荐机构共同履行保荐职责。
不过,也有一些仍待规则制度改革或明晰的事项。则如,证监会在近日披露,对境内分拆规定和境外分拆通知进行修改整合,形成新的《上市公司分拆规则(试行)》(以下简称《分拆规则》),而在这一《分拆规则》中,新三板挂牌企业在北交所上市是否需要满足相关分拆规则,似乎仍旧未明确。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500850476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