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孙磊 每经编辑 裴健如
在汽车行业转型浪潮中,造车新势力正扮演着重要角色。
乘联会数据显示,国内新能源乘用车10月零售销量达32.1万辆,同比增长141.1%;10月,国内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达18.8%,较2020年的5.8%有显著提升。其中,以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等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10月合计销量占整个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约12%。
中汽协数据则显示,10月重点企业集团市场集中度低于预期,销量前十位企业集团销量总和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6.0%,同比降低2.5个百分点,而主要造车新势力销量总和占汽车销售总量的3.3%,同比提升了2.3个百分点。
在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不断攀升的销量数据和市场渗透率表明,新能源车正逐步对燃油车市场形成替代效应,而造车新势力将在这一变革中加速发展。
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认为:“新势力之间比拼销量、用户数量意义不大,市场目标一定是要瞄准通用、丰田、大众等传统车企,转化燃油车的固有市场份额。”
新势力已形成一定产业规模
10月,小鹏汽车月交付量再次超万辆,为1.01万辆,同比增长233%,位居当月造车新势力销量第一名。截至今年10月底,小鹏汽车历史累计交付量已突破10万辆。理想汽车和蔚来汽车则在10月分别交付7649辆和3667辆汽车,分列造车新势力当月交付量排行榜第三位和第五位。
此外,哪吒汽车、威马汽车、零跑汽车也在逐步突围。具体来看,哪吒汽车10月交付量表现强势,位列造车新势力交付量排行榜第二;威马汽车10月交付量同比增长67.3%,再创新高,稳坐造车新势力交付量排行榜第四名;零跑汽车则以3654辆的成绩位列第六位。
尽管受到“缺芯”、有序用电等因素影响,一些造车新势力交付量出现波动,但其订单量方面仍维持整体增长的态势。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表示,蔚来汽车10月新增订单创历史新高;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沈亚楠透露,10月理想ONE新增订单数量超1.45万单;零跑汽车在10月则收获了约1.28万辆的订单。
业内分析认为,虽然成立时间不长、销量基数仍较低,但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等主流造车新势力对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的持续攀升仍起到了重要作用。中汽协也在月产销数据中加入了主要新势力企业集中度这一新要素。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董天意 摄(资料图)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之所以新增这个数据,是因为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中,造车新势力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虽然这些企业成立时间不长,规模也无法与传统车企相比,但造车新势力尤其是头部企业在产品开发、智能化方面表现突出。
天风证券在《2021年智能电动汽车行业研究报告》中表示,“新时代汽车终局胜利者,除了拥有过硬的技术,还需要贴近消费者,提供更加精准的产品定位。造车新势力三剑客(蔚来、小鹏、理想)均凭借各自差异化产品定位,以及良好的用户体验,成功出圈。”
“目前来看,新势力企业已经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传统车企也在向造车新势力学习,各自取长补短。在目前环境下,如果不向新能源、智能化转型,车企就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命运。”陈士华进一步解释称。
产品、资本市场双向发力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造车新势力销量整体呈攀升态势,但企业仍未实现盈利。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销量规模不足是造车新势力实现盈利的最大掣肘。而在此背景下,造车新势力也开始加快产品上新步伐,以期提升销量规模,进而实现盈利。
在2021广州车展中,小鹏汽车将发布品牌第四款量产车型,新车定位中大型智能旗舰级SUV;威马汽车则将揭晓品牌旗舰轿车M7的内饰设计;高合旗下最新旗舰纯电轿车——高合 HiPhi Z也会亮相车展。
有观点认为,为进一步扩充市场份额,造车新势力需要扩大研发投资和新车型的开发,扩大产能和销售渠道。而当前,造车新势力一方面要承担新能源技术探索的成本,同时还要承担与传统燃油汽车竞争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融资就成为关键因素。
图片来源:摄图网-500767165
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此前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造车新势力的竞争格局进入‘战国时代’后,每家公司都在致力于储备更多‘粮草’。”在何小鹏看来,一个新造车企业在发展初期需要约200亿元,企业在长远的发展阶段则需要超300亿元。今年,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都相继回归港股。
尚未登陆资本市场的造车新势力也在加快IPO进程。在威马汽车今年10月获得了共计5亿美元融资时,有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威马汽车在完成此轮融资后或开始为登陆香港联交所做准备。零跑汽车相关负责人也曾告诉记者,未来不排除在港股上市的可能性。
此外,彭博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汽车正在考虑在香港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可能筹资约10亿美元。该人士称,合众汽车正在就这宗最早或于2022年进行的潜在IPO交易与顾问公司合作。对此,哪吒汽车方面表示,目前还不了解相关情况。
不过,有分析认为,在资本市场上取得成功,并不意味着造车新势力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如何利用好资本热潮输送的“粮草和弹药”,提升企业的研发实力、持续融资能力、差异化产品竞争力、产品迭代速度以及产业链整合力,是造车新势力需要思考的问题。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裴健如 摄(资料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