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实情况来看,华为全球网络安全与用户隐私保护办公室主任杨晓宁从大量的客户访谈中发现,不同企业管理者对网络安全治理工作的理解是存在差异的。“仍然有一部分管理者会认为通过下发企业的管理文件,引入个别网络安全高手或某一款强大的产品,组建某个网络安全组织,就可以解决企业网络问题。”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当前,隐私计算的发展已渐入佳境,也带来了一些新的命题。对于隐私计算而言,缺乏统一的标准,各平台的技术实现也不相同,不同技术平台所托管的数据在实际应用中无法跨平台交互,“数据孤岛”问题逐渐演化成了“平台孤岛”。
每经记者 张韵 每经实习记者 程雅 每经编辑 张海妮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韵 摄
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数字孪生”在制造业崭露头角之后,近期,集成5G/6G、AI、AR/VR/MR等数字技术的“元宇宙”成为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的热门话题。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侯阳在大会企业家高峰论坛上表示,元宇宙的未来将开启极为丰富的商业前景。
提前布局“元宇宙”时代的前提是保证数据利用和隐私保护两不误。大会期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随着新算法模型与各类应用场景的融合创新进程加快,隐私计算、多方计算等新技术为破解数据确权难、可控流程难等突出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数据不搬家,可用不可见的新模式正在加速推广。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周民在网络数据治理论坛中表示,当前,数据安全的风险影响已经从个人、企业逐步辐射到产业,甚至国家。一方面数据攻击高发与安全防护不足突显了数据安全的高风险;另一方面,非敏感数据的存储、汇集和关联分析会衍生形成敏感数据,安全防护力度不够,也将造成数据泄露等风险。
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大型企业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已成为APT攻击者的主要目标,被攻击的次数占比高达46%。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党委副书记卢卫发表示,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新方法难以从海量流量告警中发现APT。
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正式施行,成为数据安全保障和数字经济发展领域的重要基石。该法明确提出,发展、安全并重,在强调数据安全的基础上鼓励数据应用和流通,同时鼓励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副主任李三群表示,坚守安全底线是要加快构建网络安全、数字安全、关键信息、个人隐私保护为重点的全周期安全保障体系,筑牢数字政府建设的安全屏障。
据李三群透露,经过多年建设,我国在数字政府建设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国家互联网+监管初步形成了联通省份的监管网络。现在,国办牵头的全国一体化政府服务平台和互联网监管系统初步建成。
网络安全涉及供应链、人员、经济、法律、技术等整体考虑,需要资源优势互补。数梦工场研究院院长念灿华告诉记者,新生产要素需要新供应链体系,构建统一规范、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高质量数据供应链,关键是构建数链技术体系,进一步基于数链构建一体化智能化数据平台,支撑政府、城市、企业应用创新。
“绝不能因为数字化牺牲安全和隐私保护。”在蚂蚁集团董事长兼CEO井贤栋看来,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对健全的法律法规,需要从业者心存敬畏,不折不扣地遵照执行。同时,也需要加强技术攻坚,在隐私计算等核心技术领域寻求突破。
不过以现实情况来看,华为全球网络安全与用户隐私保护办公室主任杨晓宁从大量的客户访谈中发现,不同企业管理者对网络安全治理工作的理解是存在差异的。“仍然有一部分管理者会认为通过下发企业的管理文件,引入个别网络安全高手或某一款强大的产品,组建某个网络安全组织,就可以解决企业网络问题。”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网络安全”、“个人信息保护”是今年大会的热词,构建一个安全的数据协作技术环境具有极大的紧迫性,而隐私计算工程可以在数据不泄露的前提下,对数据进行计算并能验证计算结果,在创造更好的数据底层环境的同时,体现数据深层价值,深入推动行业传统数据业务转型。
“隐私计算”在乌镇互联网大会中也设置了专项的议题。瑞莱智慧CEO田天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隐私计算是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核心是为了解决数据流通和使用问题,可以拆解为隐私保护和计算两部分。“目前市场上,大家更多的是从代码层面去实现功能,但从编译器层面上实现非标定制化计算的企业寥寥无几。”田天表示。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风险官兼首席客户官郑俊芳提出了个人观点,她表示:“原来以边界思维构建的技术架构已经行不通了,未来在网络安全条款中的匿名化技术很有潜力,但要真正实现‘可用不可见’到目前为止只能在模拟环境下进行。”
据了解,在当前移动互联网面临的ID困境和数据合规困境中,匿名ID体系+隐私计算技术可以引导整个行业向更加满足个体隐私保护的方向发展。数牍科技副总裁范翔表示,隐私计算+匿名ID体系可以让企业的原始数据不出库以及充分保证数据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双方的联邦学习建模和多方安全计算,实现一个安全可靠的数据协作模式。
当前,隐私计算的发展已渐入佳境,但也带来了一些新的命题。对于隐私计算而言,缺乏统一的标准,各平台的技术实现也不相同,不同技术平台所托管的数据在实际应用中无法跨平台交互,“数据孤岛”问题逐渐演化成了“平台孤岛”。
面对上述待解难题,伏羲智库创始人李晓东指出,数字基础设施核心是技术问题,而数据治理规则是政策问题。“现在隐私计算等技术很多,但是互联网数据治理水平不是技术多厉害,而在于这个技术是不是可以标准化”。
例如,针对编译器层面上的隐私计算,田天进一步表示,面临着以下几大难点:首先是基础理论层上的突破,隐私计算的核心是去做数据安全、隐私保护,需要用到一些全同态加密技术,需要很深的理论功底。其次,隐私计算本质上可以理解成分布式计算的系统,如何提高分布式计算效率是一大难题。最后,系统的设计以及与具体应用场景的结合也是很大的难题。
李晓东认为:“以后就会形成大量的孤岛,孤岛之上进一步强化,从标识确权、认证授权到安全计算,破解的关键在于能否形成一个跨域的可以互操作的平台,这一点至关重要,不仅要跨企业,还要跨城市、跨国别。”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