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万家基金基金经理章恒、天风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刘晨明做客每经APP直播间:地产板块投资需“逆向思维”

    每日经济新闻 2021-09-08 23:14

    每经记者 王砚丹    每经编辑 吴永久    

    近来,A股市场的成交额持续破万亿元,不少大市值个股持续走强,一时间关于楼市热钱转战股市的说法受到关注,站在上证指数3600点关口,楼市资金入市是否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背后又蕴藏着怎样的投资机会?

    9月8日下午,万家基金基金经理章恒、天风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刘晨明做客每经APP《昊哥的下午茶》直播间,就A股市场与地产板块未来机会进行了交流。


    资产配置行为发生改变

    NBD:楼市资金入市是否有代表性,是否对指数有推波助澜作用?包括现在A股市场上连续万亿元成交,这个现象在历史上也非常少,究竟说明了什么?

    章恒:目前,可能确实存在楼市资金入市的情况。央行在7月作了一次降准,所以目前全社会的资金是比较宽松的。但是资金确实找不到比较好的投资方向,它们进入股票市场是一个合理选择。

    刘晨明:我们谈论房地产、股票,甚至银行理财产品等,其实本质上是谈论大类资产配置。

    过去20年,房地产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大对房地产的配置是老百姓手中货币保值增值的最佳选择之一。随着地产调控升级,资金将寻找新的大类资产配置方向。最近一两年,我们看到了未来权益类型的资产比较明显的增配迹象。

    最典型的就是公募基金发行。在2019年、2020年之前,公募基金周均的发行规模大概只有十几亿、二十几亿、30来亿元,实际在10亿~20亿元。这样的水平其实是很有限的,但现在一周可以发200亿、300亿、400亿元。大家资产配置的行为也从之前买房子、买理财,向权益类资产或是固收+转变。这个过程可能将持续很长时间,现在只是开始。

    后半年地产可能迎拐点

    NBD:两位怎么看当前的地产板块?有哪些细分行业值得关注?

    章恒:地产板块经历前期持续调整,股价已经反映了极为悲观的情绪,筹码结构也非常好,我们基于“逆向思维”的角度,认为后半年地产可能迎来拐点行情。

    2021年地产板块调整的核心原因是拿地利润率下降明显,而近期拿地利润率开始修复,主要是因为央行“两集中”管理以来,导致房企资金链非常紧张,“三道红线”也严格执行,房企第一批拿地后,很多已经没有能力再继续拿地。从300城土地成交来看,6~7月溢价率持续下行,无锡第二批土地集中出让的溢价率从14.8%下降到4.1%,拿地隐含毛利率从11.5%提升至18.5%。为了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8月其他热点城市纷纷撤回第二批集中土地出让,修改方案,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调低土地出让溢价率上限,此举也有利于降低土地出让价格,改善房企利润率。

    此外,目前龙头估值只有3~5倍PE。从产业链上下游来看,整个房地产销售的下行过程中,整个家电、厨电、建材等行业基本面受到抑制,过去一段时间表现得也比较低迷。如果房地产开发整个预期得到改善,相关产业链陆续也会进入它的相关估值修复通道。

    谨慎对待煤炭钢铁板块

    NBD:最近,上证指数明显强于创业板指,反应在具体行业个股中,有些大市值个股如“中字头”的,包括有色、钢铁、煤炭等大周期行业关注度更高,如何看待这个现象?行情会持续多久?

    刘晨明:目前,我们大体可把周期板块分为两类:第一类与新能源有关,如有色、化工等,它们属于需求端爆发带来的投资逻辑。第二类如钢铁、煤炭等板块,它的需求端其实没什么变化,甚至有一些需求端还不太行,主要是依靠供给收缩或供给端产能没有完全释放而导致价格上涨。这两类不一样,必须要分开来看。

    我们先说第一类。与新能源,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的行业,不管是有色还是化工,许多公司未来景气度应该比较确定。因为它需求的爆发不是一天两天,不是半年不是一年,而是贯穿在新能源汽车整个渗透率从去年5%到今年10%、再到未来可能到20%至30%的过程中,是一个大的需求爆发周期,它们的机会可以看得更长、更远。

    再说第二类,钢铁、煤炭这类需求端没有太大的亮点,但是供给侧出现短缺,逻辑就不一样了。比如说煤炭,由于疫情以及海外煤炭价格上涨,导致今年煤炭进口下降,而国内产能新增不足,造成供给紧张,导致煤炭价格上涨。钢铁也类似,由于钢铁限产,导致产量完全放不出来。而且这一次与2016年至2018年钢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一样。那一波虽说是去产能,其实作用不是很明显,因为产能利用率是可以提升的,没有起到收缩供给的效果。这次是直接减产导致供给减少。铁矿石价格下降叠加钢铁价格上涨,对钢铁企业业绩有不小的提升。对于煤炭与钢铁,我们判断可以看到10月或11月。再往后看,如到今年底、明年初,可能就要关注国内的需求端是否下降太快,因为需求端一旦下降太快,即便供给端产能释放有限,价格边际往上的动力也会减弱。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新能源车行业能否持续景气? 这份报告给出了答案

    下一篇

    国内首家成品油B2B电商“找油网”疑似资金链断裂,已欠薪三个月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