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san表示,各国间的沟通合作是帮助更好应对变化的有益途径。
◎Susan认为,发达和发展中国家都需要在接下来十年左右的时间里逐步实现能源、交通以及建筑方面的全面转型。
每经记者 张凌霄 每经编辑 高涵
Susan Thornton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9月5日,由太和智库发起主办、每日经济新闻·每经智库战略合作的“第五届太和文明论坛”拉开帷幕。本届论坛延续“科学文化•未来伦理•共同价值”的主题,围绕经济科技、国际关系、教育文化、青年对话四个话题展开探讨。
在7日晚间举办的国际关系分论坛上,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蔡中曾中国中心高级研究员Susan Thornton就中美合作话题分享了精彩的见解。
气候变化、疫情冲击、经济放缓,近年来全球在各领域面临着各种的变化,各国政府的治理和应对策略也因此备受挑战。
Susan谈到,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存在诸多变化的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元化。在此背景下,未来各国政府将经历的考验在于是否能够发现面临的变化,提出解决方法并真正执行下去。而各国间的沟通合作则是帮助其更好应对变化的有益途径。
由此来讲,中美之间的合作存在其必然性。Susan称,中美间目前仍有很多的问题,或者彼此之间还存在差异,但相比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中美间的问题就并非那么重要。“两国都有其掌握的资源和一定的执行能力,因此两国应该共同努力,面对当前的挑战。”
具体而言,Susan提到,中美间可以优先在抗击新冠、气候变化和技术三个方面进行合作。
她表示:“第一个合作的领域是疫情。虽然我们现在暂时无法预见疫情带来的长远影响,但是包括出行、旅游、国际、学生的交换、零售、金融等等,所有这些行业都会经历非常大的变化,深受疫情的影响。”
目前已有不少专家指出过中美合作抗疫的重要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认为,在应对疫情挑战中,中美之间一定要携手合作,同时要尽量减少贫困对人们获得疫情防控手段的影响。中国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曾表示,在变异毒株不断扩散的当下,必须改进疫苗和鸡尾酒抗体疗法,才能更好地预防可能会出现的下一波疫情,这需要中美两国携手合作。
Susan表示,中美第二个合作方向是气候变化领域,发达和发展中国家都需要在接下来十年左右的时间里逐步实现其能源、交通以及建筑方面的全面转型。
“第三个清晰的合作领域是关于减少有可能带来重大危害的技术的应用。中美是全球最大的技术聚集地,而且有非常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并且我们有共同的责任去保证我们的技术竞争不会引向毁灭。”Susan说道。
封面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