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专访霍尼韦尔智能建筑科技集团副总裁李烨:数字化带来高效便捷,顶层设计推动数据中心的清洁能源应用

    每日经济新闻 2021-09-04 20:30

    ◎霍尼韦尔智能建筑科技集团副总裁、中国总经理李烨告诉记者,数字技术使得更多能耗设备可以将数据接入。能不能通过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以及预先设定的模型,去分析、判断出不同的设备跟正常值对比有没有很大的偏离?这就能够使得所有设备都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体现出一个能耗最合理的方法。

    ◎供应链建设原先是能源方面,包括自动化相关的供应链。现在要在这个闭环里再叠加一环,就是数字化。有了数字化的赋能,可以使整个产业链对最终业主以及最终使用者,能够在原先的基础上更大地发挥出收益优势。

    每经记者 岳琦    每经实习记者 杨煜    每经编辑 陈俊杰    

    “双碳”战略目标部署如火如荼。与此同时,数据产业,尤其是数据中心如何节能也成为企业发展命题之一。

    2021年9月7日,首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将在成都举行。会议召开前夕,围绕数字碳中和的话题,《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专访了霍尼韦尔智能建筑科技集团副总裁、中国总经理李烨及霍尼韦尔数据中心行业专家王子其,聚焦企业数字化转型,探讨数据中心的绿色出路。

    霍尼韦尔智能建筑科技集团副总裁、中国总经理李烨 受访者供图

    谈数字化转型:数字化不仅高效便捷,还能带来经济效益

    NBD:为什么在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要利用数字手段?

    李烨:想要做碳中和、碳达峰,需要对每一个耗能设备有对应的解读、评价与分析。每一个单体的能耗设备都可以通过检测运行状况,得出分析评价看是否需要维修或者登记,来使得能耗达到相对更好的标准。

    数字技术使得更多能耗设备可以将数据接入。我们能不能通过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以及我们预先设定的模型,去分析、判断出不同的设备跟正常值对比有没有很大的偏离?这就能够使得所有设备都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体现出一个能耗最合理的方法。

    第二点,为了实现建筑的安全、舒适、健康,我们需要合理安排布局建筑中以及园区里的设备,通过采集数据,检查设备运行是否正常,能耗是否处在正常水平。比如有些地方并不需要很高的能耗,但因为能耗提升甚至过高,导致冬天太热夏天太冷的情况出现。如果我们有了对楼宇的专业知识附加数据,就可以对不同点位及网格化区域有更好的能源把控,凭借专业能力,提供更好的节能手段。

    王子其:对于数字化帮助实现碳中和,有几组数据可以了解一下。数据中心平均有七成以上的故障原因都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而对于运营来讲,绝大多数的运营成本,都是耗费在日常的人工巡检当中。其实这就意味着数据中心里绝大多数可能的成本,以及出现的故障都是由于人为的因素造成的。

    数据中心现在一个趋势是越来越走向AI,包括无人值守式的机房。这种数字化转型,包括更倾向数字化,可以很好解决三个关键点:降低故障率;减少人员运维成本;能够更快速、更直接实现自动化运维,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NBD:数字化转型是否会给企业带来成本负担?如果存在成本负担,如何引导企业去使用一些数字化手段?

    李烨:数字化不仅仅是数据收集,需要叠加专业知识来实现节能,所以数字化是赋能,而不仅仅是靠数字化却脱离了专业知识。霍尼韦尔有多年的行业经验,再叠加数字化赋能,就可以使房地产公司所运维的物业通过数字化解决方案,实现能耗节省。

    一般我们提供的解决方案能够给对方达到10%左右的能耗节省,外加设备的延长使用。此外,撇开设备的使用年限延长,一个大楼的能耗大概是占大楼每年运维运营成本的40%,如果在这40%里边能够节省10个百分点,总开销也能节省4~5个百分点。这些方面的节省一定会帮到企业更有意向推动数字化。数字化带来的不只是高效便捷,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会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

    NBD:随着碳中和实施,这对数字碳中和涉及的供应链建设产生哪些影响?

    李烨:供应链建设原先是能源方面,包括自动化相关的供应链。现在要在这个闭环里再叠加一环,就是数字化。有了数字化的赋能,可以使整个产业链对最终业主以及最终使用者,能够在原先的基础上更大地发挥出收益优势。

    霍尼韦尔作为供应链中间的一环,第一,我们要更好地打造生态,跟很多公司一起,为社会主要的能源使用机构,尤其是跟建筑相关的,提供更好的方案。同时,我们也在跟一些绿色能源公司合作。对有更强前瞻意识的公司,可以一边在降低能耗的同时,一边更多使用更加清洁的系统。这些都是整个产业链里可以互动的点。

    谈数据中心产业:“看不见的手”会调配行业投资

    NBD:数据中心在霍尼韦尔的战略规划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李烨:当下5G、AI、大数据为主的数字化年代,越来越需要数字化的解决方案,所以有一些规模非常大的机房拼接在一起变成数据中心,需求也越来越旺。这样数据中心为了社会需求有越来越多的投入,一定需要更多的能耗。这个能耗怎么处理?怎么更好地得到解决?

    这个将来占整个社会总耗电量20%~30%的行业,能耗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对整个社会的能耗下降、对整个双碳目标的实现,都是一个非常大的因子。所以基于它的高能耗和高增长,我们把数据中心作为重点关注的行业,这方面解决得好,不光霍尼韦尔的技术可以在这个行业有更好推进,同时也能更好衔接政府宏观的需求。

    NBD:数据中心产业快速发展,您认为是否会出现或者已经出现了投资过热、产能过剩的情况?

    李烨:产能过剩这个问题如果从预期的角度来说是蛮难预期的。总体来说因为未来对数字化的解决方案,不论从政府、企业、个人来说都会越来越多。如果数据中心有一些超前投资,我觉得超前投资未来不会成为不必要的投资。

    当然很难有人成为非常精准的预言家,我个人认为会通过市场机制“看不见的手”,根据实际情况做有利调配。当下数据中心投资是不是比较热?我觉得是比较热,因为大家都觉得这方面有更多需求和好的前景支撑。需求会多大?多久?多长时间会达到每个人所认定的需求高点?这个方面我觉得是见仁见智。

    所以过剩如果放到一个更长的时间来说,我觉得不会过剩,但是从相对短的时间窗口,在某个时间点会不会有所过剩,可能会有,这是我对这个行业目前投资方面总体的个人观点。

    王子其:虽然在某些窗口可能会有一些过热,但是从总体长期来讲,这是一个持续上升的行业,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数字化不仅仅在于我们的生活、吃穿、住行等各个方面都在逐渐数字化,我们对于互联网的依赖已经变得越来越大了,也就是这个总体的需求也是会变得越来越大的。

    而刚才提到这个问题,我想这个问题的初衷可能在于,在政策方面,现在无论北上广深等地方城市要求,还是工信部、能源局,针对数据中心的一些审批流程和各项要求,都将建设IDC的门槛抬得越来越高。随着政策性的影响,包含PUE值、单机柜纳税额、碳排放量等诸多门槛,很多做传统数据中心的中小型Colo企业,或者希望赚快钱的企业,已经逐渐不得不离开赛道,因为他们的技术水平、创新水平和运维水平不能够达到对于节能降耗的需求。

    以前的IDC市场看起来是百花齐放,但是现在已经开始变得“兵贵在精,而不在于多”。更多数据中心的需求可能集中在几个头部互联网公司,以及政府引导的一些大数据中心。这就意味着只有更专业、更有创新力的公司,才能够进入到这个领域。

    谈节能难点:顶层设计将推动清洁能源应用规模

    NBD:目前数据中心在节能降耗方面存在哪些瓶颈?有哪些突破路径?

    李烨:如今数据中心相比以前来看,建造运营数据中心的单位正在更加向头部聚集。原先可能有很多公司都在投资数据中心,但现在越来越多是头部大企业在做数据中心方面投资。他们的经验累积会使得整个数据中心预先的设计可以进行深化,已经在设计端新建的阶段未来可以更好体现对能源的有利管控。

    此外,数据中心现在也在做很多模块化数据中心,这也会使得数据中心在能耗方面有相应更好的优化处理。因为越标准就越容易去通过标准的优化技术,使能耗达到相对更好的状况。

    王子其:除核心IT设备供电供应外,数据中心其实60%~70%的资源消耗都是集中消耗在暖通部分,在制冷端我们现在有很多的制冷的方式去解决,风冷、水冷、间接蒸发制冷等。但是这样的手段其实仍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阶段。我们做一个另外的延展,除了在制冷端进行控制和科技创新以外,还包括服务器、灯光、安防、消防等等,其实每一种设备都有自己的节能手段,而每一种节能的手段其实都是相对独立,呈现信息孤岛的状态,很少实现制冷、配电再到弱电的一个整体联动运维的平台。

    因此,现在存在的瓶颈不是在于单体设备的节能技术,而是在于多个厂家,多种不同架构上的供应商、管理平台,联动在一起,实现真正总体上的控制。就像做调度一样,对于一个城市来讲,我们可以调度得很好,但如果针对于省级或者国家级进行整体的调动,可能就需要更高水平的运维平台和管理平台去做。

    NBD:我国数据中心行业在进一步扩大可再生资源应用规模上进展较慢,其中的难点是什么?

    李烨:首先,企业其实在数据中心的投资中也在做这方面的推进,因为对大家来说,能耗越高运营的成本就越高,所以也会发现当下有很多数据中心都是建在贵州的山洞里,或者乌兰察布等偏冷的地方,通过自然的手段能够让它的温度降低,减少空调来冷却机房的的状态,这是企业自身在这些方面的想法。

    第二,据我了解,现在每个省份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指标分配,一个省市新的一年有多少碳排放增量指标,这个指标会跟省份或者城市最后各个行业投资会有配比关系。数据中心多,能耗指标用的多,其他重点希望推进的行业就会变少。所以在给总配额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就会更多使用清洁能源,去完成层层下达的碳排放增量额度。

    我觉得政府有非常强的顶层设计,一定会使各级政府包括企业端越来越愿意去使用这个手段。从我们企业端可以深刻感受到各级政府对这方面问题的重视程度已经越来越高了。如果说去年或前年谈节能,大家只是关注自己的运营效率。但现在更多会在前期沟通和解决方案中,把“双碳”作为必须能够提供更好的专业解决方案的重中之重。

    王子其:可再生能源在国内现在还没有快速发展的一个很关键的客观原因,其实并不是我们的弱点,反而是我们的优点之一,那就是中国国家电网的供电稳定水平,是比美国的电网要稳定的多,也就是说我们通过市电的方式满足数据中心这种稳定波段的需求,而且我们的电力供应水平也是足够高的。

    但是随着“双碳”已经成为未来的趋势,数据中心企业也都在努力地寻找一些可能的机会,比如说储能技术。但是,受制于国家电网的电价相对来讲还比较便宜,并且它的供电稳定程度足够高,即使有“双碳”的指标,数据中心企业也可能在看国家的一些政策或者配套技术成熟了再做改变,因为在短时间改变的话,可能看起来他们的投资回报率没有那么明显。
    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国家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在顶层设计里面也有一些建议。比如以前白天和晚间时候的电价差别不是很巨大,未来电价差会拉得更大,会强行推动这些企业努力做一些关于可再生能源和降碳的行动。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数字技术赋能企业实现“双碳”目标,资本市场盲目炒作不可取

    下一篇

    应对边境疫情防控持久战 云南德宏出台21条扶持政策措施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