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从各城市土拍报名情况来看,中海虽依旧是勤奋的,但出手十分审慎。
◎“去年代表中海参加住建部和央行的会议,那时就有40%购地比说法,但不是强制性要求,更多的是三道红线以外的参照,是针对未达到绿档,且在投资上比较激进的房企进行的规范和管理,更多的是一种辅助约束。”
每经记者 甄素静 每经编辑 陈梦妤
“不赚钱的地不会去买。”
这是中海集团董事长颜建国的表态。
今年上半年,中海继续保持在“绿档”,销售额实现双位数增长,在手现金超千亿,并有着令业内艳羡的低融资优势,加权平均融资成本3.6%。
不过行业大环境变化之下,利润风向标中海也难独善其身。上半年中海毛利率为28.5%,较上年同期减少2.1个百分点;净利润率约19.3%,同比下降约3.9%,近年来首次跌破20%。
中海将其归结为行业趋势,未来会逐渐趋于平均,“有信心保持行业领先”。
年初“两集中供地”新规突至,彼时业内人士认为龙头和央国企将抢占先机。但不少企业出现恐慌式抢地补地现象,甚至有房企半年拿地量已与去年全年相当。
就在市场给予“央国企全面开花”的高度预期时,中海却悄悄放慢了拿地节奏。上半年从各城市土拍报名情况来看,中海虽依旧是勤奋的,但出手十分审慎。
上半年中海在14个城市合共新增20幅土地,新增总楼面面积为489万平方米,实际权益面积446万平方米,总地价513亿元,权益地价458亿元。在今年年初,中海将拿地预算增25%达1650亿元,拿地进度条完成不足1/3。
而实际上,在TOP10房企中,中海是少有的对公开市场招拍挂拿地高度依赖的房企之一。并且从2016年底颜建国接棒郝建民,重新回归中海后的这几年,中海一改往常,拿地态度颇为激进。
2020年中海拿地目标是1400亿元,最终新增土储权益购地金额约1707.7亿元,同比增长24.8%,新增土地储备64宗。
这新增的64宗土地,全部自公开土地市场的招拍挂竞得。综合来看,中海拿地溢价率为20%,投销比为56.8%,在TOP10房企中拍第三,仅次于绿城和世茂。
梳理中海过往业绩,2014~2016年中海地产投销比均保持30%左右,颜建国接棒后的中海,在2018~2020年投销比分别为60%、55%、56.8%。在公开市场上,拿地颇为积极,相较行业联合开发,中海并且更倾向独立操盘。
对于拿地进度放缓以及全年目标完成度,颜建国坦率回应称,不赚钱的地不会去买,投资目标最终要看土地市场的竞争情况,要看最后集中供地城市竞争情况以及政府新规则,我们会努力按照这个去完成预算目标。
颜建国带领下的中海,可谓一边激进一边挑剔。在内部,颜建国常提战略是“三个主流”原则,主流城市、主流地段、主流产品。“三个主流”的拿地策略叠加行业结构性增长,或许是中海利润王的不二法宝。
而在第二轮土拍延期、中止的焦虑氛围下,近期市场又有传闻的40%投销比,成为业绩会的必答题。对此,中海行政总裁张智超正式证实了该传闻称,去年自己代表中海参加住建部和央行的会议,那时就有40%购地比说法,但不是强制性要求,更多的是三道红线以外的参照,是针对未达到绿档,且在投资上比较激进的房企进行的规范和管理,更多的是一种辅助约束。
“在这40%里,不含持有类物业的投资额,把这部分除去以后,我们基本上也能达到或接近这个水平,对我们总体影响不大。”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截至报告期期末,中海银行结余及现金为人民币1174.3亿元,加上未动用银行授信额度人民币530.6亿元,可动用资金达人民币1704.9亿元。
大量现金在手,且迎来土拍规则调整,业内人士预测下半年中海或将成为土拍市场的主角。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