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西工大模式”有何启示?

    每日经济新闻 2021-07-26 20:13

    每经记者 淡忠奎    每经编辑 刘艳美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无论于国家发展还是区域竞争,创新都被摆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作为国家创新体系重要支撑的高水平大学,如何打通从科技创新到成果转化的完整链条,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同时,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愈发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以合肥为例,近年成功跻身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行列,并逐步成长为备受关注的“创新之都”,背后显然离不开中科大的创新实力支持。

    而对于科教资源丰富的陕西来说,技术输出方面,2020年,全省技术交易合同成交额达到1758.95亿元,在全国排名第6位。其中,西安更是以1648.56亿元成交额排在全国城市第三位,仅次于北京和广州,实力可见一斑。不过,科技成果的就地转化却一直是陕西公认的短板,亦是陕西破解高质量发展难题的关键。

    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3月底,陕西举全省之力推动的创新驱动平台——“秦创原”正式启动建设,其关注重点正是打通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产业链路。包括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水平大学在内,自然被委以重任。

    作为一所具有系统创新“基因”的知名高校,早在2002年,西工大就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9所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试点高校之一。目前,西工大已培育出1家科创板上市企业铂力特,华秦科技、鑫垚等5家企业也已启动IPO, 还有11家高新技术企业和1家独角兽成长企业。

    “西工大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对其他高校和区域而言有何启示?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西工大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国家大学科技园主任符新伟,详解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挑战与方向。

    西工大模式 

    NBD:目前,西工大已有华秦科技、鑫垚等多家企业启动IPO计划。能否介绍一下学校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的成绩和特点?

    符新伟:我们转化的主要领域包括航空、航天、航海、材料和制造五大领域。自2017年以来,转化专利447件,合同金额达到7.52亿元,其中116项专利技术,作价6.85亿元,组建了20多家成果转化企业,引进各类资本12.09亿元。学校现在保留30多家成果转化企业,市场估值接近300亿元。

    企业IPO方面,我们推动实现铂力特作为首批科创板企业上市,多家企业启动IPO,鑫垚、超晶、华秦科技、远航钎焊、迪泰克等企业也在准备IPO。不过,上市不是一个企业的最终目标,上市以后,企业能保持良性发展才是最重要的,在这方面,铂力特比较典型。

    图片来源 | 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官微

    学校在成果转化的利益分配机制上,我们是有创新的,在很大程度上学校调动了成果完成团队的积极性,还有在学校各学院、部门间制定了相对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有利于形成转化的“合力”,这是相辅相成的。

    对高校来说,我们坚持边转化边退出,这个思路不会变。退出的时候,实现经营性资产的保值增值。近两年,学校通过退出或部分退出成果转化企业的股权,实现了超10亿元的整体收益,这在高校还是不多见的。

    NBD:在您看来,如何理解“西工大模式”?

    符新伟:我们提了16个字,来凝练西工大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就是“创新机制、贯通链路、技术引领、协同创新”。

    第一,创新机制。比如,早在2009年我们就将学校成果作价奖励成果完成人的股权比例定为不低于50%,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政策,才诞生了铂力特、鑫垚等一批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近两年,随着国家相关的政策的出台,我们在机制上也不断调整完善,基本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成果转化政策体系。

    第二,融通链路。西工大鲜明的办学特色,特别是具备了较强的系统创新和技术集成能力,很多科技成果来源于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

    在实现成果转化的过程中,我们重点贯通三条链路,一是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系统集成创新,最后到产业化的技术链路;二是从实验室到工程化服务平台(包括工程中心、中试基地等),再到产业化公司的平台链路,这部分我们工作的重心在工程化服务平台的搭建上;三是从科技成果的管理部门到成果转化的服务单位(如科技园、异地创新机构等),再到成果转化的持股平台(资产公司等)的服务链路。

    比如,在技术成熟度3-4级这个阶段,成果转化最缺支持,政府的财政资金因为重点支持基础研究,社会资本因为投资风险大,介入这个阶段的可能性都不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科技成果转化的“死亡之谷”。我们在这方面介入的时间比较早,争取来弥补这个缺口。

    第三,技术引领。我们一直提倡的首席科学家体系,包括鑫垚的张立同院士、铂力特的黄卫东教授等等,在企业技术路线发展的实践中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作为同等重要的元素,我们也提出要有专业运营团队来负责管理企业,体现“专业人做专业事”的总体理念。

    图片来源 | 每经记者 淡忠奎 摄

    第四,协同创新。基于学校学科优势,借助技术开发和产品化能力,学校的很多科技成果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国防工业市场,这首先能保证新组建企业一定阶段的存活期,然后再通过技术降维降阶,扩大产能、降低成本,争取民用市场,逐步实现协同创新。

    全链条孵化体系 

    NBD:能否分享一些可以代表“西工大模式”的经典案例?

    符新伟:铂力特、鑫垚、流固动力、迪泰克、科为等都是“西工大模式”的案例。

    比如鑫垚,去年11月,国投高新收购我们16%的股份,成为鑫垚大股东,学校实现收益的同时,国投加大了对鑫垚的投入,并且启动在西安阎良的新厂区建设计划,投资特别大,这也可以说西工大成果转化给陕西带来的贡献。

    NBD:去年12 月,西工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入选第三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它在西工大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承担着什么作用?

    符新伟:这个基地主要是面向学生,进行创业孵化,从而带动就业。我们现在有两个众创空间,一个位于学校周边创新大厦的“工大翱翔众创空间”,另一个是位于西安高新区的“飞天科技企业孵化器”,两者功能互补。众创空间以公益性为主,我们向双创团队免费提供资金、工位和服务,以竞争性立项的形式提供。入选的团队需要上交一部分成本,但这个成本原则上控制在我们资助金额的50%以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需要培养团队的成本意识,学会管理、学会创业。

    完成在众创空间的成长之后,有条件的团队就会创建企业,进入飞天孵化器。孵化器提供的就是更专业、更商业化的服务。这时学校就会择优进入一部分企业的股权,完成投资,更好地提供孵化服务。成长良好的企业会再进入加速器或产业园区。这是一个全链条的孵化体系,不管是创业孵化还是成果转化,这个体系是通的。

    图片来源 | 每经记者 淡忠奎 摄

    我们现在与投融资机构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包括创新工场、红杉资本、图灵基金、英诺天使、启迪之星、唐兴资本等十余家投资机构都投过我们的项目。此外,学校还与国投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会在成果转化、创业孵化等领域开展深入的合作。

    我们现有学生双创团队30余个,在孵企业60多家,包括朱健楠创立的欧卡智舶、项彬的联丰迅声都发展得很不错。学校先后有5 位学生和 4 位校友入选福布斯中国 30 位 30 岁以下创业精英榜,李泽湘、吴亚军、李竹等一批知名投资人被聘为创业导师。比如联丰迅声,创始人项彬是西工大航海学院的硕士毕业生,公司主要从事环境声音信号处理、声音识别、声源定位等声学软、硬件产品研发和服务,之前拿到英诺天使的种子轮,今年又拿到启迪之星领投的Pre-A千万级融资。这也是我们入股的第一家学生创业企业。

    转化“顽疾”待解

    NBD:科技成果转化是高校面临的普遍难题。您认为,其中比较大的挑战是什么?

    符新伟:我认为最大的挑战有两个方面。一是政策层面,国家政策体系顶层设计非常好,但落地的时候往往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关于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实际享受起来就很困难。国家不鼓励学校办企业,但并没有说不鼓励成果转化,这是两个维度的事情,所以在相关政策的执行层面,还需要进一步明确。

    图片来源|西北工业大学

    二是技术创新和企业经营之间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大学的教授们对自己的技术都非常有信心,几乎是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在呵护。但是,市场竞争是残酷的,在企业的专业经营和发展上,特别缺合适的经营管理团队。反过来说,一些成功的企业,往往有比较强的经营管理者,比如铂力特采用“师生配”的模式,总经理薛雷是黄卫东教授的学生。这也是目前高校成果转化中成功率比较高的一种模式。

    NBD:除此之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还有哪些难点?

    符新伟:缺专业的职业经理人,缺优秀的投资人,当然对西工大来说,我们还更需要有家国情怀的投资人。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链条长,相对来说技术成熟度没有那么高,投资回报周期比较长,这对成果转化吸引社会资本来说也是一个难点。

    融入地方发展 

    符新伟:陕西科教资源集中,尤其在军工领域特别强。同时,资本市场不活跃的问题也在逐步改善,尤其是今年陕西省政府出台的新政策,政府引导基金比例提高到40%,可以说是“破天荒”的。

    但是,从整体营商环境来说,还有一定的改善空间。比如,一些地方政府承诺的补贴、政策,有些没有到位。营商环境好了、政策好了,资金、人才自然会聚集,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效果就会好。

    图片来源 | 西安发布

    NBD:西工大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还有哪些谋划?

    符新伟:在助力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方面,当前我们正在做两件事。

    首先,积极参与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贡献“工大力量”。目前学校正在推进相关实施方案,建设产业研究院、公共服务平台等,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包括建设好 “区校企”合作发展模式的翱翔小镇。

    其次,与西安市、碑林区共同推进的硬科技双创示范街区建设,打造好友谊路起点“光德智慧谷”示范基地。

    此外,学校在北京、上海、深圳、重庆、青岛、宁波以及苏州太仓布局建设了7个异地创新机构,也会围绕国家战略来实现学校科技成果转化。

    粉巷财经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万 科A:物业子公司上市是方向,但目前没有具体的计划

    下一篇

    融创中国持续回购公司股票 再度斥资3715万港元回购170万股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