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跨省只需一张地铁票!上海软性“扩容”,它的最远边界会延伸到哪里?

    每日经济新闻 2021-07-03 08:15

    每经记者 杨弃非    每经编辑 杨欢 卢祥勇    

    近段时间,长三角轨道交通动作频繁。

    在江苏,两天之内3市开通新线路——常州轨道交通2号线与徐州轨道交通3号线同日开通运营,后一天苏州轨道交通5号线开通初期运营。作为“后备军”,南通也有望在明年实现轨道交通零的突破。

    邻省浙江也没闲着。几天前,杭州地铁迎来“三线齐发”。作为两条按地铁模式运营的城际铁路——杭海城际铁路联通杭州1号线和嘉兴海宁,杭绍城际铁路联通杭州5号线和绍兴1号线。

    纵观此轮发力轨道交通的城市,除徐州外均位于上海大都市圈范畴之内。待在南通地铁开通后,上海大都市圈内除湖州、舟山两市外,均将拥有轨道交通的基础。

    9030140820400529408.jpeg

    图片来源:摄图网

    跨市轨道交通的加速铺开,让以“地铁模式”推动上海软性“扩容”成为新的可能。根据不久前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加速建设的市域(郊)铁路,将成为上海大都市圈同城化、一体化的重要一环。

    以轨道交通给城市带来软性“扩容”,上海的最远边界将会延伸到哪里?

    01

    2010年广佛线开创跨市修建地铁的先河后,有关地铁突破市域的探索开始在各地酝酿。

    上海很快跟进。2013年,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延伸工程开通运营,上海地铁首次走出城市边界,连接至江苏昆山。这也意味着,中国首条跨省地铁就此诞生。

    地铁带来的协同效应颇为明显。根据2019年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钮心毅团队发布《2019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在参与调研的1.45万上海市域跨城通勤样本中,有12328人来自苏州,占总人数的85%,而来自昆山的则占到苏州的77%以上。花桥正是跨城通勤热度图中颜色最深的区域。

    4826880856843378688.jpeg

    图片来源:《2019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

    然而,在那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跨市地铁并没有进一步铺开。直到今年初,国内才迎来第4条跨市域地铁——武汉地铁11号线葛店段。葛店位于鄂州,是与武汉一体化程度最深的城市之一。

    在外界看来,上海有加快推动跨市地铁的需求。

    如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陆铭指出,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绝不只是地铁跨省运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会带来城市和城市之间“边界”的变化。换句话说,“与江苏连通,对上海有好处,但是目前没有人有动力去推动这件事情”。

    局面以另一种方式打开。

    2012年由既有金山铁路支线改建的金山线,是在国内率先实行公交化运营模式的市域快铁。与一般的铁路不同的是,其能与其它地铁线、公交便捷的“一卡换乘”,几乎与市内地铁没什么区别。

    几天前,上海继机场联络线之后的第二条新建市域铁路嘉闵线正式开工。嘉闵线在规划期间就已安排了跨市路径——

    据去年苏州太仓和上海嘉定区等多地官方消息,嘉闵线北延线将大概率延伸至太仓。这或将是第二条以地铁模式连接上海和苏州的轨道交通线路。

    5965880457064809472.png

    图片来源:苏州日报

    根据去年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除嘉闵线(含北延线)外,上海17号线西延线和金山至平湖线亦被纳入规划。后两条线均为上海连通嘉兴的市域线,后者则是在原有金山线基础上延伸。

    通过市域铁路,上海的地铁网开始向江苏、浙江两省进一步拓展——

    目前,嘉闵线对接江苏的苏锡常都市快线已被纳入讨论范畴;而此前,嘉兴传出将修建海宁至嘉兴城际铁路,连接杭海城际铁路和沪嘉城际铁路,是否以市域铁路形式尚待确认。

    总体上看,从上海发出的两条地铁放射线格局已初具雏形。

    02

    有关上海软性“扩容”的讨论2016年就已出现。

    在当时对外公开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草案)》中,提出上海将构建与江浙多市协同发展的“上海大都市圈”,为国内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在长三角地区,上海的区域辐射力毋庸赘言。

    早在1982年,国务院曾决定成立“上海经济区”,在上海牵头下推进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的早期探索。

    更受关注的是,2008年以来长三角城市建立的“三级运作”区域合作机制,并将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办公室设在上海。

    通过不同机制,上海的资源和经验不断向外输出,提高长三角地区发展的整体“水位线”。

    但行政壁垒限制了上海的进一步“外溢”。如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院长谢良兵曾说,一线城市不断扩大的城市规模和有限的城市容量矛盾凸显,为解决“大城市病”,这几年陆续开始向外进行城市功能的疏解。但囿于目前行政规划的限制,这种扩容的过程当中也遭遇了诸多难题。

    轨道交通充当了破圈“先行军”的角色——

    以珠三角为例。去年广东省政府发布一则消息,新修编的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已预留地铁18号线北延至清远的通道。

    在此后交通部发布的另一份文件中提出,通过1至2年时间,启动深大城际、穗莞深城际延伸段、深惠城际等城际铁路项目建设。

    换言之,在广深牵头下,轨道交通在珠江口沿线几乎组成“闭环”。

    但比起“划线”更重要的是,珠三角探索在突破城市行政边界的交通一体化领域展开先行先试。

    去年4月,珠三角城际铁路线网优化的专题研究工作正式启动,其中包含了大湾区地铁城际一体化运营、互联互通技术标准及改造工程、一体化生产力设施布局等三个分项专题研究。

    根据当时发布的公告,研究将针对城际铁路和地铁在技术、管理等各方面的差异,消除互联互通限制,进一步推动融合发展。

    而更早前,广东省政府就委托广州地铁集团承接珠三角城际铁路运营,以消除体制机制障碍。

    与珠三角相比,长三角涉及三省一市面临着更为复杂的跨省协同问题。根据此前规划,“上海大都市圈”首要任务之一正是形成90分钟交通出行圈。由此观之,轨道交通领域也将是破题长三角协同发展、以及上海软性“扩容”的关键。

    03

    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是,在拉近空间距离之外,地铁还能进一步拉近不同地区之间的心理距离。

    已开通的两条跨市地铁线路显示,公交化的运营方式、便捷的换乘体验、甚至一卡通等配套服务,为乘坐者带来了两座城市“合二为一”的心理感受。

    4580970962590581760.jpeg

    图片来源:摄图网

    更重要的是,在基础设施率先“破圈”之后,还将带动相应的管理一体化的问题,在承接产业溢出、对齐发展水平的过程中,促使城市间拥有更多“共同话题”。

    这些更深层次的作用也是城市关注的重点。在分析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时,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张尚武就指出,在地铁推动串联起都市圈的基本交通骨架后,功能、空间、基础设施和生态保护等方面都要一体化考虑。

    但以跨市地铁的现有发展进度,似乎难以支撑城市的远大目标。

    以佛山为例。尽管开通已超过10年,广佛线仍然是佛山投运的唯一轨道交通线路,已全线贯通的“第二广佛线”尚在等待开通。

    而早在广佛线投运第二年,佛科院道路与交通工程设计研究所所长曾小明就曾表示,“从轨道交通发展内在来说,轨道交通要成网,这样它的功效才更到位,才能更好发挥大容量、快捷的功能。只有一条线,很难发挥其潜在功能。”

    单线运营的尴尬同样存在于昆山。2018年,作为苏州市域线,昆山首条地铁S1线开工建设,预计该线路到2023年底开通试运营。这意味着,此前仅通到花桥的地铁线路将有望进一步延伸。

    从这个角度来看,上海的“扩圈”,或许将首先在江苏实现。

    比较两省在上海地铁延长线上的城市,在浙江,最靠近上海的嘉兴仅有一条杭海城际铁路,承接上海地铁连接所带来的更大经济社会效应尚需时日。

    相较之下,在江苏,苏州已开通5条轨道交通线路,较少的常州也有2条。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将有序推进无锡、常州等具备条件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苏南城市再度成为核心区域。

    同时,随着南通获批建设新机场,被坊间视为“上海第三机场”,连接南通新机场到上海的北沿江高铁亦被确定线路。

    随着南通轨道交通明年“破零”,苏州和嘉兴之外,能否吸引来上海地铁走出市域范围的第三条射线?

    记者|杨弃非

    编辑|杨欢 卢祥勇 王嘉琦 杜恒峰

    校对|孙志成

    7010338677909464064.png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如需转载请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

    4080861983573668864.png

    528097386604185600.png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武汉、西安都在抢,争夺小米汽车的暗战已打响,雷军会pick谁?

    下一篇

    早财经丨先正达披露科创板招股书,依图科技上市审核终止;市场监管总局征求意见:大数据杀熟严重可吊销执照;美国6月非农就业增85万人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