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CPI疲软背后凸显的是下游企业的经营压力,若叠加汇率大幅升值的冲击,利润可能进一步被侵蚀。”
● “如果人民币成为了周边国家以及与中国有密切投资贸易往来国家的货币锚,就意味着在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过程中,将是所有以人民币为货币锚的各国货币都围绕着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这无疑对我国有效应对人民币升值导致的对外部门竞争力损失,不断推进供应链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和价值链跃迁是有效的。”
每经记者 张寿林 每经编辑 易启江
近一个多月来,人民币维持升值态势,屡屡刷新年内新高。5月25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盘中报6.3930,创下近三年来新高。而就在5月25日凌晨2点44分,离岸人民币对美元盘中一度突破6.4报6.3945。
数据来源:Wind
人民币持续走强以至于成为宏观经济关注重点。3天前即5月23日,央行官方发声,官网引述央行副行长刘国强的观点,指出人民银行将注重预期引导,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作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东吴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陶川分析,这背后除了美元走弱的因素外,汇率升值控制输入性通胀的政策预期也在发酵,近期高层屡次强调控制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稍前在莫干山研究院的讲话提到,总体看,人民币在中长期内将持续对美元升值。这既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人民币相对购买力不断提高的结果,也是美联储搞量化宽松和不断扩表的后果之一。
从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走势来看,3月30日至今,中间价从6.5641一路波动走低至6.4099,对应的是人民币屡屡升值。对比2020年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率6.8976,当前人民币升值更为明显。
从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来看,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也创下2018年6月底以来新高,最新水平为5月21日的97.19。
5月23日,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在央行官网对人民币汇率定调: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有升有贬,双向浮动,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稳定。目前,我国外汇市场自主平衡,人民币汇率由市场决定,汇率预期平稳。未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将继续取决于市场供求和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双向波动成为常态。
刘国强指出,人民银行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一制度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都是适合中国的汇率制度安排。
对于近期人民币升值行情,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FICC分析师明明认为可从美元指数和人民币需求两个维度进行解释。第一,2021Q1美国经济基本面的快速修复叠加美债收益率持续上行,带动美元升值;随后4月受到实际利率下行、美国经济复苏动能缓和以及欧洲地区经济修复等因素影响,美债收益率和美元指数呈现下跌趋势;5月以来就业和通胀数据又引发美债收益率和美元指数出现小幅波动,进而导致人民币汇率出现波动;第二,中国对外贸易的高景气度支撑本轮人民币走强,2021年4月进出口数据超预期以及外资重新增持我国国债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币值提升。
2020年6月份以来,人民币汇率经历了持续升值——阶段性贬值——升值重启的过程。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团队分析,在此背景下,企业管理汇率风险的需求和能力也有所加强。从数据来看,2020年下半年以来,银行代客结售汇中的远期结售汇履约占比明显提高。
近日,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在莫干山研究院的讲话中提到,总体看,人民币在中长期内将持续对美元升值。这既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人民币相对购买力不断提高的结果,也是美联储搞量化宽松和不断扩表的后果之一,而且经验数据也表明,多数成功迈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人均收入超过10000美元后,其货币将对美元汇率呈持续升值趋势。如果人民币成为了周边国家以及与中国有密切投资贸易往来国家的货币锚,就意味着在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过程中,将是所有以人民币为货币锚的各国货币都围绕着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这无疑对我国有效应对人民币升值导致的对外部门竞争力损失,不断推进供应链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和价值链跃迁是有效的。
5月11日,央行发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曾指出,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稳定市场预期,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坚持“风险中性”理念,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FICC分析师明明判断,随着中国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币国际化以及金融市场持续开放,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特征将有所加强,人民币汇率将更加市场化。结合我国强劲出口、美国实际利率走低以及美联储整体偏鸽态度等因素,我们认为人民币汇率仍具备走强动能,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向下或触及6.2。
陶川提醒,当前CPI疲软背后凸显的是下游企业的经营压力,若叠加汇率大幅升值的冲击,利润可能进一步被侵蚀。
陶川相信美元当前的跌势是不可持续的,但在美元由弱企稳的窗口期,人民币汇率的继续升值可能导致有效汇率进一步上涨,彼时汇率升值的冲击可能带来政策的阶段性微调,例如货币政策上可能会阶段性放松流动性或是更加倾向于稳信贷。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