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资料显示,食蟹猴2014年平均单价为6567元,到2021年已经上涨到6.80万元。在美迪西公布的2020年年报中,公司临床前研究业务中直接材料成本同比上升66.64%,药物发现与药学研究的直接材料成本同比上升45.65%。对此,美迪西解释称,实验用食蟹猴价格及数量持续上涨。
每经记者 孙嘉夏 每经实习记者 许立波 每经编辑 魏官红
4月15日晚间,美迪西(688202,SH)发布2020年度业绩报告,202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29亿元,同比增长94.35%;营业收入约为6.66亿元,同比增长48.19%;基本每股收益盈利2.09元,同比增长53.68%。
此外,公司营业成本约为3.92亿元,同比增长36.54%。以临床前CRO业务直接材料成本为例,2020年同比上涨56.88%。公司称,主要是因报告期临床前业务实验用食蟹猴价格及数量持续上涨;其次是因试剂、耗材等直接材料成本的增长。
公开资料显示,食蟹猴2014年平均单价为6567元,到2021年已经上涨到6.80万元。
4月16日,美迪西报收于324.90元/股,下跌5.88%。
美迪西于2019年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是一家专业的生物医药临床前综合研发服务CRO,为全球医药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全方位的符合国内及国际申报标准的一站式新药研发服务。
公司的CRO服务涵盖药物发现、药学研究以及临床前研究,在2020年报告期内,公司药物发现服务实现营业收入2.28亿元,同比增长43.24%;药学研究服务实现营业收入1.27亿元,同比增长35.42%;临床前研究服务实现营业收入3.11亿元,同比增长58.69%。
值得注意的是,在经营风险中,美迪西提示公司在原材料供应和价格波动上具有潜在风险。
报告期内,美迪西主营业务成本中直接材料的比例为32.80%,主要原材料包括实验动物、试剂和实验耗材等。美迪西表示,主要原材料对公司的主营业务成本构成一定的影响。报告期内公司经营规模不断增长,公司对实验动物等原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如果未来相关供应商无法满足公司快速增长的原材料需求,可能导致公司无法获取稳定的供应来源,从而对公司的业务和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此外,如果主要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大幅上涨,亦将对公司的盈利情况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图片来源:公司2020年年报截图
根据美迪西2020年年报中成本分析表的数据,2020年公司临床前CRO业务中,直接材料成本约为1.29亿元,同比上升56.88%,占总成本的比例也从2019年的28.55%上升到32.80%。
分产品来看,公司临床前研究业务中直接材料成本约为7316万元,同比上升66.64%,占总成本的比例从2019年的34.83%上升到43.23%;而药物发现与药学研究的直接材料成本则为5554万元,同比上升45.65%。
对此,美迪西解释称,实验用食蟹猴价格及数量持续上涨。另外,从2020年度公司前五名供应商的情况来看,发生了巨大变化,排名1、3、4、5的供应商均为新进前五大供应商,公司称主要系业务增长引起实验动物的采购额发生变化所致。
那么问题来了,食蟹猴是什么?为什么会对美迪西造成如此大的影响呢?
公开资料显示,食蟹猴又名长尾猴、爪哇猴,主要产于东南亚,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其生命周期长,生物学特性与人类极其相似,体型较小、性情较温和、便于人类驯化和实验操作,因此常被建立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用于研究疾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规律和药物的疗效检验与安全性评估。
从美迪西的在研项目情况来看,《大鼠、比格犬及食蟹猴若干关键药物中毒性疾病诊断体系建立》、《mRNA类产品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技术的建立及应用》、《X射线导航实验动物鞘内给药技术》三个项目均明确涉及食蟹猴。
根据食蟹猴养殖商苏州西山生物的不完全统计,2017年国内主要使用单位的实验猴使用量为18140只,到2019年这一数字增长为28026只,涨幅达54.5%。可即便供给量大幅上涨,似乎仍赶不上国内药企的需求,正如美迪西的同行——昭衍新药表示,2020年大量的生物技术药物逐渐进入新药报产阶段,这类药物的发育和生殖毒性评价,通常考虑使用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所以食蟹猴生殖毒性试验的需求剧增。
供需两旺的情况下,食蟹猴近年来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昭衍新药的招股说明书显示,2014年时食蟹猴平均单价为6567元,2017年涨到了8240元。此后其价格走势更上一层楼,据公开招标信息,2018年暨南大学采购食蟹猴时,总中标金额为82万元,中标数量为60只,单价约1.37万元;2020年初,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在采购食蟹猴时,总中标金额为1173万元,中标数量为400只,单价为2.93万元;而到了2021年浙江大学采购时,14只食蟹猴的总中标金额竟高达95.2万元,三年时间单价从1.37万元涨到了6.80万元。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对食蟹猴供需趋紧和涨价的问题,美迪西是否已有应对措施?4月16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美迪西并发送了采访邮件,但截至发稿,尚未获回复。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