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上线的惠民保产品中绝大多数提供多项健康服务,包括向被保险人提供药品服务、重疾服务、慢病服务、体检服务等增值服务。
● 未来普惠保险发展应依托保险科技,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运用到产品设计、营销、理赔等各个环节,加强医疗监管,帮助保险公司降本增效,识别保险欺诈,有效控制风险,从而保证普惠保险可持续发展。
每经记者 涂颖浩 每经编辑 易启江
近日,复旦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安全研究中心联合国内头部保险科技企业善诊海唯共同发布了《惠民保前世、今生、未来——“惠民保”2020总结与2021展望》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究报告》)提出,2020年是“惠民保元年”。
2021年初,惠民保市场仍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国已上市十余款新产品。《研究报告》预测,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惠民保市场将呈现出更下沉、更多元、更细分的趋势:覆盖范围由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下沉;产品价格梯度和保障责任更为多元;对于特定需求的群体实现更有针对性的细分产品保障。
图片来源:《惠民保前世、今生、未来》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提到,2020年是“惠民保元年”,以2015年深圳市推出的“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为雏形的惠民保,在经历探索期后,终于在2020年迎来爆发式增长,并呈现出“多地开花、逐步下沉”的态势。
需求逐年递增,支付端却遭遇“冰火两重天”——基本医保“不够花”,商业保险“没花起来”。作为集普惠性与商业性于一体的保险产品,惠民保以价格低、投保门槛低、保障水平高以及提供附加服务等特点,积极补位了基本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险的中间带。惠民保各产品费率水平在每年29元到190元之间浮动,且无年龄、职业限制,无需健康告知。
图片来源:《惠民保前世、今生、未来》研究报告
更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上线的惠民保产品中绝大多数提供多项健康服务,包括向被保险人提供药品服务、重疾服务、慢病服务、体检服务等增值服务,从诊前、诊中、诊后对参保人员提供尽可能的帮助。
《研究报告》分析认为,惠民保“两低一高”+健康管理服务的特点,有效填补了“低水平、广覆盖”的基本医疗保险和“高门槛、高保障”的商业健康保险之间的空白,较好匹配了当下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
2021年初,惠民保市场仍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国已上市十余款新产品。《研究报告》预测,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惠民保市场将呈现出更下沉、更多元、更细分的趋势:覆盖范围由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下沉;产品价格梯度和保障责任更为多元;对于特定需求的群体实现更有针对性的细分产品保障。
在已收获一定市场认可度的当下,以惠民保为代表的普惠保险产品,如何在自我升级中趟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科技、服务创新成为《研究报告》中的发展关键词。
惠民保产品可能存在的逆选择问题对普惠保险风险控制起到了警示作用。因此,普惠保险想要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到风险可控。《研究报告》指出,未来普惠保险发展应依托保险科技,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运用到产品设计、营销、理赔等各个环节,加强医疗监管,帮助保险公司降本增效,识别保险欺诈,有效控制风险,从而保证普惠保险可持续发展。
保险公司和健康管理公司的融合发展已成为后疫情时代“大健康”、“大医疗”产业布局的重要着力点,“保险产品+健康管理”也成为一大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指出,未来普惠保险应联合相关公司发挥医药服务及健康管理的作用,拓展重大疾病、慢性病等相关增值服务,实现保险保障、医疗服务、健康服务的多维度发展,全面解决居民健康管理与看病就医难题。
此外,体检在事前健康管理中的作用也被重点提及。体检以及各种形式的筛查检验可随时跟进被保险人身体状况,及时发现风险,实现重大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控制发病率,从而实现事前健康管理。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