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代表委员面对面|王一鸣对话邵宇:弥合产业层面的数字鸿沟,首先还是要反垄断

    每日经济新闻 2021-03-08 22:22

    ◎王一鸣:相信在产业互联网领域也会涌现出一些新的平台,而这些平台有可能会超越消费互联网。

    ◎邵宇:弥合产业层面的数字鸿沟,首先还是要反垄断。

    每经记者 张蕊    每经编辑 廖丹    

    数字经济从来没有像如今这样在我们生活中“无孔不入”。在手机越来越让我们“拿得起放不下”的同时,各个产业也再难与数字化绝缘。

    3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公布,擘画了未来五年的宏伟蓝图,其中便提到“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

    未来,数字经济能否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数字化发展将带来哪些投资新机遇?而在这过程中出现的“数字鸿沟”又要如何解决?近日,在《每日经济新闻》和百度财经联合出品的2021两会特别系列《代表委员面对面》栏目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海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管清友围绕“释放数字经济红利,赋能经济加速复苏”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数字经济是否成为未来经济增长主动力?

    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冲击,2020年,中国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有学者认为,未来的增长出路主要在于技术革命。那么数字经济究竟能否成为驱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核心关键力量?

    王一鸣表示,技术革命,特别是数字经济是不是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目前还有争论。

    “技术革命的核心是要提高生产率。”他说,但是除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本世纪初,全球的生产率增长比较快以外,主要经济体过去一段时期,全要素生产率增速都放缓了。

    数字化发展在加快,为什么全要素生产率还是在放缓?怎么来解释这种现象?

    在王一鸣看来,经济增长并不完全取决于技术要素,还有更重要的制度性因素。“从趋势上来看,数字化应该还会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

    他分享了三个比较明显的趋势性变化:一是数据正在成为核心的生产要素,数字技术将有效驱动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等要素网络化共享、集约化整合、高效化利用,从而优化要素和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二是劳动力结构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数字技术和智能机器人对简单脑力劳动和程序化工作的替代正在加快。”

    另外,产业形态也在发生变化。王一鸣说,工业互联网将不同企业的生产工序整合到一个平台上,企业的边界在日益模糊;相应地,生产组织和社会分工的形式也进一步发生变化,未来大规模定制和个性化定制会日益成为主流的制造范式,企业形态、产业发展模式也将发生革命性变化。

    王一鸣认为,这些趋势性的变化会引领下一个经济周期,它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不过在邵宇看来,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要驱动整个世界奔向一个新的繁荣“有点难度”。他更倾向于把数据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加在一起来考虑,看能源革命跟信息革命能否同时来推动新一轮的产业革命。

    重塑区域竞争格局,如何把握数字经济机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

    管清友提到,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当中,无论是地方还是企业,都看到了数字经济的优势,但又很容易陷入误区,没有清晰的数字经济发展脉络。

    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不可逆,但是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讲,我们应该如何去捕捉这轮数字经济发展的机遇?

    邵宇表示,数字化转型仅仅说C端是不够的,一些地方在C端如果找不到机会的话,怎么从B端突破?这就需要从政策、生态、环境、人才等方面为企业转型真正做出赋能,“这应该是弯道超车更为现实的选择。”

    对此,王一鸣也认为,“十三五”时期是中国消费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期,涌现了很多世界级的平台企业,未来“十四五”时期,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可能会形成一个新的浪潮。

    数字化从消费端向生产端延伸,谁能够迈好这一步,未来发展的空间就大。王一鸣说道:“我相信在产业互联网领域也会涌现出一些新的平台,而这些平台有可能会超越消费互联网。”

    这就跟区域关联起来了。他举例,浙江的经济活跃度很高,这跟数字经济的发展关联度非常高。“所以我觉得数字化转型正在成为决定区域发展格局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正在重塑区域竞争的格局。”

    它的机理是什么?数字经济跟传统产业的区别是什么?王一鸣阐述,劳动力、土地这些传统生产要素的地位对数字经济来说大大下降,技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相对地位迅速上升。

    “所以数字经济的发展会带来高端生产要素的集聚,会形成平台与人才集聚的互动和循环,进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他说。

    另外,从近年来的发展趋势来看,数字经济的空间集中度在提高,它的城市指向性特别明显,尤其是大都市。数字经济会带来一种集聚效应,就是关联产业的集聚,而数字经济产业的关联产业就是技术密集型的产业。

    “这就使得高素质劳动力在一定阶段会进一步向这些城市集聚,进而带来区域经济的发展。”王一鸣说,从这个视角来看,培育新动能是一个交互的过程。

    如何弥补“数字鸿沟”?

    区域数字经济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这就使得不同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数字鸿沟”。“十四五”期间或者未来更长时间,我们怎么去弥补这个“数字鸿沟”?

    王一鸣认为,数字鸿沟有三个层面,分别是区域层面、产业层面和个人层面。在他看来,区域层面的数字鸿沟在某种意义上是城市群和其他区域的差异。

    他举例说,即便在西部地区,像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数字化指数在全国排在第四。这说明在西部,城市群内部的数字化水平也是比较高的。

    从产业层面的数字鸿沟来看,因为数字化需要投入、需要人才,这就导致大企业大平台的数字化水平很高,而大量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数字化水平很低。

    而在个人层面,也有困难需要解决,比如现在老人使用数字化工具就有很多障碍。

    针对这三个层面的数字鸿沟,王一鸣分别给出了解决建议。他认为,未来短时间内,区域层面的数字鸿沟还会继续存在。未来,城市群、中心城市、大都市圈可以带动周边地区加快数字化进程。“这可能是区域间弥合数字鸿沟一个最有效的办法。”他说。另外,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跨区域加强数字化合作,也是弥合数字鸿沟的一个有效办法。

    在产业领域,王一鸣提到,可以通过大企业带动中小微企业数字化来弥合数字鸿沟。他表示,一些平台型的大企业,比如工业互联网平台,他们能提供基础业务和增值业务。建议工业互联网平台在给平台上的中小企业提供基础服务时免费,帮助其降低成本,然后在增值服务领域合理收费来回补基础服务的投入。

    从个体层面,现在政府也在采取措施,包括通过给老年人培训,帮他们学习常用的数字工具,包括智能手机、APP等。

    在邵宇表示,区域之间的数字鸿沟可以通过基础设施的投资来调整,个体之间的差距通过培训也容易踏平。“比较难的是产业层面。”

    邵宇说,解决产业层面的数字鸿沟首先还是反垄断。“大树之下寸草不生”,能不能给B端企业一些机会非常重要。另外,头部平台型企业心态要端正,“你投资没问题,但不要控股,去赋能会更好,不要什么都要揽在自己手里,把自己搞成个巨无霸,要有一个合理的边界。”

    “从投资角度来看,如果头部平台型企业做了这些调整,这些企业我仍然会买入,或者是比较持续地看好,因为他也在顺应弥补鸿沟的潮流,这也是社会责任。”邵宇说。

    王一鸣补充说:“其实本质上就是数字向善。数字经济要给社会公众带来福利,使大家能够分享新技术发展带来的成果。”

    “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领域有哪些投资机会?

    “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还有哪些新机遇?王一鸣分享了三点看法:首先从平台视角看,“十三五”如果是C端平台发展的一个浪潮,那么“十四五”B端平台会形成一个新的浪潮。

    “现在有些C端企业已经开始往产业互联网领域渗透,到底是这些平台企业慢慢从C端转到B端,还是在B端会形成一些新的平台企业,这是很值得期待和观察的。”

    其次,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趋势会加快。“就是所谓的‘黑灯工厂’会越来越多。”

    此外,现在政府也在推工业互联网。相对消费互联网来说,工业互联网的复杂度、投资规模、对人才的要求都会提升到一个新的量级,会带来新的发展模式、工业业态,也会带来工业生产的革命性变革。

    “我觉得这三个方向会孕育很多新的企业,包括在资本市场,都是值得期待的。”王一鸣说。

    谈及在数字经济领域的投资机会,邵宇表示,提到数字技术,其实主要就是ABCD四种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从事这些技术开发的企业是作为整个新动力的引擎类公司,我们非常关注。”

    “另外,其实除了数字技术,能源技术也特别重要,如果能够找到一个结合,就是数字加新能源,这肯定就是完美风口。”他说。

    “第二类就是早期收获者。”邵宇说,在人工智能领域,它的早期收获者就在安防,有些安防业巨头公司已经做得很成功了。

    “第三类就要看新基建了。”邵宇解释,一两家公司去做肯定不能形成一个产业革命的气候,这里面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比如新能源技术需要高性能电池,数字技术要传感器,工业互联网也要传感器,而全球传感器的需求量级在“十四五”期间可能会达到大概五六百亿。

    “高智能的传感器、数据技术、数据中心、存储技术,这些肯定都是新基建。”邵宇说。

    邵宇最后提到“全面赋能”,他提到,有了先行成功的案例,动力技术也在全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也部署完成,一次工业革命量级的门槛差不多就已经到了,那么此时传统企业都会被动员起来,全面赋能,B端的巨头随之出现。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兴森科技:拟非公开发行募资不超过20亿元,面临募投项目实施风险

    下一篇

    开年第二场物业大并购:亿达服务12.73亿卖身龙湖物业,并签下4年业绩承诺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