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垄断会给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应该如何加强对垄断行为的惩处?全国已进入两会时间,每经头条特别推出“奋斗中国·两会高见”栏目,《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带着以上问题,专访了全国政协常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原副局长马正其。
每经记者 李彪 每经编辑 陈星
马正其精彩观点:
● 反垄断是国际惯例,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适用于所有主体。
●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开展反垄断工作比较晚,法律制度还不健全,需要予以完善。
● 反垄断工作不能只依靠政府部门一家,需要充分发动各界力量参与,形成社会共治新格局,倒逼企业将重心放到积极创新、公平竞争和更好服务消费者上来。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3月5日上午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坚决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反垄断正在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
2020年12月,市场监管总局对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
2021年开年,因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先声药业被罚1.007亿元;
2月,《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发布,强调坚持对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着力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完善平台企业垄断认定的法律规范,保护平台经济领域公平竞争,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
……
反垄断会给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应该如何加强对垄断行为的惩处?
全国已进入两会时间,每经头条特别推出“奋斗中国·两会高见”栏目,《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带着以上问题,专访了全国政协常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原副局长马正其。
企业垄断风险逐步显现
NBD:为什么国家如此强化反垄断,它对经济发展会带来哪些影响?
马正其: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2020年我国GDP总值超过101万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预计超过1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在海内外遭受疫情冲击、外部经济普遍萎缩的情况下,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在肯定巨大成绩、坚定发展信心的同时,也应正视一些影响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风险和隐患。行政性垄断在有的地方、有的领域还存在,人为分割统一大市场,妨碍了不同地域、不同行业市场主体之间的公平竞争,影响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使用效率。
企业垄断的风险也逐步显现,尤其是有的互联网平台企业,利用规模、数据、技术、资本优势,不断提升市场集中度,打击限制其他中小企业发展,未经审查进行收购并购,没有正当理由采取“二选一”限定交易,对消费者进行大数据杀熟等,已经成为焦点。垄断和资本的无序扩张,阻碍公平竞争,损害其他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利益,扭曲资源配置、扼杀技术进步,影响一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反垄断是国际惯例,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适用于所有主体。无论行政部门还是企业,内资企业还是外资企业、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企业,在反垄断法面前一律平等。
NBD:监管层多次强调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下一步我们应该从哪些地方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马正其:必须高度重视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重大意义,从提高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完善法律规则,强化反垄断监管执法,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首先,要完善健全法律制度,构建维护公平竞争的长效机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开展反垄断工作比较晚,法律制度还不健全,需要予以完善。
其次,要加快完善市场竞争规则,抓紧出台强化竞争政策实施的指导意见,推动反垄断法修订,完成《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细则(暂行)》修订。尽快出台《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完善平台企业垄断认定、数据收集使用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规则。
同时,要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大企业自律。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任何时候都必须自律。特别是那些规模庞大、实力雄厚、影响巨大的头部企业,尤其要履行社会责任,不要以为“大而不能倒、大了管不了”,不能“大店欺小店”,依仗资金、规模、数据等资源优势非法挤兑打击同行,更不能肆无忌惮“薅消费者的羊毛”,变成“店大欺客”的“恶霸”。
大企业更要做业内良心,公平参与竞争,严格遵守各项法规,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做创新发展的表率,与小企业共同成长,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国在反垄断领域出台了多项法律法规
拉起打击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红线”
NBD:从监管、监督等角度来看,应该如何加强对垄断行为的惩处?
马正其:需要进一步加大反垄断执法力度,震慑不法行为。严惩重罚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让违法企业付出沉重代价,不敢再犯,处罚一家企业,净化一个行业。
对那些明显限制竞争、造成严重损害的行为,反垄断执法机构应当积极介入,在依法调查获得证据和查清违法事实后,加大处罚力度,拉起打击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红线”,用严格执法进一步维护法律权威性,规范市场行为。要在执法中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提高反垄断执法效率,不断提升智能化监管水平。
同时,还应当加大社会监督力度,形成反垄断社会氛围。反垄断工作不能只依靠政府部门一家,需要充分发动各界力量参与,形成社会共治新格局,倒逼企业将重心放到积极创新、公平竞争和更好服务消费者上来。
新闻媒体要加大舆论监督,大力宣传反垄断重要性,曝光各种垄断、限制竞争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谴责无良厂商。
广大消费者要提高维权意识,“不管大店小店,谁垄断就举报谁”,积极主张合法权益,让各种垄断行为无处遁形。完善吹哨人制度,鼓励经营者内部人员依法举报经营者涉嫌垄断行为,落实举报奖励制度,强化对举报人的保护力度。
此外,充分发挥国家和地方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反垄断执法体制。国家层面,进一步加强对反垄断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管理,强化中央层面反垄断执法力量,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加强执法人员专业技术知识技能,充分保障人员和工作经费。
地方层面,要充分认识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的重要性,积极开展公平竞争审查,清理废除涉及区域市场分割、妨害公平竞争的政策,支持国家层面反垄断执法,配合查处本地区各种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增强市场监管和反垄断执法统一性、权威性、有效性。
记者手记 |要继续对垄断保持高压态势
互联网经济飞速发展,不仅给消费者带来巨大的生活便利,也能够改变一个行业的生存模式。
颠覆,成了互联网给人最深的印象,但日益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得不关注。
通过前期烧钱补贴吸引用户,逐步改变用户消费习惯,一旦形成粘性之后,再开始对消费者大数据杀熟、“薅羊毛”等,这似乎已经成为很多互联网企业发展的思路。
一些互联网平台敢于如此侵犯消费者权益,其最大的底气来源于资本扩张带来的垄断。而一旦形成垄断,缺乏市场化竞争后,最终受害的将是整个行业上下游,甚至是经济发展。
相对于工业时代,互联网时代形成垄断的门槛更低,速度更快。加强对企业垄断行为的调查、惩处变得尤为重要,要拉起打击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红线”。
记者:李彪
编辑:陈星
视觉:刘青彦
排版:陈星 牟璇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