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孙磊 每经编辑 裴健如
广汽埃安Aion S又“火”了。
日前,社交媒体上流传的一段视频显示,一辆广汽埃安Aion S出现冒烟情况,且在消防员救援的过程中发生起火爆炸。从车辆的颜色与拉花,以及消防员的衣装来判断,该辆Aion S为广州市出租车。
针对此事,《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向广汽埃安方面进行求证,但截至记者发稿,广汽埃安方面尚未回复。
“电动汽车出现自燃与很多因素都有关系,仅通过个别案例无法判断车辆自燃的具体原因。”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王子冬告诉记者。
宁德时代:未给广州出租车做配套
从上述现场视频来看,该辆Aion S的起火情况与此前多起电动车自燃起火事件有相似之处。如,车辆当时不处于充电状态,同时尾部出现冒烟的情况,随后出现起火爆炸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有网友认为,该辆Aion S可能搭载的是宁德时代NCM811三元锂电池。
对此,宁德时代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宁德时代没有给广州出租车做过配套,该出租车型使用的不是宁德时代的电池(电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广汽埃安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广州出租车使用的Aion S为炫版本车型。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中有5款Aion S炫版本车型在售,分别为2019款炫530、炫630和2020款炫580、炫580出行标准版、炫630。其中,2019款炫530使用的是中航锂电提供的NCM523电芯,2019款炫630则使用的是宁德时代提供的NCM811电芯。
“电芯是引发自燃的一个最重要的因子。例如,(使用)充电桩(存在)瞬间大电流脉冲(的现象),诱发了电芯的边界使用,而电芯产品中又没有完全约束清楚,从而引发自燃。这个现在很普遍,属于新领域未知的应用问题,需要具体沟通界定。”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何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一位业内人士则告诉记者:“虽然电池(电芯)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但电动汽车自燃的原因各种各样,不能全部归咎于电池(电芯)。”
起火车辆均为炫版本车型
事实上,这并非Aion S首次出现起火情况。记者根据公开报道整理后发现,在自2020年5月起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先后有6辆Aion S出现起火事故。
2020年5月18日,广州杨桃公园南门东侧停车场内一辆如祺出行平台的Aion S突发自燃;同年7月初,广东惠州发生一起Aion S自燃事件;同年8月中旬,在深圳坪山大道的一个路口,一辆Aion S在等红绿灯时突然起火自燃;同年8月下旬,一辆Aion S在海南省海口市椰博路与椰合一街交叉处发生起火;2020年12月,山西太原一辆Aion S在非充电状态下发生起火,进而发生“爆炸”。
制表:每经记者 孙磊
对于多次出现的起火事故,广汽埃安方面仅对第一起事故进行了回应,表示车辆确系自燃,原因在调查中,但此后一直未公布调查结果。
乘联会数据显示,从2019年4月上市至2021年1月,Aion S累计销量约8.4万辆。由此计算,Aion S自燃概率大致为0.71起/万辆。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6起自燃事故中,有5起发生在南方地区,有3起发生在夏季。同时,记者调查发现,这6辆出现自燃的Aion S均为炫版本车型。
电动网约车需进行针对性改装
广汽埃安相关负责人和4S店销售人员均告诉记者,Aion S炫版本车型主要针对网约车市场进行销售,Aion S魅版本车型则主要面向个人消费者。
“从原理上看,车辆使用时间越长或使用频率越高,出现自燃的几率就越大。但主要还得看是什么品牌的车,以及具体什么原因。”何巍告诉记者,“目前出问题的多数主要还是初级的质量控制问题,现在行业(处于)高速扩张期,各种资源都在整合,应该是阶段性的问题。”
在王子冬看来,电动车出现自燃的几率与使用频次和时间没有强关系,车辆动力电池的集成、驾驶员的使用习惯,以及充电习惯都有可能引发电动车的自燃。“运营车辆会存在满负荷的状态,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状况,而这些状况很有可能在电池集成过程中设计不充分,验证不严谨。”王子冬说。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动力电池系统作为硬件本体和控制系统结合极为紧密的系统,其测试大致可以划分为电池包本体(Pack)测试和电池管理系统(BMS)测试。其中,电池包本体(Pack)测试又包含针刺测试、盐水浸泡、外部火烧、震动测试等;电池管理系统(BMS)测试则更多侧重于软件测试,一般在软件功能开发过程中进行。但即便通过了所有测试,也无法保证动力电池完全不出问题。
王子冬认为,网约车司机停车后立即给车辆充电、长期使用快充充电桩给车辆充电等不良使用习惯都有可能成为诱发电动车自燃的原因。
据了解,当电动车使用了不合规的充电桩,充电桩有可能会输出锂电池无法承受的大电流,在电池内部,充电速度太快,会让锂离子在负极的表面形成像树枝一样的枝晶,这些枝晶像针尖一样又细又硬,当枝晶生长到一定的长度,就会戳破隔膜诱发内短路,从而引发自燃。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一些车企迫于销量压力,将销售给C端的车型投放至B端市场。但由于营运车辆存在长期高负荷运转特性,所以车企需要对这些车辆进行针对性的改装,以降低事故出现的概率。”王子冬告诉记者。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