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孙磊 每经编辑 裴健如
作为奔驰品牌的旗舰车型,全新一代奔驰S级于1月29日正式上市。相比前代车型,全新一代奔驰S级搭载了众多科技配置,更具科技属性,而其中一个很具看点的配置就是AR-HUD(带增强现实技术的抬头显示)。
事实上,随着汽车行业智能化进程不断提速,作为智能座舱的重要配置之一,HUD(抬头显示)配置在车辆中的渗透率在逐渐提升。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1-10月,国内搭载HUD配置的新车数量约为57.78万辆,相较于去年同期增长102.67%。
公开资料显示,HUD是一种将时速、导航等重要的驾驶信息投射到驾驶员前方,从而减少驾驶过程中低头、转头的情况,以提高新车的安全配置。
而随着技术的迭代,HUD已有C-HUD、W-HUD和AR-HUD三种产品形态,其中AR-HUD当前更受车企偏爱。除全新一代奔驰S级外,近期发布的一汽-大众ID.4 CROZZ、WEY摩卡也都增加了AR-HUD配置。
由于引入了AR技术,AR-HUD可以将限速标识、转向方位、路面信息等车辆行驶信息以更动态的画面投放到挡风玻璃上,且相较于以前挡风玻璃为投影介质来反射成像的W-HUD,这种方案可以呈现的信息更丰富,并具有很强的交互性,被普遍认为是HUD将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如同C-HUD只是HUD演进过程中的一个过渡产品,W-HUD虽然能展示的内容多一些,依然是一个过渡产品,未来AR-HUD才是最终的发展方向。”百度车联网事业部AR方向资深专家邓苏南表示。
对于HUD未来的发展方向,虽然目前业界已经达成一致,但需注意的是,在AR-HUD迈向大规模应用的过程中,仍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如,成本过高是导致AR-HUD商业化进程受阻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应用车型的级别在逐步下探是当前HUD的整体应用趋势,但HUD搭载上车的成本仍然相当高昂。
长城证券研究所统计结果显示,在市售装配HUD的700款车型中,80%车型的售价在25万元以上。目前,AR-HUD还是以中高端及以上车型应用为主,如全新一代奔驰S级等车型。
“目前世界上90%的投影产品的显示部分都是采用以LED为光源的DLP技术,且被美国公司垄断。采用该技术的产品只能使用TI定义生产好的光机,无法根据产品的需要定制光机,且光机成本很高。”一数科技产品负责人郭宁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LCOS激光投影技术为PGU输出的AR-HUD解决方案,大幅减小了系统体积,同时增大了视场角,并且在成本方面大大低于DLP HUD。
除了成本高企,AR-HUD在推广普及过程中还面临体积过大,不易与仪表板集成的难题。据了解,目前普通 HUD 的体积一般为2-3L,而AR-HUD由于追求更大的视场角、更远的成像距离以及更丰富的显示内容,导致其内部的光路结构更复杂、更大,设备体积也随之变大。
据郭宁透露, 以LCOS激光投影技术为PGU输出的AR-HUD解决方案,可以使AR-HUD成像距离达到10米-15米以上,视场角可以达到12°x4°,而DLP技术的视场角只能做到10°x4°。在体积方面,DLP技术下的整机体积为12L,而LCOS技术下的整机体积为7.5L。
虽然仍有不少难题待解,但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不少企业都加快了在AR-HUD领域的布局步伐。据一数科技相关负责人透露,其公司研发的AR-HUD已与三家车企展开合作,并有多家车企开始沟通合作机会。
一数科技汽车事业部副总裁傅继奋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预计2023年W-HUD的装机量在35%左右,而AR-HUD装机量会从现在1%增长到接近10%,增速比W-HUD快得多。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则预计,到2022年,HUD前装搭载率将超过10%;到2025年,国内HUD前装渗透率将达到25%,市场空间接近100亿元。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