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京东近8亿港元入股中国地利 巨头重投农业背后:得供应链者得天下

    每日经济新闻 2020-12-29 23:45

    田间地头的万亿市场争锋已然到了最为火热的阶段。

    每经记者 李卓    每经实习记者 王郁彪    每经编辑 王丽娜    

    图片来源:摄图网

    继7亿美元战略投资兴盛优选后,京东再次重金砸向生鲜赛道。

    12月27日,中国地利集团(HK.01387,简称“中国地利”)发布公告,中国地利已与京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京东集团”)签订股份认购协议,京东集团将以7.98亿港元认购中国地利4.78亿股股份,交易完成后,京东集团将获得约5.37%中国地利已发行股本。旨在共同打造中国最强的生鲜供应链体系。

    无独有偶,12月9日,每日优鲜获得青岛国资战略投资20亿元,《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场获悉,双方战略合作后,每日优鲜计划将在青岛市城阳区建设全国生态链总部产业园及智能供应链中心。记者同时注意到,阿里、拼多多当下所走的农业路线亦是“重资产投入”。

    生鲜赛道已然拥挤不堪。从“做农业起家”的拼多多崛起之日起,巨头纷纷有意无意地重新拾起农业战略。而无论是外部的竞争、政策的扶持,还是出于对自身发展的考虑,田间地头的万亿市场争锋已然到了最为火热的阶段。

    在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加速转型的当下,“得供应链者得天下”似乎早已成为了巨头间难以言说的默契。

    京东的“7亿美元”与“8亿港元”

    “在不远的将来,大商超将会成为京东第一大品类。”京东零售集团CEO徐雷在京东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上表示。而事实上,大商超最不可或缺以及最考验能力的便是生鲜品类。

    生鲜是一个巨大赛道,且具备区域性、本地化和长期三个主要特点。不过对于怎么切入,徐雷则直言,“我们希望可以建立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而不是靠短期补贴的流量生意。此外,对于新的模式也会关注。”

    话虽不长,但信息量极大,近乎可以完美解释京东为什么会在12月一个月内两次重仓生鲜赛道。

    而在7亿美元投资兴盛优选的公告中,京东集团首席战略官廖建文则认为,京东在社区团购的打法与市面上其他的不同:用技术和供应链能力赋能线下门店,帮助低线市场的门店降低流通成本,实现更好的选品和经营等,实质是借力而非替代。

    技术赋能很好理解,京东沉淀多年已然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壁垒,可以赋能中小企业及线下门店,但主打生鲜品类的社区团购业务,势必需要生鲜供应链的赋能,京东似乎在此方面并不具备绝对优势。京东自然也深谙其道,近8亿港元入股中国地利,为的就是与其共同打造中国最强的生鲜供应链体系。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中国地利作为农产品流通服务商,在流通端、零售端等已经形成相对较深厚的布局。

    中国地利2020年中期报告显示,其目前在寿光、杭州、沈阳、哈尔滨等7个城市拥有10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特别是杭州地利集群已形成长三角及周边地区农副产品物流主要枢纽,其中水果、蔬菜、水产三类农产品供应分别占本地区内需求量约70%左右,同时延伸至浙江省其他城市及江苏、安徽、江西及湖北等广大区域。而沈阳市场水果供应占沈阳本地市场份额90%以上,同时市场中有50%的水果供应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

    零售端则是,2019年10月,中国地利战略入股生鲜零售连锁企业“地利生鲜”。公开资料显示,地利生鲜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全品类、全渠道社区生鲜连锁企业之一,目前在东北、华北、华中、西南等区域的十余个大中型城市拥有逾400家终端门店。

    整体而言,中国地利的农贸市场集群以及农产品物流枢纽,覆盖相对较广,且在流通、零售两端都有布局,深度亦有所体现,配合京东平台、资源、资金、技术等,二者形成合力,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能够跑出一个相对较优的生鲜电商模式也未可知。

    只不过,生鲜赛道依旧是那个无数人曾倾囊数金一无所获,但依旧趋之若鹜的“难啃的骨头”。而互联网巨头能否真正颠覆传统农业产业也依旧是个未知数。

    打法殊途同归:重资产投入、承担流通风险、需时间沉淀

    “事实上,我国大量的农产品生产往往在西部(西北部、西南部),但消费端在东南沿海或者中部地区,这就需要大规模的供应链投入,而受农产品本身特殊性影响,很多时候流通企业并不愿意全方位的解决流通环节的问题,因为风险太大。”阿里集团副总裁、阿里数字农业事业部总经理李少华此前在12月18日举行的阿里首届数字农业50人论坛上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

    而阿里方面数据显示,在整个农产品价值链条上农民的投入是55%,占比最多,但在农产品增值环节只有22%是农民获得的。在中端销售端基本平衡,20%左右投入获得20%增值,广泛的增值被流通环节消耗掉了,最终呈现出来的则是流通环节真正有效投入仅20%左右。

    不难看出,由于传统农产品供应链条太过冗长,许多收益被中间商“赚了差价”。

    从现阶段来看,与京东直接“牵手”大型农产品流通服务商打法有所差异,阿里和拼多多更注重产地端的效应。如,以产地仓为核心打造自营数字农业模式,并持续深入农业源头端以及农业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是阿里现阶段数字农业等业务的具体打法。“阿里做农业没有短期KPI,这个业务就像‘煲老鸭汤’一样,我们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备。”李少华表示。

    12月14日,在宣布推出农产品“原产地直发”时,拼多多方面也表示,将通过加大资金投入、供应链优化等综合举措,不断完善原产地直发的农产品上行模式。此外,拼多多CEO陈磊此前也曾在2020年Q3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平台对农产品全价值链和基础设施的合作以及投资机会保持高度关注。

    “猫狗拼”外,生鲜电商“头号玩家”每日优鲜近来同样动作频频。

    每日优鲜创始人兼CEO徐正此前曾公开表示,每日优鲜未来五年将会重仓供应链,所有时间、精力、资源会第一优先配置到供应链上。而未来伴随每日优鲜全国生态链总部产业园及智能供应链中心的建成,在深度对接青岛城市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后,借山东农业大省地位,每日优鲜辐射全国的生鲜供应链布局或将逐渐成型。

    生鲜赛道皆是携重金入局的巨头身影。从社区团购今年的二次爆火所引发的一系列讨论也不难看出,曾被称作“伪风口”的业态如今成了巨头争相加码的“香饽饽”,销端思路的创新无非是想让“买”“买得好”等行为更加便利,但已然渡过了“烧钱换量”阶段的事实也让巨头们纷纷觉醒:得供应链者、以技术赋能者才能得天下,否则剩下的依旧只有一地鸡毛。

    对此,清华大学互联网研究院副院长刘大成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随着巨头的争相加码,社区团购或将改变其自身规模性不足的问题,但从规模化发展向精细化运作转变的过程中,对于生鲜供应链上游的把控十分重要。“互联网巨头介入上游农业种植养殖以及流通端,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农业运作的计划性,如通过C2M反向定制化生产等,而供应链上下游良好的衔接与协同,进而保证生鲜品质的稳定也成为了社区团购玩家们制胜的关键,两者相辅相成。”刘大成补充道。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企业扎堆布局PD-1,专家:免疫治疗要避免走进死胡同,探索联合用药是重要方向

    下一篇

    康宁杰瑞董事长徐霆:审批效率还可以再提高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