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希望与中国市场共同成长,乘用车业务如此,商用车业务亦如此。”日前,在梅赛德斯-奔驰重型卡车国产计划宣布仪式中,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大中华区业务的唐仕凯正用标准且流利的普通话,与全球分享着对戴姆勒卡车业务在华发展的收获与喜悦。
作为戴姆勒股份公司大中华区业务的负责人,已在华工作8年的唐仕凯,亲历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崛起,也见证了旗下品牌——梅赛德斯-奔驰在国内豪华乘用车市场所取得的积极发展。眼下,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笃定坚持本土化研发的戴姆勒正以新的身份和使命,不断为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12月2日,戴姆勒卡车股份公司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宣布,将基于戴姆勒卡车的全球平台战略,实现梅赛德斯-奔驰重型牵引车的国产化。以“中国制造,专属中国”的承诺,戴姆勒将把先进的重型卡车产品平台及前沿技术引入中国。新车型计划于两年后在合资企业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福田戴姆勒”)位于北京怀柔的新卡车工厂开始生产。福田戴姆勒将投入逾38亿元人民币(超过4.85亿欧元)进行新工厂收购以及全新设施和产线的建设。
对于梅赛德斯-奔驰重型卡车国产化项目,唐仕凯充满信心,“我们相信中国卡车市场拥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并将坚定不移地为其长期发展贡献力量。”
唐仕凯先生在梅赛德斯-奔驰重型卡车国产计划宣布仪式上致辞
发力高端重卡市场正当时
事实上,在国内物流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带动下,商用车市场正释放出强大的增长势能。据中汽协统计,今年1~10月,国内商用车产销量分别达420.3万辆和420.4万辆,同比增长22.5%和20.9%。其中重型货车增速超40%,位居各细分市场第一位。
“中国卡车市场正经历转型阶段,特别是长途运输领域,电子商务和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可观的市场机遇。”唐仕凯表示,随着中国卡车市场持续转型升级,中国客户对力量更强、效率更高,并搭载前沿安全技术的卡车产品需求正持续提升。
作为全球高端重卡市场的领军者,戴姆勒在这一领域拥有丰富的产品谱系及技术底蕴。基于此,一直通过双品牌战略持续深耕中国市场的戴姆勒卡车,在不断巩固其市场地位的同时,正逐渐与对手拉开身位。
一方面,梅赛德斯-奔驰进口牵引车前三季度在华订单量大幅增长,混凝土泵车等专用车产品也受到中国客户一如既往的广泛青睐。另一方面,合资企业福田戴姆勒前三季度共销售约10万辆卡车,同比提升近60%;截至11月底,旗下欧曼品牌已累计销售约12万辆,同比增长约50%。
“作为全球最大的卡车市场,中国市场对我们举足轻重,且已成为我们未来业务增长的最重要市场。为充分发挥中国市场的潜力,我们决定在中国生产专属中国的梅赛德斯-奔驰重型牵引车。”戴姆勒卡车股份公司首席执行官杜墨表示。“我们确信,今日之举是在合适的时间点、为正确的市场采取的恰当的战略举措。”杜墨说。
“中国制造,专属中国”成为国产梅赛德斯-奔驰重型牵引车的价值符号,其产品也将完全根据中国客户的专属需求而精心开发生产。
国产梅赛德斯-奔驰牵引车车型计划于两年后在福田戴姆勒位于北京怀柔的新卡车工厂开始生产
三叉星徽因“本土化”而更闪耀
唐仕凯在梅赛德斯-奔驰重型卡车国产计划宣布仪式上强调:“今天不仅是中德合作典范的又一例证,也是戴姆勒本土化进程的又一里程碑。”
眼下,“本土化”已成为各跨国车企在华发展的必修课。事实上,早在2005年,随着首款国产梅赛德斯-奔驰E级车在中德合资公司——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北京奔驰”)下线,戴姆勒就在乘用车领域开启了在华本土生产的序幕。如今,北京奔驰的生产线上已有八款丰富的梅赛德斯-奔驰车型,其中四款是专为中国客户打造的长轴距车型,一款是纯电动车型。今年9月,新一代梅赛德斯-奔驰长轴距E级轿车暨第300万辆梅赛德斯-奔驰整车在北京奔驰下线,是戴姆勒在华生产15周年的又一里程碑。
今年,戴姆勒中国本土研发也迎来第15个年头。自2005年梅赛德斯-奔驰首款国产车型投产以来,戴姆勒不断拓展在华研发布局。2009年,戴姆勒成为首家在中国开设高级设计中心的德国豪华汽车制造商;2014年,位于北京的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中国研发中心正式启用。“汲中国灵感,为中国创新”,时至今日,在本土人才的不断努力下,该中心现已成长为戴姆勒在德国以外最全面的研发机构,涵盖高级设计、智能互联、电动出行、自动驾驶、本土化和整车测试等领域。此外,新的戴姆勒中国研发技术中心计划于2021年正式投入运营。
戴姆勒在华乘用车及卡车业务均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我们致力于不断加深对中国客户的了解,并为他们带来最令人向往的汽车产品和创新科技。”唐仕凯表示,中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特别是在塑造未来出行方面将发挥决定性作用。正因如此,戴姆勒将进一步强化在华的本土研发、生产和采购等。文/申立心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