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评论员 曾剑
今年以来,已有近八十家上市公司发布涉及本公司、公司高管、公司股东被监管机构调查的公告。
从被调查的原因来看,多数涉及信息披露违规、内幕交易、短线交易等,例如舍得酒业前董事长刘力、前总裁李强、前董事张绍平,皆因涉嫌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被刑事立案调查。
由于高管、股东等被查处对于上市公司股价来说属于利空,每当上市公司高管被调查,难免对公司股价形成重压。而从保护广大中小股东利益和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严格约束上市公司大股东、高管,对其违法违规行为形成强有力的打击,无疑是维护资本市场长治久安之道。
分析相关案例可以看到,多数时候,广大中小投资者没有能力去考察、分辨上市公司是否存在信息披露违规、内幕交易等行为。因此,监管机构和司法机关打击资本市场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是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良好市场秩序的必要之举。
资本市场是配置金融资源的主要场所,上市公司兼具融资主体和投资对象的双重属性,是资本市场生态体系中的关键构件,是实现资本市场投融资功能的主要载体。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而上市公司大股东、高管依法依规经营管理,又是上市公司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例如,信息披露是投资者决策的基础,如果没有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的信息披露,投资者便不能合理对企业估值,市场机制就无从发挥,资本市场也难以健康发展。单单依靠经济手段,很难保证上市公司高管依法行事,外部的监督和处罚机制是促使上市公司依法依规经营,提高上市公司规范程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
在注册制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尊重交易自由,精准打击违法违规”成为监管层秉承的核心监管思维。
图片来源:国务院网页截图
10月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提出了六个方面17项重点举措,明确要求解决上市公司突出问题、提高上市公司及相关主体违法违规成本。证监会也随即表态将坚决贯彻落实上述意见,全面落实对资本市场违法犯罪行为“零容忍”要求,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净化市场生态。
以往相关责任群体频繁侵害投资者权益,主要原因在于其违法成本太低,与动辄数亿乃至数十亿的获利相比,旧法的处罚力度相对有限,难以对这些群体形成有效制约。随着新《证券法》及相关配套制度的出台,资本市场违法违规成本较低的问题将得到较大改善。未来,监管层还应加大对上市公司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并配合投资者索赔制度等经济手段,最大化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站在投资者的角度,也应该强化索赔意识,积极维护自身权益。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当前股民向违法违规上市公司索赔的主动性大幅提升。
在监管政策、监管力度显著趋严的情况下,市场参与各方都应该谨记:莫伸手,伸手必被抓!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