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商业化前期的北斗导航往哪走?业内人士称需求爆发是关键

    每日经济新闻 2020-11-24 16:37

    基于北斗系统的大规模商业应用还需要多长时间呢?有观点认为,要想达到千亿级别的大规模应用,未来五年的增长会很快。也有观点更乐观,认为今年底到明年初就会大规模铺开。

    每经记者 胥帅    每经编辑 张海妮    

    11月23日上午,第十一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在成都开幕。在这场年会上,业内对北斗导航下游应用展开讨论。尽管现在还处于北斗应用的商业化初期,但在智能穿戴、无人驾驶等领域已有需求爆发的可能。

    海格通信北斗产业集团常务副总经理钟世广、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陈金培均提到,北斗技术可以撬动巨大的产业,关键是需求和技术该如何结合。 

    图片来源:摄图网

    精度定位背后的商业机会

    随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部署完成,北斗导航的全球服务正式开始,这也预示着下游更多的机会。

    23日上午,第十一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在成都开幕。

    “北斗是国之重器。”海格通信北斗产业集团常务副总经理钟世广活动期间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样形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它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随着北斗系统的陆续开通,各企业基于北斗系统的基础产品、应用终端、应用系统和运营服务等层出不穷。比如在年会中,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千寻位置)最新发布的时空智能操作系统“昆仑镜”,能够快速实现北斗系统与终端应用的连接,降低北斗高精度应用门槛;海格通信所发布的“海豚三号”基带芯片和北斗三号RX系列射频芯片则是支持北斗三号RNSS/RDSS双模应用的芯片及模块。

    目前,这些产品及系统所涉及的领域也极为广泛,包括交通运输、农业渔业、通讯系统、救灾减灾等等。比如浙大正呈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了一套危房监测管理云平台,它可以准确捕捉危房位移变化,从而作出预警判断,减少灾害的发生。千寻位置则与重庆公交集团合作,帮助重庆市区内的公交车拥有高精度定位的能力,“通过将GPS定位终端升级为北斗高精度定位终端,公交车的定位误差大幅度降低,最终轨迹精度不超过一根车道线的宽度。”重庆公交集团信息部部长陈希表示。

    未来基于北斗系统的应用又会在什么领域出现爆发式增长?

    钟世广认为,像现在的无人机、无人驾驶,未来的机器人、封闭区无人运输的车辆,这些都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下一个5年则可能更多会提综合PNT(时空基准信息)。“北斗它可以解决我们大部分的时空感知问题,确定你在哪里,未来综合时空基准信息,就是你不管何时处于何地,都可以在大的系统里面精准感知。”钟世广说。 

    陈金培:未来五年商业化增长会很快

    千寻位置负责建设和运营国家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推动北斗在各类智能化场景下的应用。该公司为手机、汽车、无人机、共享单车等各类智能终端,提供厘米级定位、毫米级感知和纳秒级授时时空智能服务。

    千寻位置CEO陈金培还向记者提到,未来的城市智能化是一个很大的机会。他认为:“一个城市要进行数字化和智能化,它必须有三个基础设施:一是计算的基础设施,用于处理数据;二是通讯的基础设施,用于传输数据;三是时空的基础设施,用于产生数据。”

    陈金培强调,通过时空智能操作系统,希望让北斗真正变成城市治理、产业升级、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时空基础设施。

    提到通讯的基础设施,具有高速度、低能耗、低时延等特点的5G,不可避免地被提起。钟世广认为5G与北斗系统的结合是极为重要的,“5G+北斗,它其实就是时空信息感知,叠加了更多丰富、实时的传感器信息,如图像视频,海量信息采集等,通过一条低时延大带宽的信息高速公路传输到云端集成决策,就可以使整个时空的反应速度变得跟人一样灵敏。”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其实到目前,基于北斗系统的应用与产业化仍然较为小众,未能达到大规模商业化的程度。对此,钟世广认为,大规模推广的同时也需要国家政策的引领,因为北斗这一技术可以撬动一个巨大的产业——“比如现在所有公路运输的车辆,所有海上运输的船只,所有的集装箱,如果都装上北斗的这些模块,它可以在整个中国形成一张实时高精准的感知网络,衍生带来的是在应用终端、系统运营、增值服务上的一系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陈金培则持相反观点,他认为基于北斗系统的大规模商业应用的实现,政策不是最重要的,需求才是,“过去几年产业政策可能重要,但未来不是最重要的事,因为这个共识已经慢慢形成了,它已经不是一个产业政策的问题,它就是一个需求和技术产品怎么结合的问题”。

    那么,基于北斗系统的大规模商业应用还需要多长时间呢?陈金培认为,要想达到千亿级别的大规模应用,未来五年的增长会很快。钟世广的观点则更乐观,他认为今年底到明年初就会大规模铺开。

    实际上,北斗应用对上市公司的业绩贡献也体现出来。比如海格通信,今年以来连续签订特殊机构订货合同,年初至三季度末已累计公告特殊机构合同金额约14.91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相当一部分为北斗产品。

    11月24日,海格通信公告称,公司与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针对北斗系统在道路运输领域应用开展深度合作。比如打造新一代基于北斗三号系统、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的交通运输服务监管整体解决方案等。

    海格通信北斗车辆监管整体解决方案监控平台。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业内人士看好北斗产业链集群

    除企业的观点外,部分专家也认同北斗与5G、物联网、智能穿戴的结合。

    “各行各业都要有北斗,这是时间和空间的产品。”武汉大学教授刘经南表示,北斗第一个方向是大众化产品,比如穿戴电子产品,再者就是汽车导航。

    刘经南提到,北斗还能和大健康产业结合,比如结合手机的智能穿戴设备,检测老人、小孩的健康状态。

    中国航天科工原总经理夏国洪谈到,“物联网是现代信息技术,把万物时空信息,身份特征参数联系起来。再比如大范围进行指挥调度控制,把北斗和其他产业融合一起,会有更广泛的用途。”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原总工程师蔡兰波则认为,这几年的北斗产业发展非常迅速,比如芯片、天线等核心产业,“它们非常成功(地)走出一轮中国特色的摩尔定律和学习曲线。在这个领域正在向中国智造迈进。”他提到,北斗产业融合到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产业生态,这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

    尽管北斗产业的成果显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四川省委军民融合办常务副主任雷开平就谈到北斗方面的问题,比如资源力量统筹整合不够、空间地理信息融合不够、大众感知度不够高。这体现在北斗导航与高分、卫通、地信等数据信息未有效融合,北斗时空大数据的作用和效益尚未充分发挥。雷开平也提到,“四川缺少‘杀手级’应用场景及较强带动作用的商业模式,高精度导航等尚未全面进入大众出行领域”。

    夏国洪表示,未来发展北斗产业,要抓大企业,特别是在全国、全球有竞争力的企业,通过产业链集群引导。

    实际上,各地已经注意对北斗产业的集群规划。比如成都市已提出,2030年要实现相关产业营收规模3000亿元。其中上游火箭、卫星研制及发射180亿元,中游芯片零部件和终端集成420亿元,下游应用服务600亿元,衍生关联产业规模达到1800元。此外,成都还将形成具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其中规模超百亿元龙头企业1~2家,超50亿元的龙头企业3~5家,超亿元的企业上百家,孵化培养高科技上市企业。

    四川准备要培育一批卫星装备制造和卫星导航应用拳头产品和龙头企业。

    东方财富证券认为,卫星导航产业链上游包括芯片、天线、板卡等,中游包括终端集成、系统集成,下游则为地图导航等应用。北斗导航具备了全球服务能力,市场格局将打开,未来相关产业及应用的市场前景广阔。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京源环保:公司获得政府补助共计约991万元

    下一篇

    *ST刚泰:第3期员工持股计划终止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