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专访善诊创始人吴竑兴:健康险市场增量空间在“非标准体”

    每日经济新闻 2020-10-29 16:02

    每经记者 涂颖浩    每经编辑 段炼    

    数据显示,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从1999年的10%增长至2019年的18%,20年间翻了近一倍。同时,根据2017年的数据,17%的老年人消耗了将近70%的医疗费用,而商业健康险支出只占整个医疗支出不到4%。

    “用户在哪里有需要,供给就应该在哪个地方出现。”善诊创始人兼CEO吴竑兴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认为,基于这一健康险设计的最根本逻辑,中国健康险市场的增量空间可寻。不限于年龄段层面的划分,更广大的“非标准体”是当下行业抢滩“标准体”阶段过后,决胜健康险市场的关键所在。

    善诊创始人兼CEO吴竑兴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未来,老年保险的探索将出现哪些新的形态?开拓“非标准体”健康险市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大数据支持?从同质化的“百万医疗险”,到为“非标准体”差异化定价产品百花齐放还有多远?吴竑兴在此次专访中给出了他的答案。

    “非标准体”保险大数据构想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2.5亿人,提供适应老年群体需求的商业健康险是大势所趋。然而,由于在数据积累和风控能力上存在难点,市场上针对老年人为主的“非标准体”健康险产品存在严重的供给缺口。

    在吴竑兴看来,要做好“非标准体”健康险市场,“服务+数据”正是破解之道。依托这一关键能力,未来“非标准体”健康险价格可能出现分化。“除了大家通常所理解的购买力差异化,一个更重要的分化是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做健康险的差异化定价。”吴竑兴表示。

    在支撑健康险定价、核保的大数据之中,体检数据或是当下最可行的方式。吴竑兴解释称,以智能可穿戴设备监测到的运动数据为例,虽然效率很高,但由于准确性不足等问题并非是有价值的,真正的大数据是要找到价值与效率之间的结合点。在其看来,体检数据是可以以全国为单位,并能用市场化手段获得的唯一一个具有强纽带效应的环节。

    对于直保、再保机构而言,数据的获得并非难事。但在吴竑兴看来,相比碎片化、没能成体系的数据,结构化的数据才是大数据的前提。

    “通过用户数据收集、标签化、结构化,把定性的描述进行定量的标准化,这样为后面真正的千人千面的设计打下真正的基础。”他进一步表示,随着对数据的积累越来越丰富,对用户的了解越来越深入,大概率可以推断、或者发现用户可能出现什么样的状况,即所谓的从因果性到相关性。吴竑兴认为,这才是做“非标准体”健康险背后,保险机构真正所需要的大数据。

    未来的老年保险会长什么样

    儿女为父母一辈买保险,贵还是其次,最难的是面临“买无可买”的窘境。这对于正处在亚健康状态的中年人未尝不是如此。在国家支持开发满足老年人需求的保险产品背景下,未来市场上的老年保险会是什么样?

    吴竑兴告诉记者,以目前善诊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发的中老年医疗保险为例,目前的形态是通过一份体检服务将产品划分为两段式,如果接受体检人属于“标准体”,则保障升级到不限病种、不限用药,若属于“非标准体”保持原保障范围不变。他透露,产品上线一年累计保费逾2亿元,赔付水平处于可控范围。

    “老年保险是增量市场,未来保费空间一定更大。”吴竑兴展望道,下一步,产品形态可能会发展为:所有做体检的用户都可以增加服务,但服务的内容会根据体检的数据进行差异化定制。

    一方面可以做除外承保,比如癌症病人有三高方面的疾病保障需求,经体检可以在其他疾病方面升级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做带病投保,比如通过大数据核保筛选,依据病变的严重程度实现差异化的定价。吴竑兴认为,做真正的带病体保险是很有价值的,这也是用户的最大痛点。

    再进一步展望,现在保险机构比拼的是风险识别和定价能力,但在未来有望介入到风险干预,其市场空间将更为广阔。他解释称,如果保险公司具备数据分析能力和风控能力,可以对“非标准体”进行除外承保、或者带病承保;用更长远眼光看,通过风险干预还能让“不行”变成“行”。比如糖尿病人通常5年就可能发生并发症,但通过“服务+数据”的干预,有望争取到10年、甚至20年以后才发生并发症。

    特定场景下的“服务+数据”

    在业内人士看来,健康管理服务与健康险高度契合。2019年12月1日,银保监会发布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以下简称《办法》),相比旧版,新版增加了“健康管理服务与合作”的规定,并针对旧版中对健康管理服务成本合计不得超过保费12%的要求,将该比例调整至净保费的20%。《办法》促进了保险公司与第三方健康管理机构加强合作,进而推动健康管理服务与健康险产品相结合。

    头豹研究院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健康管理服务公司数量超过1万家,其中,体检主导型公司占据约70%市场份额,包括公立医院开办的健康体检机构、民营的专业连锁体检机构,此外还有依托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存在的技术服务型公司等。整体而言,行业市场分散,具有健康管理服务全流程业务的公司数量较少,行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吴竑兴表示,健康险产品需要解决特定用户的特定问题,因此“场景特别关键”。作为“风控+健康服务”供应商,善诊合作医院覆盖了全国200多个城市2000多家公立三甲医院与品牌体检中心。截至2019年底,服务超过600万中老年用户。

    “要实现商业应用,必须要做到精准且规模化。”吴竑兴指出,以善诊开发的智能核保系统为例,将传统的PDF版本体检报告不断标准化、结构化,通过一系列数据应用,构建出线上的核保模型,帮助保险公司累积数据经验、赋能核保风控能力,也解决了传统线下核保的质量和效率两大难题。

    对于健康险背后的各类大数据及服务机构发展潜力,吴竑兴认为,在特定场景下抓住“服务+数据”,就能很好地抓住健康险市场巨大的历史机遇。“无疑,在健康险万亿级市场增量下,未来家庭保单中用于支付老年人的保费一定是最多的。”他判断道。

    封面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10月这场峰会揭秘前沿科技如何助力金融发展

    下一篇

    耀皮玻璃:2020年前三季度净利润约1.12亿元,同比下降17.85%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