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热评|苦了商家、冷了顾客!躁动的“双十一”其实无奈

    每日经济新闻 2020-11-02 13:06

    每经记者 任飞    每经编辑 吴永久    

    又到电商“双十一”周期,平台对人、货、场经营指标打满的同时,也为商家提出更高的运管要求,不少商家连续多年需提前扩充经营资源;与此同时,所谓的购物券也渐渐成为线下囤货商提前预定的筹码。

    到底这场大促是否带给买卖双方真正的实惠呢?其实不然,笔者认为,躁动的“双十一”其实很无奈,往往是苦了商家、冷了顾客。最应该引起重视的是,当前电商大促已经对大部分商家造成存货周转率低下,平台数据井喷的背后依然是买卖双方的“一地鸡毛”。

    对买家而言,为了“血拼”可以“毕其功于一役”,甚至要在年中就缩衣节食等待“双十一”的报复性消费;如此情形让卖家提前进入“透支”经营周期,不仅在活动开始前半个月就出现“窝工”现象,更要命的是,卖家需要为突然激增的订单量增派人手,稍有不慎,就会给经营带来损失。

    于是就有了“双十一”临近,“剁手党”在为预购商品下定金而“狂欢”,坐在后台接单的卖家却在不时“骂娘”的怪现象。这也不能卖家小气,他们只在接送订单上有经验,对产能释放的评估经验欠缺,会导致卖家对可能的人员配置预测失准,而卖家“拍脑袋”增派人手的无奈之举恰恰是导致企业运营成本升高的原因。

    有的卖家就表示,临近“双十一”前,订单会骤降50%,而在“双十一”期间,他们需要承担比以往高出近50%的开销,还不包括车辆调度和增加保险投资的费用,活生生把单纯的一个卖家逼成了兼具物流管理和企业经营双重角色的管理者,有时甚至要向友商求助,希望在库存、物流资源的调度上共同分担。

    笔者接触过的情况是,广州某大型品牌的卖家请求总公司支援,总部在其附近建设了仓库以扩容,应对不时之需;但人工预算仍得交由分部自行安排,再一次增加了成本的预算,属实有些无奈。对于全国专业批发市场聚集度最高的广州是如此,其他地方的协调应对难度可想而知。

    “谁都不愿意招工浪费,更不希望出现爆仓。”这是卖家长期挂在嘴边的话,但他们更知道,“双十一”就是商家把一个月的生意用十天来做完,由此带来的资源浪费难以避免,甚至有些劳民伤财。

    即便开闸扫货,留给消费者的好处又有多少?那些所谓的优惠券有多少已经被线下囤货商预订?“捡漏”的机会到底有多大?曾经经历过的“剁手党”都有发言权。但这种让利资源分配不合理的现象又该归因何处呢?商家难道真的要为大促正式开闸而苦苦等上半个月甚至一个月?想必经历多次“双十一”困扰之后,卖家都在顺势而为。

    “双十一”因淘宝商城2009年网络大促而生,随后成为中国电商年度盛事。普惠的促销让利是引来消费者围观的理由,但千万别成了借此营销的噱头,倘若电商资源因此而供应失衡,看似喧闹的购物狂欢节势必将走向不欢而散的另一种境遇。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两部门联合约谈福田时代汽车:“大吨小标”违规生产,责令收回隐患车辆

    下一篇

    华斯股份收深交所关注函:要求说明预计第四季度大幅亏损原因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