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专访丨摩根大通全球投资银行中国区主管黄国滨:医疗健康行业“水大鱼多”,但要成为“蓝鲸”具有挑战性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9-27 16:04

    疫情之下,市场对医疗健康行业寄予厚望。但人们想要知道的是,这样的热度能维持多久,国产创新药的发展又进入了哪个阶段?

    每经记者 张潇尹    每经编辑 陈俊杰    

    疫情之下,市场对医疗健康行业寄予厚望。一级市场上看,今年以来生物医药企业的发行速度不减反增,二级市场上看,医药板块备受瞩目,不少医药股屡创新高。这样的背景下,人们想要知道的是,这样的热度能维持多久,国产创新药的发展又进入了哪个阶段?

    9月27日,第五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拉开帷幕。期间,《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就生物医药企业上市热潮、国内创新药研发情况等问题专访了摩根大通全球投资银行中国区主管黄国滨。

    在黄国滨看来,医疗行业是疫情下为数不多的热门行业之一,一方面是由于疫情使各方对医疗行业更加关注,另一方面则是此前一系列政策改革和企业的铺垫准备,医疗健康行业已进入收获期,今年呈现“水大鱼多”的状态。不过,黄国滨提醒,“鱼”多,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上市公司都能成为“蓝鲸”,企业上市只是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开始,要成为蓝海里的“蓝鲸”,是一个非常复杂、具有挑战性的过程。

    摩根大通全球投资银行中国区主管黄国滨 受访者供图

    医疗健康行业“水大鱼多”

    NBD:今年以来疫情影响各行各业,但生物医药企业的上市热度似乎未受太大影响,发行速度未减缓,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您认为上市热潮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黄国滨:目前,纵观整个资本市场,医疗行业确实是为数不多的几个热门行业之一。原因在于:一方面,疫情使得各方对医疗行业更加关注;另一方面,此前的一系列的政策改革和企业的铺垫准备,从某种意义上已经到了收获期。此外,市场窗口非常好,主要市场估值水平差不多,作为资本密集型的医疗行业企业愿意把握这个市场窗口上市,达到好的募资效果,这也是很大的推动力。

    从数量上看,今年截至目前,全球医疗健康行业IPO发行量近200亿美元,私募股权融资量达250亿美元。其中,中国公司占比20%,而在中国公司中,80%是创新药公司。今年年初至8月,中国医药企业在全球上市达60家,今年有望创历史新高。

    对于今年的医疗健康行业,我的总结是“水大鱼多”,医疗企业上市热度很高。不过,我还想提醒的是,“鱼”多,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可以成为“蓝鲸”。企业上市只是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开始,要成为蓝海里的“蓝鲸”,是非常复杂、具有挑战性的过程。生物医药是一个非常专业、非常考验耐力的马拉松式的行业,我们也调动摩根大通全球的资源、全方位的产品和服务,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能提供支持。

    NBD:从前年的港股新政到去年科创板推出,再到今年的创业板注册制,都为生物医药企业上市提供了便利,您认为在这种背景下,生物医药企业应该如何选择融资渠道?

    黄国滨:从上市地点来看,医疗企业上市目的地包括A股、H股以及美国市场。除了A股和H股市场非常受关注,美国上市的渠道也比较畅通。5月,摩根大通牵头了金山云成功赴美上市,打开了今年中概股赴美上市的新局面,之后出现了很多非常成功的例子,包括同样由摩根大通牵头的传奇生物5亿美元在美IPO。

    对医疗企业来说,创新、国际化都至关重要,从资金需求和业务扩展的角度出发,需要利用不同资本市场的优势。在不同地区、不同资本市场上市,并不是互相排斥的选择。所以我们能看到,有些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医疗公司到H股二次上市,比如百济神州和再鼎医药;有些在H股上市的公司回科创板,例如君实生物、康希诺、复宏汉霖;也有些在A股上市的公司到H股上市,比如泰格医药等。

    从“中国首创”到“全球首创”仍需时间

    NBD:中国制药工业经历了原料药出口、仿制药发展等阶段,如今创新药逐渐登上舞台,您如何看待当前国内的创新药研发情况?

    黄国滨:当前创新药市场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尤其是创新药的研发蓬勃发展。

    在政策层面,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创新政策加速药品审评、审批,积极鼓励医药创新,这有利于创新药研发的推进;在市场层面,资本市场日益成为中国医药创新企业发展的重要助力。以港交所、科创板以及创业板为代表的资本市场改革进一步点燃了各方对创新药的热情,投资者也普遍看好创新药市场。这为创新药的发展和药物研发创造了良好的资本环境,也为生物医药企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在人才层面,中国出现了一批拥有丰富的全球背景和视野的科学家,迎来了科学家创业的黄金时代,原创公司持续涌现,这对于创新药研发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面对科技加速发展以及良性的市场竞争,医药企业研发创新可能会遇到新挑战。在万众创新的政策利好及市场环境下,我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优秀的医药创新企业及案例脱颖而出,引领中国医药行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NBD: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药企把视线放到国际市场,国内创新药开始进入国际市场,更多国内药企参与国际合作,这种势头下,您觉得相比国际市场,国内药企在哪些领域已经取得较好的发展,在哪些方面仍需更多努力?

    黄国滨:无论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中国医药企业的发展已与国际化密不可分。中国医药企业也在国际市场得到了越来越高的认可度。这一方面体现了医药行业与全人类息息相关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也印证了中国医药企业的创新实力。

    得益于政策环境的鼓励和支持、人才方面的引进与培养,以及资本市场的助力与配合,近年来,对标国际市场,中国医药企业已取得长足发展:新药评审逐步与世界接轨,科研界与实业界在医药创新方面的融合越来越紧密,创新药成果层出不穷。在2020年上半年NMPA批准的新药上市中,中国本土企业的创新药占三分之一。我们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创新药企业将最好的产品推向国内以及全球市场。

    当然,国产创新药要真正实现从“中国首创”到“全球首创”的跨越与转型,仍然需要时间和过程,例如更多靶点的探索、研发的持续投入和合作等。未来医药企业竞争格局将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目前国内药企成功的国际化经验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中国医药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我们对中国医药企业的国际化趋势及发展前景很有信心。

    NBD:国内创新药企的商业模式比较多样化,有大药厂自主研发、快速并购,也有小型创新药企的资本+技术引进,您如何看待不同的商业模式?

    黄国滨:医药企业根据自身不同的发展阶段,选择多元化的商业模式,以推动业务发展和创新。以自主研发作为首要选择、将技术引进作为拓展渠道、通过并购整合进行产业链的延伸——这些都是医药创新的重要渠道和手段,发达市场的医药创新也见证了类似的发展过程。

    例如,参考美国的经验,很多企业做到一定规模就会被大的公司收购,这本身具有合理性,比如好的研发公司并不一定是好的销售公司,产品有了,如何能够做成规模、能够盈利,这是企业需要面对的问题,整合并购就是解决途径之一。随着市场发展,企业壮大,整合并购是必然发生的趋势,当前新药研发企业被并购的金额逐年上升,这也是成熟市场应有的状态。

    摩根大通为我们的客户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资本市场服务,包括上市、并购、专利权融资等,也见证了创新药企商业模式的演变。我们非常愿意凭借我们在国际医药行业的丰富经验和积累,为国内药企商业模式的创新和转型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助力国内医药行业多元化的发展。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每经16点丨中领馆:目前在美仍能正常使用微信,可用小程序提交检测证明;秦安股份:公司期货账户目前浮亏2.33亿元

    下一篇

    百亚股份: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无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