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入彭、入摩再入富!中国国债集齐全球三大债券指数,万亿增量资金等候进场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9-25 09:38

    每经记者 张卓青  李玉雯    每经编辑 廖丹    

    cef4ccb7.jpeg?Expires=1916528313&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jUYUI6MPiU5se6XYUhaHl0TI9sA%3D

    继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BBGA)和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GBI-EM)之后,中国国债又下一城。

    9月25日,全球第二大指数编制公司富时罗素宣布:

    e74e2b96.jpeg?Expires=1916528313&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2BOXUwNK0zr8i23%2FIdAHDU1w0XS4%3D

    中国政府债券将被纳入富时罗素世界政府债券指数(WGBI),并计划于2021年10月开始纳入。

    d471e5e0.jpeg?Expires=1916528313&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8MZXOSu9hKXV8hHI2Qd6un2vh2M%3D

    这意味着中国国债被纳入富时罗素旗下追踪资金量最大的指数——全球政府债券指数(WGBI)。分析机构普遍预计中国国债纳入WGBI之后权重将达到5.7%,可能会吸引1400亿美元资金流入债市,折合约一万亿元人民币。

    至此,中国国债已“集齐”全球三大主流债券指数对此,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中国债券市场是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深度和广度持续扩大,过去三年中,国际市场的投资额每年增长40%。

    潘功胜表示:“截至2020年8月,国际投资者持有人民币2.8万亿元的中国债券。这充分反映了国际投资者对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信心,以及对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的承诺。今天,富时罗素(FTSE Russell)宣布将中国政府债券纳入其旗舰指数WGBI。中国人民银行对此非常欢迎,人民银行将继续与行业参与者紧密合作,以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定,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更方便、友好的投资环境。”


    08f6059b.jpeg?Expires=1916528313&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PxhhnitTXkmgUAxIDw7jVvewlU4%3D

     历经两年,中国国债被纳入WGBI指数

    08f6059b.jpeg?Expires=1916528313&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PxhhnitTXkmgUAxIDw7jVvewlU4%3D

    WGBI作为富时罗素的旗舰指数,是衡量本币计价的固定利率投资级主权债的重要指标。

    在2018年9月,富时罗素宣布将中国政府债券列入观察名单,由此开启了长达两年的观察期。而后,富时罗素2019年初推出新的固定收益国家分类框架,将市场准入水平定为0、1、2三个级别,其中“2”表示外国投资者准入的最高级别,而被纳入富时世界政府债券指数(WGBI)至少需要市场准入级别达到2。

    在2019年4月的中期评估中,富时罗素将中国在岸债券市场准入级别定为1,并考虑可能将其升级为市场准入水平2,因此市场对于在同年9月的年度评估中,中国国债被纳入WGBI抱有很高的期待值。

    2019年9月26日,富时罗素公布对中国债券市场的评估结果,将中国债券保留在可能升级到市场准入水平2的观察名单上,这也意味着中国债券暂时不被纳入WGBI。

    半年之后,在2020年4月3日的中期评估中,富时罗素仍将中国债券保留在可能升级到市场准入“水平2”的观察名单上。不过,这家指数供应商肯定了近期中国推出的一系列改善准入和流动性的措施。

    富时罗素认可中国监管层(包括央行、外汇管理局、证监会)和中国债市基础设施提供方为改善中国政府债市场准入而作出的努力。该公司表示:“中国方面宣布了一系列旨在增加市场准入的措施,包括投资机构可以和三家银行进行外汇交易,可选择更长的结算周期,扩大国债期货的参与度等等。”同时富时罗素也提及,财政部2020年将增加续发国债,也有助改善二级市场流动性。

    而今天,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揭晓评估结果之时,中国国债不负众望地被纳入了WGBI。

    此前高盛曾分析指出,如果中国国债被纳入指数,可能会吸引1400亿美元资金流入中国债券市场,在中国内地开放资本市场之际,可能进一步提升人民币汇价。

    高盛分析师预计,中国国债被纳入指数后权重将达到5.7%,假设追踪WGBI的管理资产规模为2.5万亿美元,那么就意味着将有1400亿美元规模的资金流入(折合人民币约一万亿元)。如果纳入过程分阶段在20个月完成,那么每月的流入总额可能在70亿美元左右。

    被纳入债券指数就意味着大量被动配置资金的流入,因为包括一些大型基金、养老金在内的机构投资者,会跟随某些指数配置资产,不会进行主动调整。因此一旦中国债券被纳入全球主流债券指数,意味着很多跟随这些主流债券指数的投资者须相应地增加中国债券在其投资组合中的比重。

    在此之前,多家世界顶尖投行对中国国债纳入WGBI进行概率“押注”,渣打银行较早时发表报告,认为中国在今次评估中被纳入指数的机会达80%,该行还预计,被纳入WGBI指数后,外资持有中国国债的比重或将增加6%~7%,到2022年底前这一数字将达到20%

    摩根士丹利则认为,随着中国对其市场实践进行进一步改进之后,将被纳入指数可能性从60%~70%提高到了90%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此次中国国债纳入WGBI 指数反映出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以及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和潜力的高度认可,国债纳入指数之后,有利于境外机构投资者扩大对中国债券市场的投资,也有利于丰富债券市场投资主体,提高债券市场的效率,使得定价更加市场化。


    08f6059b.jpeg?Expires=1916528313&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PxhhnitTXkmgUAxIDw7jVvewlU4%3D

     中国国债先后“入彭”“入摩”

    08f6059b.jpeg?Expires=1916528313&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PxhhnitTXkmgUAxIDw7jVvewlU4%3D

    富时罗素WGBI指数、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是全球三大主流债券指数,据机构测算,追踪这三个指数的资产管理规模合计超过5万亿美元。 

    近两年,中国债市开放不断提速,中国国债先后被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

    2018年3月23日,彭博正式确认于2019年4月起将将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券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分20个月逐步完成,在此过程中,将有363只在岸中国债券被纳入指数,被完全纳入全球综合指数后,中国债券的占比将达到6%左右,而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债券将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之后的第四大计价货币债券。

    继被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之后, 2019年9月4日,摩根大通宣布以人民币计价的高流动性中国政府债券于2020年2月28日起被纳入其旗舰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系列(Government Bond Index-Emerging Markets,简称GBI-EM),纳入工作将在10个月内分步完成,完成之后中国政府债券的占比将提升至10%。

    彼时,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对中国国债“入摩”表示,国际债券指数供应商先后将中国债券纳入其主要指数,充分反映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信心,以及对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认可,将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国际投资者与中国经济合作共赢。


    08f6059b.jpeg?Expires=1916528313&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PxhhnitTXkmgUAxIDw7jVvewlU4%3D

     中国债市对外开放提速

    08f6059b.jpeg?Expires=1916528313&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PxhhnitTXkmgUAxIDw7jVvewlU4%3D

    中国债券逐渐被纳入国际主流债券指数,一方面带来了可观的外资增量资金,同时,中国债市的“曝光度”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实际上,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债券市场对外开放,随着一系列开放措施以及基础配套设施加速落地,外资参与我国债市的便利程度大幅提升。

    起初,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与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是外资进入中国债券市场的两大渠道。QFII较早进入国内证券市场,但直到2013年3月才被允许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

    2016年2月,央行发布了2016年3号公告,允许符合条件的各类境外金融机构及其向客户发行的投资产品,以及养老基金、慈善基金、捐赠基金等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同时取消投资额度限制。根据公告,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投资者通过银行间市场结算代理人完成备案、开户等手续后,即可成为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参与者。至此,银行间债市基本放开所有类型境外机构的准入。

    2017年7月,“债券通”正式落地,这是我国债市对外开放的重要里程碑。通过内地和香港金融市场基础设施间的联通,国际投资者可以在基本不改变原有交易结算制度安排和习惯的情况下,一点接入并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所有类型债券。债券通与原有的直接入市及QFII、RQFII等多种渠道并存的开放模式互为补充,进一步拓宽了外资进入中国债市的渠道。

    伴随债券通的开启,境外投资者开始“跑步”入场。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8月底,债券通境外投资者数量达到2106家,相较2017年7月增长14倍。8月份,债券通共计成交5086笔、4093亿元人民币,净流入稳定,日均交易量195亿元人民币。今年前8个月,债券通交易量达3.187万亿元人民币,日均交易量为198亿元人民币。

    2018年11月,境外投资者再迎利好。财政部发布通知,自2018年11月7日起至2021年11月6日止,对境外机构投资境内债券市场取得的债券利息收入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

    2019年9月1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取消QFII和RQFII投资额度限制,同时,RQFII试点国家和地区限制也一并取消。此后,具备相应资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只需进行登记即可自主汇入资金开展符合规定的证券投资,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金融市场的便利性再次大幅提升。

    2019年10月,央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通知,允许同一境外主体QFII/RQFII和直接入市渠道下的债券进行非交易过户,资金账户之间可以直接划转,同时,同一境外主体通过上述渠道入市只需备案一次。

    今年以来,与债市对外开放相关的改革也是动作频频。

    5月7日,央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资金管理规定》,明确并简化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资金管理要求,进一步便利境外投资者参与我国金融市场。包括落实取消QFII和RQFII境内证券投资额度管理要求、取消托管人数量限制等;资金汇出手续大幅简化,允许合格投资者自主选择汇入资金币种和时机。

    9月2日,央行等三部门就境外机构投资中国债券市场事宜征求意见,鼓励境外机构作为中长期投资者投资我国债券市场。已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可以直接或通过互联互通方式投资交易所债券市场。

    9月21日,央行、国家外管局发布的《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资金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提出,取消单币种投资的汇出比例限制,对境外机构投资者以“人民币+外币”投资的,仅对外币汇出施以一定匹配要求,并将汇出比例由110%放宽至120%;取消即期结售汇限制;将银行间债券市场外汇风险管理政策扩展至涵盖交易所债券市场。

    当然,在推进债市对外开放的过程中,除了制度上逐步放宽限制,交易与结算等实际操作环节中的便利性也得以不断增强。例如:

    2019年2月,境外投资者可通过彭博终端与外汇交易中心系统的连接投资中国债券市场;

    2019年8月,增加银行间债券市场T+3结算周期选择;

    2020年3月,向境外机构投资者提供现券循环结算服务和大于4天(含)的结算周期安排;

    2020年9月1日起,试运行直投模式下境外投资者直接交易服务;

    2020年9月21日起,银行间债券市场T+1及以上的现券买卖交易时段延长至20:00。


    08f6059b.jpeg?Expires=1916528313&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PxhhnitTXkmgUAxIDw7jVvewlU4%3D

     外资持续加仓中国债券资产

    08f6059b.jpeg?Expires=1916528313&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PxhhnitTXkmgUAxIDw7jVvewlU4%3D

    回想十年之前,只有境外央行等三类机构被允许进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如今基本各类合格境外机构都具备了市场准入资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类型也在不断丰富。

    相关统计显示,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境外机构以资产管理人为主。截至今年8月末,已入市境外机构包括70家央行类机构、220家境外商业银行、132家非银行类金融机构、21家其他类型机构投资者、421家资产管理人。

    80620356.png?Expires=1916528314&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NgwA5yp%2FctgeW1y5p3lTcumD8dU%3D

    其中,全球资产管理机构入市数量大幅增长。2019年以来,新增235家资产管理人入市,较2018年末增长一倍多。全球前100大资产管理机构中已有约70家入市,包括贝莱德、桥水投资公司、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等全球头部资产管理机构。

    在我国债市稳步扩大开放的背景下,外资正加码布局中国债券资产。

    可以看出的是,自2017年7月债券通启动以来,外资加速流入中国债市。2017年8月,外资持有境内人民币债券突破万亿大关,之后不到两年的时间,在2019年6月末,外资持有规模便已超过2万亿元。央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人民币债券达2.57万亿元。

    4e051a7e.png?Expires=1916528314&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uxhCD%2Fy8GxJBP5DOEF9KS7TV3n8%3D

    以境外机构投资者为例,2016年到2019年,境外机构持债总量年均增长率39.4%,境外机构持债规模于2017年9月末首次突破万亿,2019年7月末首次突破2万亿元。2020年4月以来境外机构持债规模快速增长,月均净增持逾1000亿元。

    8月末,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持债总量为2.80万亿元,占银行间市场债券总量的2.9%,较2019年末境外机构持债总量增加6015.16亿元,增幅27.3%。

    1dd2c937.png?Expires=1916528314&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RpM9xfAVKGh2sKe704b6rGXmUro%3D

    从投资者类型的角度来看境外机构债券托管量分布,8月末,央行类机构托管量最大,达1.64万亿元,占比58.6%;其次是资产管理人,托管量为5362.19亿元,占比19.1%;第三是中资背景商业银行,托管量为3574.57亿元,占比12.8%;第四是外资背景商业银行,托管量为1813.2亿元,占比6.5%。

    投资券种方面,国债颇受外资“青睐”。数据显示,境外机构的主要托管券种是国债,8月末托管量为1.60万亿元,占境外机构持债总量的57.1%,占银行间市场国债总持有量的8.7%;其次是政策性金融债,8月末托管量为8033.75亿元,占境外机构持债总量的28.7%,占银行间政策性金融债总持有量的4.6%。

    cea95b7e.png?Expires=1916528314&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P8JGowASODA1VAVpa6YgNpVSciQ%3D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9年3月以来,境外机构已连续18个月增持我国国债。国债对外资的吸引力何在?

    34798691.png?Expires=1916528314&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Fsn2GAyBqfQyp%2BdYn4ZgXU6EZ0A%3D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我国金融对外开放加速,债券市场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中国国债对于外资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一方面是因为在全球负利率程度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国债处于相对较高的收益率水平;另一方面,中国经济表现好于全球大部分经济体,中国国债具有安全、稳定的特点,是较好的投资“避风港”。

    东方金诚国际团队负责人常征提到,今年以来,新冠疫情暴发并在全球持续蔓延,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投资者避险情绪浓重。海外诸多市场疫情仍在扩散,而中国疫情防控局面逐渐转好,海内外疫情周期错位的事实,叠加中国经济金融的内生韧性得到进一步认可,促使人民币债券成为全球投资者分散投资风险的重要选项,受到境外市场参与者追捧,疫情期间中国债市价值洼地特征进一步凸显。

    以10年期国债为例,目前我国10年国债收益率在3%左右,而10年期美债收益率仅0.7%左右,中美10年国债的利差超过200BP,处于历史高位。

    放眼全球,尽管中国债市具备诸多优势,但从整体上看,作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外资配置中国债券比例依然较低。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我国银行间市场国债的总持有量中,境外投资者占比为8.7%,对比来看,美国国债中境外机构投资占比超过20%,周边国家例如韩国、日本等,这一投资占比在10%~20%之间。相比而言,中国债券市场依然有非常大的开放空间。

    范若滢提到,从全球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中国国债将保持较强的吸引力,叠加中国金融市场开放水平的不断提升,预计未来外资仍将继续流入。“当然,在外资加速布局中国债券市场的背景下,需要我们时刻警惕随之可能带来的跨境资本流动等方面的风险,增强风险防控能力。”

    本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归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独家享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记者:张卓青 李玉雯

    编辑:廖丹

    视觉:邹利

    排版:廖丹 马原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9月25日恒生指数开盘上涨0.49%

    下一篇

    众安保险CEO姜兴:保险数字化转型需要专注差异化优势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