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四川大学教授牛永革:知识产权对于提升企业活力最有效、最持久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9-23 00:04

    每经记者 曾剑    每经编辑 杨翼    

    2020年是极为特殊的一年,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国内外经济大环境巨大变化下,中国经济有了新变化。同时,成渝双城经济圈、支持产业发展等动作为成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在复杂的经济形势下,成都企业整体的经营业态如何?

    近期,每日经济新闻、每经智库与启信宝联手打造了“成都区(市)县企业活力榜”。该榜采用企业总量趋势、知识产权等6个指标呈现了城市的“企业活力指数”。在四川大学商学院教授牛永革看来,6个指标从3个维度上反映了成都的企业活力,这些数据可以为成都市的产业发展政策提供数据支撑,也可以给企业带来行业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在6个指标中,知识产权反映了企业的核心能力和绝对成本优势,对于提升企业活力的效用最直接有效,也更有可持续性。

    活力榜体现城市经济活力

    通俗上讲,企业活力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得以迅速发展的内在力量。评价企业的活力的四个指标通常为:获利能力,成长能力,适应能力和凝聚能力。此次“成都区(市)县企业活力榜”的评选以“企业总量、经营状态、企业融资数量和金额、企业知识产权数量、A级纳税企业数量、企业当地社保参保人数”这6项指标,力求以更完善的角度对企业做出公正、公平、公开的评价。

    据了解,成都区(市)县企业活力榜范围涵盖成都市23个区(市)县的企业。每个指标将根据重要性乘以一定权重,最终所有加权后的指标相加,形成“活力指数”。同时,这份榜单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后续将定期更新发布。

    “我理解的企业总量,它反映了一个地区在经济发展中所呈现的机会,企业捕捉机会,成功实施市场进入的数量和质量。对于企业融资而言,它反映了投资机构对企业扩张规模,或者企业对市场机会资本化的认可程度。企业融资能力越强,企业的企业家精神就越强,进一步而言就是企业的风险承担能力、创新能力和前瞻性就越强。经济状况反映了一个城市整体企业的健康状况,即有多少家至少能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而知识产权反映了企业当下的核心能力和绝对成本优势”牛永革教授表示。

    牛永革教授认为,税务资质评价和企业当地社保参保人数,它反映了企业的基本社会职责。企业的基本社会职责,它也反映了企业在超越利润之外对社会和员工的基本义务。

    在牛永革教授看来,上述指标体系从3个维度上评估了成都市整体经济发展活力。第一,它可以进行整体的经济活力纵向比较,放在时间轴上,观测成都市的整体经济活力的发展状况。

    第二,它可进行行业之间的横向比较和同一行业内部的纵向比较,由此来评判成都市各个行业的经济活力。第三,它可为成都市的产业发展政策提供数据支撑,具体体现是重点支持和发展产业经济活力高和持续活力强的产业,进而形成经济增长极,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对应而言,对于产业经济活力低和持续活力弱的产业,采取收割政策,收割政策就是说不用管它,任其自生自灭,但不要在该产业上花费不必要的投入。”牛永革教授表示。

    企业活力源自城市特质

    成都是一座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成都也是一座富有创业精神的城市。缺乏足够的创业起步资本、缺少办公场地等是很多企业发展初期面临的现实难题。成都曾重点打造“盈创动力”等多个企业服务平台,给那些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提供优惠甚至免费的办公场地和办公设备,给企业的发展注入活力。

    “当初公司选择落地成都,也是看中了这个城市的诸多特质”光良酒业相关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在上述人士看来,成都是一个非常具有活力城市,创业创新氛围浓厚;尤其是在消费品行业,不仅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储备,同时也有其他大城市所不具备的宜居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政府也出台了很多利好政策来支持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公司所在的白酒行业来说,本身四川就是底蕴深厚的白酒大省,酒类年产值高达百亿元,这是成都天然的区位优势。

    对于成都企业的活力源头,牛永革教授有更深入的理解。

    “成都市的产业结构还是比较合理的。其中服务业对成都市的经济增长贡献率比较高。同时,在成都市产业体系里面,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行业的发展势头比较强劲”牛永革教授表示。

    按照牛永革教授的判断,成都市正在优先承接发展电子信息、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生产性服务行业等19个产业。在东进战略的大框架下,伴随着新材料、新经济等产业的发展,成都有望诞生更多的有活力的企业。

    同时,牛永革教授认为,成都企业活力指数表现良好的另一大因素在于:企业家精神的提升。“从我接触的成都企业的负责人、管理层人员来看,成都市的企业家精神非常显著。他们在创新性、前瞻性和风险承担方面,都有着很强的学习能力。企业家精神对企业绩效的带动作用也非常明显。”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成都自贸改革融入“双循环” 为城市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下一篇

    成都高新:加速构建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产业生态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