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热评|深圳与东莞协同发展经验值得借鉴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9-14 22:02

    每经特约评论员 宋清辉

    因为十分注重和学习深圳经验,近年来东莞实施创新驱动力度不断增强,城市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官方也曾经表示,东莞认真学习深圳高站位谋划城市发展的视野,高水平实施创新驱动的韧劲,高质量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高起点推进法治建设的作为,推动东莞转型升级,与深圳实现产业协同发展,实现共同进步。

    莞深合作的这些年,特点在于不断有深圳本土企业选择在东莞“扩建”,将生产和研发基地迁址东莞,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主要在于深圳本土企业承担的成本逐渐加大,以及深圳西部和东莞接壤。地域面积和土地成本,东莞和深圳相比都便宜,具备“吸引力”;地理位置上,东莞与深圳西部相邻,深圳西部的前海、后海、大学城等地区设有诸多高新尖产业园区和企业总部,与东莞极为接近。地理位置的优势,令东莞的高质量发展存在必然性。

    亮点在于,东莞的创新成果近年来不断涌现,电子信息制造业表现突出,而这种亮点也是深圳创新驱动、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电子信息制造过程中曾经取得的成绩,可见深圳经验的重要性。2018年,深圳市原福田区党委书记肖亚非工作调动至东莞,现任东莞市党委副书记、市长,此次人事调动也充分说明,上级领导希望东莞能够借鉴、学习、吸收深圳经验,更好地推动莞深产业合作。

    深圳和东莞的优势互补,是现阶段产业链的升级迭代。目前,莞深产业合作的重点在于产业技术转移,简而言之,将研发和营销总部建在深圳,制造工作、生产车间设在东莞,已经成为深圳众多高新科技产业的“基础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以制造业为主的东莞并非重点布局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制造”升级为“智造”后,配合深圳相对完善的技术产业以及清晰的供应链,东莞的产业逐步从以劳动密集为主的传统“三来一补”,升级到高附加值信息产业。因此,深圳的高新产业将推动东莞制造业发展,东莞智造的生产优化深圳各产业供应链的完善,两者相辅相成,互利共赢。

    近年来,深莞两地的合作从产业向更多维度合作,如今深莞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要共建好这个超级工程,需要做好统筹协调,统一思想做好建设。

    今年6月,深圳发布《光明科学城空间规划纲要》,内容中提及加强光明科学城与东莞松山湖的联系,即共建环巍峨山大科学装置群。

    要建好这个工程,笔者的观点,是需要两市统一行动,成立相应的共建组织部门,安排专业团队统筹协调。除了协调空间布局之外,还要协调好各科研、高校之间的关系,使各单位之间实现优势互补,促进良性竞争,提升科研和转换效率。达到共建预期效果之后,将融合发展推动的相关经验继续应用在其他领域。

    无论在哪里,产业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根本。深莞两城之间的交通建设使两者无缝对接,几乎消除了人员往来、生产材料及样品输送、成品销售等方面因距离问题而产生的阻碍,利于两地产业高效融合。人员往来所需耗费的大量时间被节省,深莞两地人员交流、沟通更为快捷,创造更多合作机会,能活跃两地市场;工厂、车间所需要生产材料能快速运输到位,材料的及时补充便于企业制订好生产计划,满足生产需求,样品也可以快速交给客户,以确定后期新的生产计划;成品销售方面,路网联通可以将货物按照全球订单,快速分置到机场、车站、码头等地,节省运输时间。

    随着大湾区的互联互通,需要面对的现实是,深圳城市不断升级,深圳向外辐射的产业也越来越高级,可选择的合作对象也很多。

    笔者认为,莞深协同发展,特别是产业方面要深度融合。一是建议继续深化产业互补,推动两地人员、企业、科研单位人员共同交流,相互学习发展经验,以长补短。二是建议创新驱动,双方均不能满足当前成绩,还需进一步深化改革,找到自身的弱点、痛点,各个击破。三是两地共同领导,或借鉴深汕特别合作区,在区域范围先行先试,寻找有助于两地产业深度融合的好方法。

    未来,东莞与深圳协同发展的经验,或可应用到更多的城市当中,这对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为著名经济学家)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每经热评|启动国内大循环 首先要确保增加居民收入

    下一篇

    每经热评|对爆炒垃圾股应有根本解决办法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