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热评|启动国内大循环 首先要确保增加居民收入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9-14 22:01

    每经特约评论员 陈宪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指出:近年来,随着外部环境和我国发展所具有的要素禀赋的变化,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而我国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客观上有着此消彼长的态势。

    这一判断,建立在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大背景下,深刻地揭示了大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尽管“此消”这一块“明显减弱”,但仍然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稳定和增强;短期数据上看到的“彼长”,则需要得到内源动力的有力支撑,才能“日益强劲”。为此,我们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内循环当然不仅仅指需求侧的消费和投资,还包括供给侧的创新、技术和产业。就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乃至矛盾的主要方面而言,需求侧的最终消费(这里仅指居民消费)上升到了显著位置。

    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

    习近平总书记在最近的一系列讲话中,多次要求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包括城乡间、地区间、产业间和群体间的矛盾,也包括集中显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最终消费,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消费及其增长源于收入及其增长。居民消费最终依赖于可支配收入增长,没有稳定的收入以及收入的稳定增长,扩大消费就是无源之水。城乡居民收入能否持续增长,首先取决于经济增长。譬如,只有经济增长才能带来更多的就业,有了就业就有了稳定的收入。“六保”的首要任务是“保居民就业”,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保证一定速度的增长,都是居民收入增长必要且充分的前置条件。在这个前提下,多方面的分配性因素和体制性因素,也在影响和决定着居民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在假定经济增长为既定条件下,研究并改变和改善这些因素,对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有重要意义。

    在初次分配中提高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初次分配是在企业内部,根据效率原则,按照要素贡献进行的分配。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因为政策性因素,使某种要素获得超过其实际贡献的收入。例如,在资本稀缺或强势的情况下,经常会发生不利于劳动的分配格局。由于体制性、政策性的不合理,使企业成本过高,也可能影响可资分配的工资性收入总量。我国目前存在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以及仍有下降空间的用电成本、上网成本等,势必减少企业利润,影响企业的分红和奖励。这些成本的降低将增加居民的工资性收入。

    在要素市场改革与发展中提高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就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资本市场和土地市场是最有可能为居民带来财产性收入的两大要素市场。稳定资本市场财产性收入预期,完善分红激励制度,坚决查处严重损害中小投资者分红派息权益的行为,切实维护中小投资人利益,是提高我国居民资本市场财产性收入的最重要途径。

    农民的主要财产是土地。长期以来,土地基本不能给他们带来财产性收入,这块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严重偏低。今后一个时期的土地制度改革要聚焦这个问题,找到提高农民和农民工增量收入的来源。可以期待,伴随资本市场、土地市场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与其他收入种类相比,居民财产性收入有更大的上升潜力。

    加大转移性收入

    在改善营商环境中提高居民的经营性收入。近年来,各级政府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改善营商环境,有利于市场主体,尤其是小微企业和个体户降低成本,增加他们的经营性收入。要围绕这个目标,继续加大放松管制和减税降费的力度,一方面对冲疫情冲击的影响,另一方面,提高他们的经营积极性,稳定和提升小微企业主和个体经营者的收入。

    在再分配中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在个人收入既定的条件下,个人所得税决定了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水平。从目前的个税分级税率和起征点水平看,还有进一步调整的必要和空间。通过再分配增加居民收入的另一个途径是增加转移性收入。一方面受疫情冲击的影响,另一方面,客观上需要提高转移性收入标准。因此,要在足额、按时发放转移性收入的基础上,通过调研和测算,较大幅度地提高低保金、救济金等转移支付标准,增加低收入群体的可支配收入。

    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增加居民的福利性(非货币)收入。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首先是为了保障居民生存的基本需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政府及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基本的就业保障、养老保障和生活保障等。

    其次是为了满足居民发展能力的基本需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政府及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基本的教育和文化服务。

    再次是满足身体健康的基本需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政府及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基本的健康保障。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会逐步扩展,水平也会逐步提高。居民这些方面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就会提高他们获取收入的能力和可能,同时减少他们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开支,进而提高他们的实际收入水平。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这意味着我国将在现有贫困线的基础上,完成阶段性扶贫脱贫任务。在“十四五”规划中,我们将提高贫困线标准,使之达到或接近世界银行的标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落后地区“老乡”的收入,有望得到更大幅度增加。这是又一个增加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嘉华教授)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每经22点丨中欧领导人:年内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目标;外交部回应“美国驻华大使布兰斯塔德即将离任”;美股甲骨文盘中停牌

    下一篇

    每经热评|深圳与东莞协同发展经验值得借鉴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