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王琳 每经编辑 师安鹏
陕西通家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家汽车),曾是西北首家微车厂商,也一度承载了陕汽集团的“微车梦”。
梦想遭遇现实重创后,遇得资本临幸,陕汽让出控股股东地位,通家汽车继续在新能源“江湖”里几番辗转翻腾,后又被资本“遗弃”。甚至于,因遭遇持久欠薪,通家汽车员工的维权信息,近期上了地方领导留言板……
这一通命运的起承转折,该是谁的错?
怪政策调整者有之,怪企业领导层者有之。
但或许,激情与浮躁,冒险与投机,都是新能源汽车造富神话留下的烙印,也是诸多造梦者的宿命……
2010年9月19日,在宝鸡蔡家坡汽车工业园,举行了通家汽车的福家系列新车下线上市仪式。宣告了陕汽集团的首款微车诞生。
而这,距离通家汽车成立仅仅一年时间。
2009年的中国微车市场,正处于发展迅猛的阶段,五菱、长安、东风小康等市场头部选手一时风光无两,但竞争同样如火如荼,总有新进入者跃跃欲试。
重卡领域的陕汽集团,也顺势伸了一脚过来。
其联合陕西本地两大国企——宝鸡高新汽车工业园发展有限公司和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在汽车动力总成方面颇有建树的阿尔特(中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通家汽车,作为自己微车业务的运营主体。
本地明星企业的股东组合,背后是对于该项目的莫大期待。
图片来源〡视觉中国
通家汽车被列入陕西省“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在相关宣传中,称之“将填补西北地区微型汽车生产的空白”。
通家汽车成立之初,陕汽集团便宣布,将陆续投资30亿元,并围绕其在宝鸡打造一个微车基地。
之后,通家汽车陆续推出“禧”“祥”“和”等系列微车产品,还一度瞄准了缅甸等第三世界国家市场。
不过,一个新成立的品牌,而且是从重卡领域跨界而来,通家汽车项目能在市场争得多少“蛋糕”?
如今,且不再探讨起初种种,总之随着时间的推移,通家汽车在微车市场日渐式微、生存空间也被逐渐压缩成为不争的事实。
2012年至2014年,通家汽车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47 亿元、0.56 亿元、0.33 亿元;毛利分别亏损0.50 亿元、0.27 亿元、0.01 亿元。
至此,陕汽集团的微车梦也已几近破灭。
俗话说,瞌睡来了有人送枕头。
在微车赛道上几乎要睡着了的陕汽集团,接到了苏金河递来的“枕头”。
2015年,曾是众泰控股集团下属湖南江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的苏金河,成立湖南泰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泰达),并以此增资入股通家汽车。
陕汽集团让出了通家汽车控股股东的位置,湖南泰达以75%的持股比例,取而代之。
之所以“染指”通家汽车,苏金河看中的,是新能源物流车的赛道。
通家汽车随即切入新能源物流车领域,并于同年10月27日,上市首款纯电动汽车“电牛1号”。
然而,曾经豪情万丈的苏金河,很快便选择了套现离场。
图片来源〡视觉中国
2016年,A股上市公司ST新海(002089,SZ)成为接棒者,通过收购湖南泰达持有的通家汽车股份,并对通家汽车进行增资,获得了通家汽车38.07%的股份。
ST新海控股股东张亦斌,在2018年再度出手,收购了湖南泰达持有的通家汽车37.07%的股份。
但ST新海的入局,不仅未能阻止通家汽车的颓势,反而将事情推向了更复杂的境地。
一方面,通家汽车在2016年的净利润仅为3580.83万元,到了2017年和2018年,直接分别亏损7190.12万元和1.85亿元。
另一方面,由于通家汽车未能完成此前的业绩承诺,湖南泰达和苏金河被ST新海起诉,相关股份和资产被法院所冻结。
去年10月,ST新海以资金流紧张、局势恶化为由,直接将通家汽车停业,并仅保留部分高管和骨干人员正常上班,留守关键岗位,其他人员则进入待岗状态。
曾经被视为“小甜甜”的通家汽车,也似乎成了“牛夫人”, ST新海欲“甩货”离场,只是暂时未找到接盘手。
事实上,在停业之前,通家汽车的员工已经处于被欠薪状态了。
如今一年时间又过去了,欠薪的问题该如何解决?通家汽车又将何去何从?
粉巷财经(ID:nbdfxcj)试图联系ST新海,但多次拨打电话均未接通。
“通家汽车现在宝鸡市方面参股(约)8%,陕汽参股(约)12%,(约)80%股份在一家民企手里,陕汽不参与其生产经营。欠薪的事听说宝鸡市劳监大队一直也在处理,具体的情况还得再问问宝鸡市劳动监察部门。”陕汽集团方面向粉巷财经表示。
官方层面,宝鸡市人社局在电话中表示,将向粉巷财经进行回复,但截至发稿时间也未能等来。
回首过去,通家汽车又为何沦落至此?
按照ST新海的说法,是自2018年以来,银行等金融机构对通家汽车进行了抽贷、断贷,同时国家补贴政策也进行了调整。
图片来源〡视觉中国
补贴对通家汽车有多重要?一组数据可以瞥见一二。
通家汽车曾在2019年收到宝鸡市岐山县财政局转支付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1.13亿元,而其在2018年的整体营收也只有5.96亿元。
补贴退坡确实也成了悬在新能源物流车企业头上的“剑”。2018年,补贴退坡约4成。今年4月的政策则是,2020年补贴标准不退坡,2021-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
随着补贴政策调整,新能源物流车近几年的销量也遭遇“过山车”。
按照一位资深行业分析师的说法,在此前补贴政策下,许多企业涌入新能源车行业,但实际上技术实力等参差不齐,甚至,还不排除在风口刺激下存在一些投机者,以玩票的性质进入这个行业;而“一旦补贴退潮,裸泳者就出现了”。
◐
本文来自一言不合就爆料的粉巷财经,欢迎关注!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