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王晶 每经编辑 陈俊杰
2020年8月26日,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纪念日,弹指一挥间,深圳已从一个小渔村成为一座美丽的现代化城市,综合实力位居国内大城市前列,其发展之迅猛,变化之大,举世瞩目。
如果说40年来,深圳一直在跟随世界科技的脚步。那么,今天深圳开始引领科技潮流。智慧城市IOC(智能运营中心)将深圳的城市管理带入精细化治理时代;人工智能的应用,让深圳机场的安检等待时间缩减一半;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的电网AI巡检,效率提升数十倍……
把“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理念引入中国的深圳,因为智能时代的到来,爆发出新的生命力。
作为植根深圳走向全球的科技企业,深圳的先行成就华为,华为的先行推动深圳发展。华为企业BG总裁彭中阳表示,“华为希望通过5G、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城市新基础设施,联合众多生态伙伴把不同的行业场景做细,让企业、个人、城市管理者有更多的获得感,通过数据激活新的能量,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华为有信心助力深圳打造成全球数字经济样板城市。”
数字化早已进入众多生活化应用场景。图为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师生在一场典礼后自拍合影 新华社图
智慧城市体系初具雏形
改革开放前的深圳,城市人口仅10000人,农村人口为300000人,城区面积仅3.8平方公里,最高建筑为5层楼房,而GDP只有2.7亿元。
而今天,深圳的GDP已达26000多亿元。同时,一场智慧城市的蜕变与跃迁正在深圳上演。
在龙岗智慧中心二楼,一块全国室内弧度最大、精度最高、间距最小的167平方米全高清的LED大屏异常引人注目,这里是“龙岗区新型智慧城区运行管理中心”。这块LED大屏正在全方位展示龙岗城区中的多维宏观态势,并且大屏正在根据感知的数据对各领域现状进行“层层下钻、抽丝剥茧”分析、生成问题、提出建议并自动形成书面报告……
智慧龙岗管理中心正向外界传递深圳的智慧之音,而它只是深圳这座智慧之城的其中一个缩影。作为华为坂田总部基地的大本营,龙岗区是深圳十个区中最先与华为建立深度合作关系的城区,也是全国智慧化城市建设进度最快、最知名的智慧城区之一。
2018年11月15日,集城市运行管理、视频会议、智慧城市体验展示等于一体的龙岗“智慧城市大脑”正式启用。实现安监、应急、公安、城管、查违、教育、卫生、水务、环保等应用互联汇聚;实现对城区运行态势的实时监测、智能预警等功能。数字技术给市民带来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市民跑政府部门办理各种事务越来越方便,实体办事大厅转变为线上的手机端便民应用;智慧消防系统通过“人防+技防”,精准定位人员队伍、消防水源、消火栓等信息,大大减少消防民警的工作量……
龙岗区在智慧城市IOC建设小试牛刀之后,深圳市政府携手华为建设的管理服务指挥中心在2019年底也开始投入使用,这是一个能看、能用、能思考、能联动的智慧城市运行和指挥中枢,汇聚了各类信息系统和数据,已打通42个系统,100多类数据,28万多路监控视频,并形成了市-区-街道三级联动指挥体系。
目前,深圳市智慧城市IOC与龙岗、罗湖、光明、宝安等区级智能运中心已进行对接,实现了市、区、街道三级联动,打破了城市管理各系统的“信息孤岛”,从大脑到末梢,“全覆盖“的智慧城市体系已初具雏形。
华为认为,新型智慧城市未来发展不是若干系统功能的简单叠加,而是一个有机体,各子系统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彼此协同;具备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分析处理、数据应用的完整能力,具有自我演进和自我成长的功能。从架构上看,应该具备“感传知用”四层,物理感知层即为“感”,就像人体的“眼睛”一样,感知获取城市各种数据;网络通信层即为“传”,就像人体的“脉络”一下,传导各种信息和数据;计算存储层+数据即服务融合层即为“知”,就像人体的“大脑”一样,分析处理各种信息和数据;智慧应用层即为“用”,将各类数据应用于城市各种行业场景,就像人体的“手脚”一样驱动城市运行优化和改变。
顶层设计与细分行业切入
智慧城市建设,华为是从顶层架构设计入手,还是从交通、金融、能源、医疗、水务等细分行业切入?华为发展智慧城市的业务逻辑是什么?
华为企业BG全球政府业务部总裁岳坤回答:“是双向切入,最后会师,殊途同归;一条路是从顶层设计切入,逐步把细分行业落地展开,谋定而后动。一条路是先从某个细分行业切入,步步为营,做好一个再建设另一个,逐步展开,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智慧城市。无论怎样切入,华为的智慧城市架构是一样的,所以可以达到的目标是一样的,怎么走取决于客户的需求。”
除智慧城市IOC的顶层设计,数字深圳的样板意义还存在于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
从宝安机场的出发大厅到登机口,大概需要花10分钟,“一张脸”通行和全流程自助乘机的全新体验已成为现实。这个快到让人惊诧的时间背后,是2017年起华为与深圳机场集团的战略合作。
目前,深圳机场智慧机场(一期)30多个项目已全部落地,华为将人工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应用于地服作业节点采集、全流程人脸识别、违章行为管理等领域,深圳机场安全管理、机场运行和旅客服务效率显著提升。智能机位每年让400万人次旅客免坐摆渡车,国内登机口自助设备覆盖率已达100%,平均每位旅客只需1-2秒即可快速准确完成验证通行。
为了提升乘客安全、高效出行体验,华为联合深圳地铁,在机场快线11号线搭建了地铁5G超宽带车地无线通信。全车8节车厢40多个高清摄像头的25GB数据,仅需150秒便可自动传输。5G车地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让地铁智能运维产生了新的模式。通过“找失物”的假设,或许可以从一个小的侧面说明其重要意义和改变。通过AI图像识别等技术,可快速确认地铁乘客物品遗失位置、拿物品人身份及轨迹,全程无须人工干预。
在医疗服务领域,智慧服务正努力让市民看病不再难、让医生诊断更便捷。华为为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提供了POL极简架构的华为CampusOptiX全光园区解决方案,具有大带宽、抗干扰等特征,远程医疗的延迟性大大减少,医生能够更好地指导手术。
这样的案例在深圳比比皆是。目前,华为已经联合众多生态伙伴,除为深圳市构筑智慧城市顶层架构外,还在政府服务、教育、医疗、交通、水务、海关等领域,提供了丰富的业务应用方案,帮助深圳2300多家企业数字化转型。
数字深圳的样板也正在被复制,在全国,华为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中型城市有黄山,城市开发区有天津泰达、苏州工业园,区县有张家港;而细分行业则包括苏州水利、深圳水利、黄山环保等。
华为发布的2019年财报显示,全球已有700多个城市、世界500强企业中的228家,选择华为作为其数字化转型的伙伴。
深圳样板的启示
后疫情时代和新基建起势的双重背景下,数字化转型已从“锦上添花”转变成为“刚需”,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源动力。世界银行曾有过测算,一个百万人口以上的智慧城市建设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实施全方位的智慧管理,将能增加城市的发展红利2.5到3倍。
在我国,已经提出智慧城市规划的城市多达数百个,那么数字深圳作为样板,又有何启示呢?
岳坤认为,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处于各系统模块搭建阶段,各模块还是分开规划和建设,未来智慧城市各系统模块之间要进行能力关联,既有分工又有协作,不断使整个系统的效率提升、能耗下降,会借鉴仿生学理论,各系统模块就像人体的各器官一样的配合,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智慧城市。“城市大脑“是智慧城市的关键部分,但不是智慧城市的全部;智慧城市是一个有机体和生命体,要脑、眼、手、脉齐全和协同,才是智慧城市的高级表现形式。
数字城市的智能化转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短板在于基础设施。具体来看,“智慧城市要更加注重基础设施能力和应用系统基础能力建设,基础设施能力就是在物联网、机器视觉网络、5G、F5G、云等方面,要能把信息收集齐、传递好;应用系统基础能力就是在各类数据治理、分类、基础库建立上做实,也就是把数字平台做好,数据打通方面也就迎刃而解了;以上两个基础打牢了,按照细分场景需求打造的各类应用才能做好。华为的解决方案核心竞争力也是在这些基础能力的提供和应用系统生态合作伙伴的聚合上”。
深圳在“感、传、知、用”四大方面的基础能力雄厚,还是5G之城,有非常好的智慧城市ICT基础设施,这成为深圳领跑智慧城市的基石。深圳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摸索出来的理念与实践,同样具有“样板价值”。
在学界讨论未来智慧城市时,“数字孪生”成为一个热词。岳坤认为:“数字孪生是智慧城市的线上呈现部分,但智慧城市还有线下的系统部分,线上+线下运作,才是智慧城市的全部。”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依靠华为助力打造的城市数字化底座,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基础设施”,数据在深圳正尽情释放着它强大的力量。每一个出生、驻足在这里的个体,也能感受到数字之城的便捷,体验智慧生活的美好。如今,“数字深圳”已经成为“数字中国”的一张重要名片。
智慧城市建设没有固定的范式,在全球也没有现成的案例可资借鉴,因为深圳的智慧城市建设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今天的“先行先试”,与40年前在推进改革过程中提出的“摸着石头过河”,其中蕴含的“大胆试验、积极探索、摸清规律、稳步前进”的理念一脉相承,作为先行者,深圳的智慧城市建设正在实践这样的理念。
40岁的深圳正当壮年,将焕发出生生不息的活力,带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