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深圳特区40年: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8-26 00:35

    每经记者 王晶    每经编辑 贾运可    

    8月26日,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纪念日。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窗口”,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发展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和科技感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探索出了大量改革创新举措,并孕育出了众多引领科技创新的产业和企业,为中国经济的发展贡献了宝贵的经验。

    惊人转变的背后,离不开创新二字。这既是深圳发展的真实写照,也是企业成长的“深圳基因”,更是一个城市的奋斗样本。如果说深圳此前40年的发展,主要承担了为全国改革开放破冰探路的重要使命,那么,站在深圳特区建立40年的节点上,国家赋予深圳的另一项新使命,就是在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方面再次担当尖兵,为全国积累经验。

    站在新的起点上,一幅“中国硅谷”的美好图景正在逐渐绘就。

    高科技应用在深圳随处可见,图为行人通过深圳新洲路和莲花路交叉路口,该路口设立了闯红灯智能抓拍设备 新华社图

    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

    科技作为深圳的标签,在40年间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奇迹,如今的深圳拥有超过30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10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二位。

    在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中,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应运而生:华为成为全球最大通信设备制造商;腾讯成为全球最大互联网公司之一;比亚迪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之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从2万元资本起步的华为,它不仅是深圳高科技的见证者,同时也是参与者。

    凭借自研的高性能麒麟芯片、制程工艺和5G网络先进技术,华为今年第二季度出货5580万部手机,超过三星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销售商。这标志着9年来第一次有除三星或苹果外的厂商领跑市场。与此同时,在产业和企业端,华为在全球5G标准制定、技术和商用筹备等方面都走在全球最前列。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指出,“高科技领域最大的问题,是大家要沉得下心,没有理论基础的创新是不可能做成大产业的,‘板凳要坐十年冷’,理论基础的板凳可能要坐更长时间。”

    在深圳,像任正非这样的老一辈企业家之外,以80后为代表的一批年轻企业家也逐渐成为创业创新的中坚力量。

    2006年,80后汪滔出于兴趣创办了大疆,研发生产的“精灵”系列消费级无人机行销世界。根据IDC的数据统计,大疆创新占据着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七成以上的份额,在全球民用无人机企业中排名第一。

    2012年,29岁的刘自鸿创立了柔宇科技,仅两年后,便创造了打破世界纪录的新型超薄彩色柔性显示屏,其厚度仅有0.01毫米。这项站在了世界前沿的技术,极有可能颠覆传统显示技术,解决显示屏幕越大便携性越差的矛盾。

    深圳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仍在不断提升。数据显示,深圳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由2010年的1353家增加到2019年底的1.7万余家,仅2019年就新增2700多家,形成了强大的梯次型创新企业群。

    高举科技创新的旗帜

    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创新载体等“硬件”的支撑。为了改变基础性研究薄弱的发展短板,1996年,当全国在探讨科研院所改革时,清华大学与深圳市政府大胆创新,共建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开启了中国新型科研机构的崭新探索。从此,深圳告别没有大院大所的历史,逐渐建起、拥有了一支实力雄厚、加速成果产业化的顶级科研院所。

    近年来,深圳也一直积极争取和布局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创新载体数量呈现裂变式增长。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国家基因库、鹏城实验室等陆续建成,诺奖实验室已授牌11家,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由2010年的419家增加到现在的2642家,其中国家级117家,省级957家。深圳创新发展动能更加强劲,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常年保持在全国的30%以上,连续16年居全国城市首位。

    今年3月,科技部、发改委等国家五部门联合印发《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并确定深圳正式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花落深圳,是这座城市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之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级“台阶”。

    在完善基础设施、创新载体体系的同时,深圳对人才的吸引也在不遗余力地推动中。相信很多人对“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句话并不陌生,它不仅温暖了无数外乡人,也昭示着深圳重才、爱才、求才的意志和决心。

    据统计,作为科技工作者的主体,深圳专业技术人员已达到183.5万人。“40年间,深圳科技工作者的数量增长超90万倍。”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相关负责人说。按深圳常住人口计算,每10个深圳市民中,就有1.5个是科技工作者。而同期深圳人口增加40倍,深圳GDP增长1万倍,佐证了“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众多创新载体和创新型人才共同孕育出了大量专利成果。据市知识产权局统计,2019年,全市专利申请166609件,同比增长18.83%。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说:“深圳的发明发现正在影响中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国。”

    目前,深圳在5G、超材料、基因测序、3D显示、石墨烯太赫兹芯片、柔性显示、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领域的创新能力处于世界前沿。这座城市正从应用技术创新向基础技术、核心技术、前沿技术创新转变,从跟随模仿式创新向源头创新、引领式创新跃升。

    放眼下一个40年,深圳正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把创新的旗帜举得更高。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深圳特区40年:金融业朝着更高的目标再出发

    下一篇

    未来已来 华为助力深圳成为全球数字经济样板城市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