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国内热塑性弹性体行业领先的高新技术企业宁波长鸿高分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鸿高科”,代码“605008”)登陆A股市场,将在上交所首发上市。
长鸿高科主要从事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立足于打造全系列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供应商,不断丰富和完善产品供应链,以满足市场各消费领域的差异化需求,生产技术已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公司的核心产品主要包括国家新型战略材料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和SEBS(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系列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
长鸿高科本次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46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10.03%,拟募资4.85亿元,主要用于2万吨/年氢化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SEPS)技改项目及25万吨/年溶液丁苯橡胶扩能改造项目二期。
行业领先格局稳定
招股书显示,长鸿高科作为一家热塑性弹性体(TPE)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TPES)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坚持自主研发,不断提高TPES全系列产品的研发能力,在氢化TPES,即SEBS和SEPS技术上取得了丰硕成果。
同时,公司着眼于市场发展及变化情况,在持续丰富和完善现有SBS和SEBS产品系列的基础上,深入实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SEPS生产能力建设,推动我国SEPS产业化的发展,努力实现TPES全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能力,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建设美丽中国提供高性能、高附加值的环保型新材料,以替代传统低端、低环保性能材料。
据悉,TPES作为新材料产业“十三五”规划的重点产品,是开发的新型高聚物,是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理论和应用中的一个重大突破。它兼具橡胶和热塑性塑料的双重性能和宽广特性,在常温下显示橡胶高弹性,高温下又能塑化成型,是一类可替代传统合成橡胶的新型高分子材料,是传统合成橡胶的升级品种,被称为是继天然橡胶、合成橡胶之后的“第三代橡胶”。
公司TPES产品的生产技术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依靠稳定、良好的产品品质,公司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与上下游主要优质客户、供应商均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公司也积极推动产品国际化进程。
通过持续多年的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公司目前已在TPES领域具备了较强的技术研发优势。其中SEBS加氢技术更是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同时也是国内率先具备SEPS研发能力并具备产业化能力的企业。
作为国内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行业的领先企业,长鸿高科的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前列,正在成为具有较高影响力和规模优势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为SBS和SEBS,这两种产品均呈现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
目前我国SBS生产企业有十几家,其中,中石化和惠州李长荣橡胶有限公司和长鸿高科三家企业SBS的市场份额占总体市场的70%以上。因此,我国SBS市场集中度较高,呈现出“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公司作为SBS产品的重要供应商之一,2019年公司产品产量达到15.5万吨,市场占比13.54%,位列第三,在该细分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目前,我国SEBS生产企业仅有几家,包括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巴陵分公司、台橡(南通)实业有限公司和宁波长鸿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上述三家企业SEBS的市场份额占总体市场的80%以上。总的来看,我国SEBS市场集中度较高,也呈现出“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
自成立以来,公司一直重视TPES产品的研发工作,在新产品的开发上具有重大突破,不仅丰富了公司现有产品种类,也降低了对国外产品的依赖。
SEBS、SEPS是TPES的高端品种,被誉为“橡胶黄金”。目前国内SEPS的需求绝大部分依靠进口,国内尚未实现大规模的产业化生产,只有长鸿高科和中石化巴陵石油化工公司等极少数公司研发成功。
目前公司2万吨/年SEPS技改项目作为重点项目正处于建设期,技术专利申请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这推动了我国SEPS产业化的发展。未来,随着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建成达产,公司业务规模将不断扩大,研发能力将进一步增强,行业地位将逐步提高。
致力国产化替代
招股书显示,长鸿高科近年来业绩成长显著,2017年-2019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91亿元、10.21亿元和11.57亿元,实现净利润6946.15万元、1.81亿元、2.15亿元。
2019年度,公司SBS产量为91788.81吨,销量为91621.21吨,产销率达99.82%;SEBS产量为10755.99吨,销量为11304.93吨,产销率达105.10%;食品级溶聚丁苯橡胶产量为197.67吨,销量为197.67吨,产销率达100.00%。
2019年度,公司SBS 销售金额为95844.81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84.75%;SEBS销售金额为16951.28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4.99%;食品级溶聚丁苯橡胶销售金额为294.02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0.26%。
截至目前,公司拥有7项专利,其中已获授权的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上述专利与公司主营业务密切相关,均处于法律保护的有效期内。公司在氢化SBS(SEBS)和氢化SIS(SEPS)技术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独立自主研发并投入使用的SEBS加氢鼓泡技术和研磨成粉技术等核心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在SEPS研发中,成功研发出了选择性加氢技术和去离子技术等先进工艺。未来,公司将继续保持较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对于核心技术将积极寻求专利保护。
市场容量方面,根据东吴证券研究报告数据,2016年全球热塑性弹性体市场需求约为570万吨。预计未来几年全球热塑性弹性体市场将以年均5.5%~6.0%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市场需求有望超过700万吨。中国热塑性弹性体市场消费量约占全球总消费量的36%,是全球增长较快的国家。
与此同时,热塑性弹性体材料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发展相对不平衡,欧美发达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的热塑性弹性体产业相对成熟,占据着行业的中高端市场。我国热塑性弹性体行业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但由于行业起步晚、产品种类不够齐全、技术工艺水平相对较低,导致跨国公司占据了国内较大的市场份额。
跨国公司大多是集上游原材料、生产加工、产品销售为一体的大型化工企业,在原料和规模上均具有较大优势,其产品种类丰富。同时,由于研发资金充足及多年技术沉淀,跨国公司在高性能热塑性弹性体配方上处于领先地位,通过不断推出高端产品而引领行业的发展方向。
相对而言,我国TPES产品在SBS、SIS领域发展较为成熟,国内较大规模且研发能力强的企业逐渐增多。发展多年来,行业内企业通过资本、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持续投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技术科研水平,增强了企业整体竞争力,国内产品替代进口产品的趋势日益明显,行业发展也相对较为成熟稳定。
TPES产品中的加氢产品SEBS、SEPS由于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目前仅有中石化和长鸿高科等少数研发能力强的企业具备研发和生产能力。卓创资讯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7年国内SEBS供需平衡差(供给减需求)分别为-0.16万吨、-0.38万吨、-0.23万吨、-0.32万吨和0.11万吨。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数据显示,我国2014年至2018年SEBS产品进口量分别为0.62万吨、0.70万吨、0.80万吨、0.89万吨和0.95万吨,进口量呈持续扩大趋势,国内SEBS产品总体呈现供给偏紧状态,SEBS目前市场已呈现卖方市场,而SEPS我国产业化尚处于初级阶段,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该行业的以上特点决定了热塑性弹性体市场目前处于垄断竞争的市场格局。
竞争优势明显
通过持续多年的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长鸿高科目前已在TPES领域具备了较强的技术研发优势,其中SEBS加氢技术更是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同时也是国内率先具备SEPS研发能力并具备产业化能力的企业。
公司产品下游客户需求具有很强的多样性和变化性,产品种类多、更新换代快。因此,研发设计的水平、效率、适销性直接影响公司的经营效率和经营成果,这就要求生产企业不断加大投入研发新配方,以满足客户对热塑性弹性体提出的新功能要求。
公司采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定向研发模式,建立研发人员、生产人员与市场销售人员及客户的零距离沟通机制,使市场信息能够及时反馈到研发部门,使生产部门能够更好地理解新产品研发设计的理念,从而组织生产环节更好地将研发设计落实到产品生产全过程,最终提高新品研发的效率和市场命中率。为了更好地把握客户需求,通过让研发人员定期拜访具有代表性的客户,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动向,拟定定制化研发方案,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
TPES的生产对于设备和工艺的要求比较高,设备性能的高低和工艺流程的合理性对产品质量的高低及品质稳定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司按照自行设计的工艺流程和设备参数,关键核心设备由有实力的机械制造企业生产,具有一定的原创性和高匹配性,同时,根据生产过程的能效进行逐级优化利用,装置具有产率高、能耗低的特点。此外,采用柔性化的设计理念,使得生产装置具备在同类产品不同系列以及不同产品之间零损耗切换,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灵活调整生产。
公司所在地宁波市北仑区青峙化工园区周围拥有大量的上游原料企业,原材料采购便利,并且具备便利的港口条件,拥有多个对外开放液体化工码头,周边便利的运输条件和充裕的原料储罐,使公司具备直接通过船运大批量购买丁二烯原料的优势,可以有效降低原料采购成本。
同时,长三角经济发达,SBS改性道路沥青需求量大,并且区域内拥有大量的制造业和工业企业,是目前国内最主要的SBS和SEBS消费市场。公司位于长三角核心,区域位置条件优越,周围交通运输便利,产品向周边地区市场辐射能力强。
公司生产的TPES材料应用领域广泛,很多下游行业或者企业对产品的原材料有着特殊的性能要求,需要个性化的原材料解决方案。公司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完善的生产体系和成熟的销售模式,可以根据下游客户个性化的功能和品质要求,提供零距离“贴身式”服务。通过销售人员对客户前端需求的调研、研发人员根据客户对产品的性能需求,制定符合要求的产品型号,并且在客户生产过程中,由公司技术人员全程跟踪,实现对客户需求有针对性的全程、及时、持续的专业化服务。 文/林聃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