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ER6不与特斯拉争一时之鲜 上汽朱军:电动车市场尚未有赢家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8-19 10:11

    每经记者 黄辛旭    每经编辑 孙磊

    推出R标3个月后,搭载该标识的第一款车型荣威R ER6正式上市。在荣威R标“操盘手”们看来,R标是上汽乘用车品牌向上转型的一个抓手,而荣威R ER6则是打响上汽乘用车转型的第一枪。

    “R标是上汽的‘新势力’,也是‘新势力’里的国家队。它承载着我们对电动化、智能网联化时代的期望。”日前,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总经理、技术中心主任杨晓东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据了解,全新R标产品的线上线下渠道布局在逐步落地,其在服务等方面会不断向造车新势力靠近。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与此同时,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上汽技术中心副主任、捷能公司总经理朱军则表示,荣威R标在产品和技术层面要学习丰田和大众等传统车企。“我们要有传统车企的坚持,重视安全、可靠、耐久等标签。”朱军强调此次上汽乘用车的转型是根本性的,也是以内在技术为支撑的。

    ER6打响转型“发令枪”

    “荣威R ER6不是一款简单的产品,其代表我们进入电动化、智能网联化时代的第一枪,其背后是整个上汽乘用车在产品、商业模式、理念和组织的转型。”杨晓东说。

    在杨晓东看来,转型已是上汽乘用车迫在眉睫的任务。“只有转型成功,我们的路才会越走越宽。不光要在寒冬活下来,更要看在寒冬中是以怎样的姿态活下来。因此,我们选择以用户思维来重新打造品牌和向上转型。”杨晓东表示,未来荣威R标转型核心会在用户之上。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按照荣威品牌的理念,荣威R标的产品将从买卖关系向互相赋能关系转变,这也意味着荣威品牌的内部组织将迎来变革。而荣威R标的高层们透露其成立了一支专属团队,以完成售前、售中、售后所有的服务。

    从商业模式来看,荣威R标不再延续传统4S店的模式,而采用主机厂服务商+用户的模式。目前,荣威在全国开设了6家R标产品的直营体验店。到今年年底,R标销售网络将覆盖全国40多个城市,包含R-Store城市商超店在内的各类型店铺预计将达到60家。

    据了解,荣威R标直营店的选址会与造车新势力类似,主要集中在CBD或者高端商场附近。此外,在交付上,荣威R标也会在大城市设有交付中心,未来还将做用户运营和用户发展方面的工作。在用户服务上,荣威R标所有的服务将有一个端口和用户直连,避免此前主机厂、4S店、服务商、第三方等服务混乱的情况。

    “汽车行业是最容易将新零售服务模式的创新变为现实的。因为出行是动态的,汽车有全生命周期的服务需求;其次,汽车可以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再者,用户可以通过产品进行交互。”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俞经民认为荣威R标在营销方面的转型虽有难度,但可以实现。

    不与特斯拉争一时之鲜

    在荣威R ER6的发布会上,负责技术的朱军重点讲解了上汽集团在电动层面的技术积累。据朱军透露,上汽集团研发了既不是刀片电池也不是CTP的电池技术,但使得普通的523电芯实现了180Wh/kg电池组密度,并计划2022年投产。

    此外,朱军还透露,上汽集团研发的电池包的热失控管理标准是30分钟。而根据即将实施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电池包的热失控管理标准应为5分钟。朱军认为这些电动技术的积累将为荣威R标提供内在支持。

    “新技术已经开始落地,新车将作为载体面向用户。我们三电软硬件全面发展、产业链完整,从IGBT电芯到电池系统、从驱动系统再到整车的应用,我们有信心支撑R标走得更高。”朱军说。

    值得注意的是,眼下的电动车市场中,特斯拉增长势头明显。乘联会数据显示,6月国产特斯拉Model 3销量约为1.5万辆,占国内纯电动汽车总销量比例为23%。而在一线城市的6月车型销量排行榜中,特斯拉的“碾压”势头更为突出。如,Model 3在北京销量为1876辆,是第二名奔驰GLC级910辆的两倍。思考特斯拉“赢”在哪里已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共同课题,定位中高端的荣威R标也不例外。

    “最初特斯拉在美国卖得好的时候,国内同行说‘我们分分钟也能做出来一个’,但我不赞同这种说法,因为我们目前并没有做出来。特斯拉赢在哪里?它是品牌和技术相辅相成的结果。”朱军说。

    作为技术方面的负责人,朱军从技术角度谈到了国内电动车品牌与特斯拉的差距和不同。在他看来,特斯拉在动力性和续航里程层面都较为领先,但由于特斯拉采用了异步电机和活性较强镍钴铝材料做电池,其也具有一定的复杂和不可靠性。

    “最终能买得起30万~70万元汽车的消费者还是少数,而全球8千万辆汽车的售价大部分都在3万美元以下。从这个角度讲,特斯拉不能说是‘赢’,其用户中‘尝鲜’的人会比较多。”朱军认为,新能源乘用车会在未来10年左右实现一年千万辆的销量规模,那时候的头部企业才是真正成功的企业。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军工板块走强,68只个股上涨,联创光电、中国卫星涨停

    下一篇

    中国籍男子东京闹市街头遭绑架:被数名男子强行拉上车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