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现在大家要联手,单打独斗的时代过去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7-27 01:20

    每经记者 温梦华  毕媛媛    每经编辑 董兴生    

    伴着复工的喜悦,在线上、线下反复的犹豫中,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终在7月25日拉开了帷幕。这是今年世界上首个A类国际电影节开幕。

    “希望”,是今年上影节上反复被行业人士、观众提及的一个词语。在整个行业停滞近180天后,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开幕不仅释放出行业和市场逐步复苏的信号,更是为行业注入一剂“强心剂”。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7月26日18时,复工后首周全国累计票房破亿元。其中,周末两天单日票房分别超3000万元,而且还全是复映片的情况下,市场对电影的渴求度可见一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场观察到,本届电影节采取线下和线上并行的方式举办,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同时,满足各界观影需求,促进电影行业复工复业。电影节期间,上海29家指定影院展映320多部中外影片。淘票票平台统计,开票10分钟出票超过10万张,开票1小时出票超12万张。

    观众激动热情,一众行业人士同样信心满满。7月25日,在历届备受关注的金爵开幕论坛上,上影集团、博纳影业、腾讯影业、阿里影业、光线传媒及中影、华夏等行业大咖围坐一堂,共论如何有效复工复产,提高电影行业核心竞争力,为疫情之后的电影产业出谋划策,共谋发展。

    第二十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论坛现场 上海国际电影节官方供图

    中影副董事长傅若清:疫情实际上带给行业很多思考

    “疫情实际上带给行业很多思考。特别是从2003年电影快速发展这十几年,全国票房从9亿元到600多亿元市场大踏步跨进以后,这个过程当中是缺乏思考或者是比较浮躁的。”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傅若清回顾到。

    今年上半年,越来越多的影片受疫情影响选择线上平台,让影院、院线电影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傅若清强调到,要把电影不同于其他视频产品的特色和特点做出来。“对于观众而言,进入影院有一个非常重的仪式感,如何把这个仪式感和影院电影强烈的社交属性保持好、发展好,这是差异化其他视频产品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傅若清看来,影院不仅要上对得起拿出时间、金钱观赏电影的观众,还要对得起那些经历了血汗精力的创作者们。“电影院要致力于未来强化电影院差异化属性上和高品质的沉浸式的观影体验,通过影院创造出一个让观众在疫情之后走入影院时,看到更好的电影。”

    上影集团董事长王健儿:重大体量电影仍离不开电影院

    疫情影响下,流媒体崛起带来的创新与影响,成为今年电影节频频被提及的话题。

    “对于有院线的企业而言,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我认为至少五年,可能更长时间,重大体量的电影仍离不开电影院,这是投资者的利益所要求的。”现场,上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健儿谈到。

    在他看来,院线电影和网络电影理想的关系应该是双方互利,实现共生。一方面,电影的社交属性是其他观影形式很难替代的,多元化、个性化、垂直化等消费趋势,在年轻人群体中也得到了印证,“我乐观的认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电影院还是能很好的活着。”

    另一方面,如何让电影收费窗口能够有更多共生,双方之间关系维系的越好,对产业来讲回报就更有保障,从这个角度考虑,电影上网,尤其是中小体量电影上网应该得到鼓励和支持。“如何在商业模式、技术上互利,让投资者有更好的回报,这才是一个长期健康的发展模式。”

    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于冬:现在大家要联手做事情

    “今天受邀在座各位,有国企、大平台、上市公司的当家人,所以现在这个时候更多的应该是大家联手做事情,单打独斗的时代过去了。合作共赢,一起面对困难,克服困难,解决困难,一起帮助我们的电影行业尽快复苏。”论坛现场,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于冬呼吁。

    谈起最近一段时间在与博纳电影院的业主老板们谈减租降租的情形时,于冬深有体会,在他看来,企业帮企业,企业家帮企业家,显示出了中国经济的韧劲,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联起手来共克时艰。

    随着影院复工,于冬表示博纳开业率超过50%了。虽然“开的越早越赔钱”,但能开就有动力和希望。对于观众和业界十分关注的片源问题,于冬称:“目前的片源大概四五百部,能够支撑到明年的3~4月份,但之后的档期会相对比较空,所以我们应该加快恢复电影的创作,让源头活水尽快恢复,这是现在比较着急的一个事情。电影不仅仅是一个生产线,它更多的是一个艺术创作,要给这些创作者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疫情使行业重新平衡和适应市场

    “疫情期间,光线主要做了三件事情:稳定队伍保持信心,重新梳理正在进行的项目,全面全力地帮扶中小企业。”论坛上,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总结道。

    疫情下行业的冷静,让王长田重新审视自身和反思行业。一方面,在他看来,员工可能是在这个困难时期最重要的未来发展要素,所以稳定他们和保持对未来的信心,可能是最值得做的一件事情。

    另一方面,在项目上全面都提高了标准,因为疫情使行业要重新去平衡和适应市场。“比如说成本的问题,是不是还要像以前一样大成本,剧本标准的提高等,全面提高标准是对项目的最重要的事。”

    腾讯影业CEO程武:电影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必需品

    2020年中国电影行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腾讯影业CEO程武认为,每一次危机、每一次挑战,也可能是一家公司、一个行业反思自我、进行更好地思考、沉淀,更好地修炼内功的机会。为未来的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转危为机。

    程武表示,腾讯影业会持续深化“不孤立做影视”。在腾讯体系内,腾讯影业会持续加大与阅文集团、新丽传媒、腾讯动漫、猫眼等在内容上下游联动上的协作力度,形成一个更加高效的内容有机体。在腾讯外,会以更开放的心态,与更多优秀的创作者、行业同仁合作。

    “虽然电影不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但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必需品。当一群人带着期许,走进一个相对封闭的、黑暗的空间,通过一束光,伴随着电影剧情推进,找到愉悦、温暖和感动,这是电影带给我们最独特的价值,我们需要这种有仪式感的、独特的观影体验,这也是万千电影人在如此大的挑战下,依然坚持在这个行业最重要的原因。”程武称。

    阿里影业总裁李捷:未来两周有信心票房市场将恢复2/3

    伴随着行业复苏,目前全国影院处于逐步复工中。根据灯塔专业版数据,7月24日全国电影票房已突破了2000万元,排片场次也恢复到了往年均值的五分之一,观众对院线电影市场恢复期待强烈。

    “我们能够看到,观众进场观影的信心正在慢慢恢复;未来两周,我们有信心票房能恢复到同期水平的2/3。”李捷表示。

    谈起2020年疫情带给行业的整体变化,李捷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首先带来的变化是电影肯定不再是资本追逐的行业了,大家都冷静了。很多资金上没有实力、缺乏内容制作力的公司会出局。从2014年开始电影产业就有泡沫,2016年达到高峰,到2018~2019年行业的泡沫已经挤下去很多了,今年是彻底去泡沫化。而真正想做好内容、有资金实力、核心能力的业务公司则会留下来,这是一件好事。”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每经热评|加快存量改革 避免出现“双轨”市场

    下一篇

    “电影人心是相通的,在电影复苏时刻,大家需要更紧密的合作”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