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孙桐桐 每经编辑 孙磊
继东风雷诺之后,东风系又一合资公司或将黯然离场。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裕隆集团计划新一轮缩减开支和实施转型计划,并已经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汽车)就纳智捷品牌退出市场达成基本共识。
“股东双方正在探讨东风裕隆的发展,目前没有解决方案。”东风集团(00489.HK)相关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新的发展规划何时发布,目前尚不清楚。
与此同时,东风裕隆突然宣布换帅,其总经理吴新发因个人原因申请退休,由现任裕隆集团大陆总部总经理陈金泉接任。值得一提的是,吴新发是东风裕隆的创建者之一,他此时离开或许也映射了东风裕隆即将谢幕。
东风裕隆成立于2010年12月14日,是由东风汽车公司与裕隆集团共同合资的汽车制造企业。
经销商退网,上海车主到江苏做保养
根据媒体报道,由于涉及客户服务和终止共同项目的法律程序,东风裕隆股东双方仍在就纳智捷退出市场商谈细节。
虽然还未官宣退出市场,但是纳智捷的经销商却先行撤退。日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纳智捷官网上查找上海市纳智捷城市汽车生活馆(即4S店)的相关信息,发现只有一家叫做“上海汇程体验站”的搜索结果。
“我们不是4S店,而是特约服务站,目前上海地区的4S店都已经退网了。”上海汇程体验站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他们店主要服务三菱汽车,对纳智捷品牌车辆只提供售后服务。
图片来源:纳智捷官网
“如果是之前送的用‘车无忧’的免费保养,现在没办法做。因为我们店目前申请不到厂家的费用,可以自费做,或者去上海周边的4S店去做,最近的一家应该在江苏地区。如果非要在我们店做免费保养,只能等通知了。”上述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还没有收到要退网的通知,纳智捷品牌车辆正常自费的维修保养都可以进行,需要什么零配件也会帮忙和厂家订货。”
事实上,纳智捷2019年就被曝出近半数经销商已经退网,仅保留售后服务。不少纳智捷车主也表示,厂家许多配件已停止供应,找不到地方维修车辆,甚至在二手车市场,也无人回收纳智捷。
纳智捷官网显示,虽然该品牌有URX、U5 EV、U5 SUV、全新优6、锐3、全新纳5、优6 SUV和新大7 MPV共8款车型,但仅有U5 SUV、优6 SUV和URX在售,其余车型均处于停售状态。而在售车型中,也仅有国五版本。显然,全国市场都在向国六排放标准切换的状态下,纳智捷的空缺似乎也预示着其想放弃的念头。
销量惨淡,官司缠身
在大量经销商退网、无国六车型可卖的背景下,纳智捷销量已跌至谷底。今年1-5月,纳智捷累计销量只有43辆。
“纳智捷只有国五车,不能上沪牌,而且都是停产在售车型,折扣比较大。比如2020款URX 1.8T智进版现在是六折的价格。不过,现在不推荐买这个品牌,纳智捷快倒闭了,后续售后服务会比较麻烦。”上海一家汽车销售公司的员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同样的预算可以向记者推荐几款更好的车型。
图片来源:东风裕隆官网
公开资料显示,东风裕隆由东风汽车和裕隆集团各持股50%,引入纳智捷品牌。东风裕隆成立前几年,正值国内SUV市场“疯涨”时期,借此“东风”快速发展,2015年纳智捷销量一度达到6万辆。随后,从2016年开始,纳智捷销量便持续走低。
面对销量不断下滑,东风裕隆股东双方在2017年曾分别增资,计划再投资20亿元用于纳智捷品牌及产品发展。不过,一系列举措并没能遏制住纳智捷销量下滑态势。2018年,纳智捷跌破万辆红线,同比下滑61%。2019年,纳智捷销量进一步下滑至1947辆,同比下降72.4%。
不仅市场端反应惨淡,东风裕隆还陷入多起官司之中。启信宝信息显示,自2017年2月至今,东风裕隆共有75条自身风险提示,绝大多数是其作为“被告”的开庭公告,案由涉及买卖合同纠纷、知识产权权属侵权纠纷等。
周杰伦也救不活的“段子神车”
值得一提的是,纳智捷风光时曾大手笔请来了周杰伦作为品牌代言人,却难掩其产品质量的尴尬。
频发的产品质量也引发了消费者对纳智捷的调侃,从而打上了“段子神车”的标签。其中,油耗高、保值率低是纳智捷饱受诟病的问题。
据了解,纳智捷旗下首款明星车型,大7 SUV也由于油耗高、保值率低、质量投诉等问题,于2018年8月正式停产。
图片来源:网络
在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东风裕隆没有核心技术、缺乏质量意识,因此产品不具备竞争优势。
东风裕隆缺乏完整的、强大的科技研发体系及产业支撑体系,在核心技术上仍依赖外部,在新能源、智能驾驶等方面落后较大。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室主任赵英曾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东风裕隆在2019年也曾提出将加大新能源产品市场投放。不过,该计划至今尚未落地,纳智捷也没有推出新能源车型。如今,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特斯拉国产、合资品牌相继推出电气化产品、自主品牌及造车新势力还在不断升级产品体验,东风裕隆的翻盘机会显然已经非常渺茫了。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