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太热,北极熊分分钟想去南极!这个西伯利亚小镇,报告38℃高温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6-24 13:32

    每经编辑 赵云    

    ec91da09.png?Expires=1908509564&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TXKGkCX6g%2F8048RoH2ztmKdM3bc%3D

    俄罗斯西伯利亚小镇上扬斯克报告出现38摄氏度高温天气,若属实将成为北极圈内有记录以来最高气温。

    据新华社援引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22日报道,上扬斯克向公众提供的天气信息显示,当地20日最高气温为38摄氏度,高出当地6月平均最高温18摄氏度。

    7ca7c896.jpeg?Expires=1908509565&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GgzX8r%2BZ%2FOgaKabrxIka3urP4fs%3D

    图片来源:世界气象组织官网

    尽管这个气温记录有待核实,北极圈内连续数月持续高温已经令气象学家担心。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项目在北极圈内监测发现,今年3月、4月和5月平均气温高出往常10摄氏度。进入6月,俄罗斯西伯利亚部分地区出现30摄氏度高温。

    只有1300人的上扬斯克地处北极圈内,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城市之一,1月平均最高温零下42摄氏度,6月平均最高温20摄氏度。

    新华社称,有气象学家担心,全球变暖背景下,受北极放大效应影响,北极地区的气温升高更快,可能两倍于地球其他地方。北极地区冰雪融化后,露出的海水或陆地反射阳光较原来雪地少,吸收更多热量,因此加速升温,形成北极放大效应。

    d918a939.png?Expires=1908509565&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6CQcBZ%2BfIj8t6al2t7uloT2vQvE%3D

    专家:高纬度地区对气候变化更敏感

    据科技日报报道,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高级工程师戴云伟表示:“上扬斯克录得38℃高温只是偶发,并不是常态。而由于不是常态,故北极地区生态也不会因此发生骤然的改变,这是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局地极端天气现象。”

    他解释道:从历史角度来看,维尔霍扬斯克镇曾经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出现过最极端的温差,当地最低曾测得零下68℃的极端低温,但最高温也有37℃,相对温差105度。这样看起来,最高温度从37℃到38℃似乎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反过来讲,今年冬天倘若再测得零下69℃的低温,也不说明质的转变。“由于这次的38℃只是偶发现象,并不具有线性推演和常态性质,有把握地说,当地出现今年38℃,明年39℃,后年41℃的递进演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戴云伟同时强调,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下,高纬度等敏感地区受到影响要明显高于低纬区域,维尔霍扬斯克镇位于北极圈之内,就是受影响的一个典型。

    d918a939.png?Expires=1908509565&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6CQcBZ%2BfIj8t6al2t7uloT2vQvE%3D

    急需更多综合监测和研究

    尽管当地不会温度连年上升,但北极圈内其他国家地区近年来也均测得历史极值高温,北极地区海冰大量融化,多年冻土开融,森林大火频率增加。这些自然现象会给人类带来哪些深远影响,目前都处在精密监测和研究当中。

    和以光年计算的天文单位相比,气候变化也要至少综合比较百万年来的数据。戴云伟打了一个生动的比方:“例如某个地区治安变坏,我们只能预计该地区抢劫案件将大量发生,但并不能准确预知某年某月某日几时几分,在哪个具体地址某人遭受抢劫。”

    现在地球气候均衡的“治安”被“气候变暖”所恶化,“那么这种恶化带来的后果究竟会在什么时刻、给哪些国家地区带来何种灾难后果,目前仍是就急需研究的课题。”

    8f5f6ab2.jpeg?Expires=1908509565&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Y3sycKnild8tgn9M9XeIqpkd3ac%3D

    资料图,图文无关(来源:摄图网)

    戴云伟认为,地球也像人的身体一样,有其自身小循环和宇宙间的大循环,大体遵循一定规律,也有四时节气和阴晴圆缺的变化。“从气候变化的全球循环考虑,目前已建立的科学预测模型尚需时间的检验”。

    需要指出的是,气候变化带来的也并非全都是坏事。

    例如北极海冰融化对北极航道开发就有一定吸引力,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等北极圈国家长年冻土区的开放开发也得以提上议事日程。

    戴云伟补充道,“当然,北极地区开发同样是一个全新议题,需要包括北极圈国家和近北极圈国家在内全世界的关注和智慧,下好先手棋,尽最大可能减缓相应负面影响。”

    d918a939.png?Expires=1908509565&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6CQcBZ%2BfIj8t6al2t7uloT2vQvE%3D

    谋划长远:两大对策缺一不可

    《半月谈》日前刊文称,除了应对频发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从更长的时间尺度来看,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两大对策——减缓和适应缺一不可。

    动植物对自然环境变化的适应速度,似乎比人类要快一些。

    今年早些时候有报道称,在经历了大概率的“最暖冬季”后,世界各地的熊提前一个多月结束了冬眠;科研人员还发现,北半球春季返青期一直在提前。

    作为人类,我们也应该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全球适应委员会2019年9月发布《现在适应:全球呼吁气候韧性领导力》报告,提出开展气候适应行动可以带来“三重红利”:避免未来潜在的损失;通过创新产生可观的经济收益;带来额外的社会和环境效益。

    在津巴布韦,农民选择种植耐旱型玉米,每公顷玉米地的收成比传统玉米高出600公斤。作为全球海拔最低的国家之一,荷兰大片陆地海拔在海平面以下,面临着严峻的气候变化风险。荷兰的河道扩容项目(Room for the River)对堤坝进行改造,拓宽河道,在河中建立新的休闲小岛,不仅有效减缓洪灾带来的影响,还增加了新的休闲空间。

    适者生存是自然法则。这都是人类为了适应气候变化挑战做出的努力。在一些专家看来,南水北调工程、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三北防护林带、海绵城市建设等,都可以看作是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实践。

    专家建议,不同地区需要采取相应的适应措施。如在东北地区,可采用冬麦北移、增加水稻种植面积等措施,利用变暖的有利条件,促进粮食生产;在华东、华南的沿海地区,根据海平面上升趋势,逐步提高沿海防潮设施的等级标准,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警。

    50a93335.jpeg?Expires=1908509567&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6vR7tNRNisUO2ByZTl3qhSrzoG0%3D

    资料图,图文无关(来源:摄图网)

    要努力适应气候变化,更要做出积极的努力,使气候变化的脚步慢一些,再慢一些。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中国一直在努力。近年来,中国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已经提前实现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诺,基本扭转了温室气体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然而,减排更需要的是国际社会共同携手,作出更实际有效的努力。

    每个人都可以为减排作出一份努力。

    尽量使用电子通信,而不是印刷品;较短的旅行,尽量选择火车来代替汽车和飞机;尽量使用可重复使用的物品,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购买当地生产的食品和饮料……

    绿色低碳、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金钥匙。

    编辑|赵云 王嘉琦 杜恒峰

    c86dae8f.png?Expires=1908509567&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wZwo1nTw1jO%2FzAtqlRLql3Q2gDw%3D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新华社、科技日报、半月谈等

    截至6月24日10:33,全球新冠肺炎确诊9239794例,死亡476945例。关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动态,请点击↓↓↓

    91152e7a.png?Expires=1908509567&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R6B7%2BBL85zZ%2FEuHpYntyOjvHSOs%3D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严禁公务员上班炒股,这座省会放大招:违者上街维持交通3个月!网友评论亮了

    下一篇

    奚国华履新中信:三大车企高管调整,汽车“国家队”组建在即?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