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评论员 吴治邦
进入2020年,面值退市节奏明显加快。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沪深市场上共有雏鹰退、华信退、印纪退、退市大控、神城A退、退市华业等6只个股出现了面值退市的情况。而今年截至5月29日,已经有4家上市公司出现了面值退市的情况,约占退市原因的50%,已然成为第一大“退市杀器”。
表面上看,上文提及的公司是因股价低于面值,而触发了股票终止上市情形。但笔者认真分析后发现,这些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大多存在着严重的违法违规现象,如违规担保、资金违规占用、信息披露违规、操纵证券市场等。
因此,严格执行面值退市的制度固然值得肯定,有助于优胜劣汰,亦是保障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但是,如果将退市原因笼统概括为低于面值,而缺乏“谁是导致面值退市的罪魁祸首”的调查,责任人在圈钱后却可享受违法违规的“成果”,那么面值退市就可能异化为逃避舆论聚焦的途径。
以近日将面值退市的盛运环保为例,这家昔日的垃圾焚烧行业龙头,股价从2012年一路上扬,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股价翻了近6倍,二级市场参与的投资者人数众多。不过,自2017年起,公司就身陷巨额债务的泥潭,先后被曝出违规担保、资金被实控人占用、信披违规等丑闻。
截至6月2日,盛运环保股价已连续20个交易日持续低于1元。根据该公司公告指出,《深圳证券交易所退市公司重新上市实施办法(2018年修订)》规定,创业板不接受公司重新上市的申请,公司股票被作出终止上市决定后,将不能重新上市。
像盛运环保这类公司,一旦远离沪深市场,其舆论关注度自然会大大降低,但目前已呈现的违法违规事项却让人触目惊心。比如,为安徽盛运重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等9家公司违规提供担保达21亿元,实控人及其关联企业累计占用上市公司15亿元,实控人利用马甲账户在二级市场上买卖股票等。上述情况,自然难逃“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内幕交易、操纵证券市场”的嫌疑。但是,随着舆论的关注度降低,外界自然担心所涉违法违规的行为被忽略。
对比而言,如果涉事公司仍维持着上市地位,违法违规的行为则会因股票仍在沪深市场交易而一直被聚焦。如在ST康美一案里,证监会在2019年8月16日向公司及相关当事人送达了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但只涉及到行政处罚措施,外界一直关注有无刑事调查的进展。2020年5月14日,证监会专门对外表示,除了此前的行政处罚,相关中介机构涉嫌违法违规行为正在行政调查审理程序中,已将康美药业及相关人员涉嫌犯罪行为移送司法机关。
笔者认为,成熟的退市制度,必须要有严厉的事后追责、可操作的股东赔付机制,进而形成一个闭环,外界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方有信心。
当前,面值退市的公司也会受到《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的监管,对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等均有规定。尽管非上市公众公司数量同样众多,但从证监会官网披露的执法信息来看,对这部分公司的监管仍有待加强。
从给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伤害的严重程度来看,面值退市公司给很多投资者造成巨额损失,破坏了资本市场秩序。证监会应当对这部分类型的公司予以特别关注,细查“谁是导致股票面值退市的罪魁祸首”“谁是伤害全体股东利益的责任人”,始终让其站在聚光灯下,协同其他部门,定期披露刑事调查、行政调查的进展,别让违法违规的行为被市场忘记。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